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借助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营造民主氛围来消除恐惧;想象中进行美的熏陶;肯定后体验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兴趣;语言艺术;民主;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便会主动去接触探究事物。而对于处于接受能力以及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兴趣的培养更是重要。那如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借助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若一调到底,平平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语音富于变化的话就容易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在教学时应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全情投入到情景中,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情感。例如在上《最后一课》时,我揣摩韩麦尔先生的情感,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去演绎韩麦尔先生的心情。讲到下课铃响了,我也顺势用着激动得有点发抖的声音说道“我的朋友们,我——我——”接着我哽住了。一种悲痛的气氛渲染起来了,在一步步的情感渗透中,学生的情感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二、营造民主氛围来消除恐惧
   有些老师觉得,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就是对他尊严的挑战乃至蔑视。因此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是批评贬斥。只有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能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试问,只准老师讲,只能听老师的见解,拒绝学生的意见的话,上这样的老师的课,岂不是很压抑,活受罪?久而久之,本有较大热情的火焰恐怕在一次一次的上课中就慢慢地被扑灭了。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也有着较大的危害性。不管学生的答案对与否,我都会先给予肯定,然后再引导。我每次都会大力地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便在较好的氛围中养成跃跃欲试的好习惯,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上来了。
   三、想象中进行美的熏陶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相信谁也不会拒绝美。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春》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散文,朱自清在文中描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花、草、树木、风、雨、鸟儿等等,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是重在引导学生想象,引导他们进入情景中去感受美。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他们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自然学习的兴趣便容易激发了。
   四、肯定后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来达到的。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用鹰一般锐利的眼光去捕捉它。抓好了,有可能使之获得更大的进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会升起更大的欲望,“下次,我要更棒!”在这些心理的催化下,兴趣也由然而生了。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它对于促进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经验尚浅,未能较全面地总结。上面的只是本人的一点浅见,但不管怎样,我衷心地希望兴趣之花能绽放得更加的精彩!
其他文献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经常听有些教师慨叹:学生越来越不好带。而有多少教师年纪轻轻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恐怕不计其数。那么,怎样让教育轻松起来?爱无疑是一剂良药。当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迷茫时,不妨读读下面的文字: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
期刊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插有课后补充知识的文章不多,仔细阅读、研究这些课后补充知识,你会发现它里面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学习者解读文本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以金圣叹点评《过秦论》为例,探讨课后补充知识对文本解读的指导作用。  金圣叹点评《过秦论》内容具体如下:“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家校互动效率,对学校管理和班级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校互动;互联网+;育人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  (一)改造以往的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  课题组认为在学校层面上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势在必行,在学校层面搭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有很多优势。1.可以避免班级各自为政,便于管理。2
期刊
一、新教材修订注释之优  (一)表述更加精确  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课下注解为:“废,残废,伤残倒地。”而许慎《说文解字·广部》:“废,屋顿也。”可见“废”本义为房屋倒塌,引申之,则人因惊惧或伤痛倒地。新教材改为“倒下”是正确的。  (二)注释更加注重人文性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旧课本注释为:“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新教材解释为:“用散乱代
期刊
【摘要】现代互联网,让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已经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媒体,或许对他们的认识能力、概念及认知,对青少年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来对小学在校学生扩大课外阅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化教
期刊
现行统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教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自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所用时间的多少。  其实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教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体会。  统编版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
期刊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实现古诗的审美化教学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通过读、唱,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  (一)在有章法的读中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知识。比如,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停顿知识之后,才能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二)在粤语朗读中感受
期刊
散文阅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让其“活”起来。  一、丰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源头活起来  缺乏大量的阅读,阅读训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是个人化的行为,任何人替代不了其思考过程,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只能自己亲身参与完成。  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能走出狭窄的精神洞穴,领略中华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升华。那么,如何在群文阅读中践行生本理念呢?  一、选文  群文阅读的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我认为,选文除了要体现“新课标”要求、紧扣议题之外,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  其次,要尊
期刊
如今,我们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为国育才思想,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首先,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用美育提升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康、崇高的审美力,为德育教育铸造一把打通心灵的钥匙。  德育教育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在其《默想录》中这样表述:“心有自己的逻辑,而理智对此却一无所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