台北小情绪 夏天的tizzy bac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heng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一天晚上我去看一个舞台剧的表演,演员是台湾来的,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往往在白色的宽大装束中奔来跑去,讲述的是一个个体与自然冲突的故事。两个女孩,台上唯一的活物,由两台泛着光的电视机衬托着。电视里播放着絮絮叨叨的场景,母亲煮的饭菜和肮脏河流里的可乐罐头。这是现实的台北,我以为那里除了不太平的政治斗争和我生活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需要想象力。
  因而我清醒地惦念着tizzy bac,哪怕舞台上的女孩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声,哪怕钢筋水泥正在伤害着已经中暑的城市。我总能够想起,钢琴调皮的开场之后tizzy bac给我讲的故事,关于疯狂的猪,关于田纳西恰恰,关于查理布朗与露茜……
  “走在形而上学的高中走廊上/再度和1979的依帕内玛姑娘相遇/我沿着长廊捡拾那年夏天/海风吹来的摇摆年华/将她们冰冻在史坦盖兹的雷射唱碟里”
  我们不用去追究这段话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哪怕是最简单的拼贴也是一场颠覆。至少用意是善良而尖锐的,它不明所以的指向就是tizzybac的坐标。优雅的姿态是需要的,如果被包裹在玩世不恭的表面里那就更加完美了。Tizzy bac投给我们一张简历,掺杂着各种属于台北的奇怪名词。1999年春天三位文学院学生,主唱兼键盘手陈惠婷、贝斯手哲毓以及鼓手前源,也许是在形而上的启发下组建了这支最初被定义为“钢琴摇滚”的爵士乐队。参加过无数现场演出的实践战斗,也在心绪宁静的时候把装帧独立的EP们摆上台北的货架。手头的这张《我想你会变成这样都是我害的》发行于2004年,气势汹汹的灾难的情绪先把我吓了一跳,等到彩色童话一样的歌唱把我整个俘虏,我便会心地把它理解为一场连绵不绝的撒娇。然而tizzy bac也通过这样一番折腾,狠狠地撕去了脑门上的爵士标签,却仍旧显得特立独行。
  开场的时候略显忧伤,其后渐入佳境。我们因此可以忽略《Sideshow Bob》里对于快乐悲伤所发的感慨,《我又再度依恋上昨天》前进退缩时有些恼人的患得患失。在这些平凡的吟唱后,他们开着一艘环球的航船出现了,我摆出最嚣张的表情迎接他们,向前方的地平线看了一眼,顿时信心满满。
  《田纳西恰恰》分量十足,即使没有漂亮裙子也没关系。我的心在麻木交错的当口扯到了带着微笑的云彩,踩在贝斯制造的音墙上,夜晚的舞会开始了。旋律时而如对话般平淡,时而奔放如草木生长。一场飘浮不定的狂欢,覆盖住不愉快的回忆,就算满身伤痛也没有关系。“原来这是梦,但怎么我的梦都不会醒”。这样雀跃的欢呼之后,《疯狂的猪》仿佛准备好了足够的直抒胸臆,一口气跳到了我们面前。我总是想起宫崎骏动画片里那只开着飞机的红猪,其间一定有着某种关联。宁静的海上,聒噪统统消失,低下头去看见城市蚂蚁般地静止不动,便会觉得骄傲。钢琴的旋律时快时慢,像是没心没肺的小步舞曲,红猪在飞机上喃喃自语。太多梦想让我们变得容易沮丧,于是开始一场勇往直前的逃离,没有一种忧伤有能力直冲云霄,加上时间的重量,它便更加脆弱不堪了。我们还可以去听听《查理布朗与露茜》的故事,叮叮咚咚小玩具的声音制造一种不属于城市的安宁;《安东尼》中一针见血的戏谑,给所有处心积虑的人们泼上一盆冷水。
  其实我们还处在做梦的年纪,稍微用一下力就能够像爱丽丝一样来到仙境。如果感觉到了乏善可陈,那就需要一些调味剂,比如tizzy bac的小情绪。城市巨大的母体燥热难耐,很容易打磨掉我们原本挑剔的审美,使它变得庸俗不堪。人们总以为培养忧郁的气质很容易,其实不然.过头了便显得恬不知耻。没心没肺显得更加珍贵。就像那些不甘心的小孩,他们希望拾起想象的刀子,在钢筋的腹部温柔地捅上一个伤口。这个无伤大雅的玩笑顿时引起了我的尊敬,甚至希望可以自制一个弹弓,偷偷地在昏昏欲睡的下午对准市中心那幢最嚣张的大楼。Tizzy bac的音乐不是躺在沙发上就能静静消化的,当你定睛看着窗外灰色的天空,正感到微微失落,他们就来了,穿戴如同一群快乐的粉刷匠,把钢筋水泥的世界涂抹得像是万国博览。
  整整有一年的时间,我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地铁车站的施工现场。通常坐在双层公车顶层的前排,视野相当开阔。目光可以百步穿杨地绕过起重机,精准地落在周围一排简易的楼房里。火柴盒一样的建筑并没有让我感到束缚,工地上机器轰鸣也仿佛离得很远。感谢Tizzy bac拥有了适量的小情绪,并用吉他缺失的形式传达给我。这种小情绪滋生于城市巨大的腹地,却可以乘着想象的风到达任何地方。Tizzy bac开始演出了,你可以抱怨,可以随心所欲地感到烦躁,但在这之前,请捧出弥足珍贵的想象力为了那些迎头痛击悲伤的小情绪三呼万岁!
其他文献
他出生于1947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和癌症斗争了7年,逝世于2007年:他当了7年电脑工程师后做了电影导演:他在37岁那年完成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他独立完成了7部电影。他是杨德昌。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
期刊
Artist:Scorn  Title:Gyral  Label:Scorn Recordings  Date:1995  My Rating:★★★★☆  Catalog#:SCORN CD2  开篇曲“Six Hours One Week”一上来就是力拔千钧的沉重鼓击,中间段落插花式的突然闪现出几则清脆敲打很是悦耳。“Far In Out”在一片压抑的工业氛围中悄然走来,就连鼓击声都带有阵阵惊
期刊
在自己的内心里游历,久了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等待答案而存在的。每靠近本能的欲望更近一点,现实的不真实就将在遁离生命本真的路途上又仓促了一些。  从没有出现另一个你,也没有出现过另一支Sonic Youth。纯粹的意义永远都是绝对的。它在一个高度上隐藏,你渴望发现,却往往忽略自己。所有的一切皆在接近真相的一瞬间时变得神秘,如同音乐表象的底里,呈出了再一个世界。试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乐队对一个
期刊
这注定是一张让你欲罢不能的唱片。它的精妙,它的复杂,它的忧伤,它的甜美,它的一切就像一个在你耳边慢慢展开的谜团,如此神秘,让你忍不住要一遍接一遍的听下去。每多听一遍就仿佛掀起了一层花瓣,直到你终于和端坐在谜团中心的那个拇指姑娘靠的无限近。世界末日的拇指姑娘是亦正亦邪的,她会给前来参拜的每个人讲不一样的耳语,这不禁会让你觉得,这些美到孤独美到残酷的秘密,是无人能和你分享的。  听过World's E
期刊
对多数热爱西方摇滚乐的国内粉丝们而言,应该说是Nirvana乐队为他们开启了美国西雅图的独立音乐大门,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段轰轰烈烈可如今却早已作古的光阴。为了摇滚乐,许多青年抛青春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自由。避开这些不谈,据闻就连当时在巴黎国际时装盛会的T型台上,模特们也皆穿起了“乞丐邋遢装”,这都是Nirvana,的功举影响所至。就在我们沉浸于Nirvana的同时,来自纽约的四人叛客团体Son
期刊
噪音艺术在先锋实验音乐的领域里,泛指以自制乐器,吉他效果踏板、电脑软件生成及声音的反馈振动等处理手段创造形成的一派极端强烈的电波噪音与声音艺术自20世纪初至现在,噪音艺术的历史发展已横跨一个世纪之久随着时间的争分夺秒和突飞猛进,这种独立的音乐类型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双异质耳朵的青睐如今,噪音音乐仍在源源不断地持续着,并且形成了一个“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当然我必须承认,这种音乐也惹怒
期刊
窗外,我们一直对窗外有所期待,就如对在路上或在别处。无非风景,有道是心境。从来没有真心留意过窗帘啊。绿男说,由不得提醒的突发感慨。诚然世界是看不过来的,无论本相、无论妄相,眼的盲点总是出其不意地广阔。又何足挂齿一张窗帘呢。我表露。  这是在村庄的借宿屋,木板做的窗户,窗帘是无从说起,却又牢牢实实的彰显出窗帘的意义。只是,旅行的意义怕不存在于那纤维交错的编织物吧。我是这样想。绿男不作声的,他细细地咕
期刊
在乐海里沉浮,游过流行乐,穿过摇滚乐,潜入独立音乐的洞穴,一路磕磕绊绊地寻找能够触动听觉和灵魂的旋律,频繁、然而永远饥渴。你知道自己的干涸,并不总因为找不到中意的音乐。今天拾这个,明朝下那个,全因为善变的,喜新厌旧的心。因为“腻”——这个字害你总在海浪里打转。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围绕某个喜爱的歌手短暂的缺席,在他们的附近靠着“物以类聚”的同类歌手取暖?而你知道,有这么些个人,比如我的Maximili
期刊
阿兰·布洛克(Alan Bullock)在他的双传记《希特勒和斯大林:并行人生》 (Hitler and Stalin:Parallel Lives)里,描述了这两个20世纪最残暴的政治领袖的成长经历。书中并排地重印了幼年斯大林及幼年阿道夫分别于1889年和1899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都只有10岁左右。透过画面上的两个小脸蛋,人们希望远远地探测到一些征兆,一些黑暗邪恶的恐怖气氛。可惜照片都
期刊
空    真实的空,虚拟的空,在FM3大部分的声音景致里,空白占据了音乐的声响符号——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自然与超脱;流动的空气,暂时的凝固,不明声音体的游走穿梭,耳边冥响起来的空荡写实……空,似乎是满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饱和本相;空,由满堆砌而成发生爆炸和破散,进而最后演化成一出空的闹剧,由此,FM3让一切事物的本质得以还原,这本质便是空,空即色,色即空有色也会渐渐蜕为无色,无色慢慢更会幻化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