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探讨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勘查和设计的控制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大勘查设计控制的力度,严格的按照勘查设计的要求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作业流程,必须尽可能的排除外部因素对勘查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地质灾害对工程勘查与设计造成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的勘查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是确保整个勘查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所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使用到的设备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在勘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准确、详细的记录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按照设备维护的要求,定期的进行勘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无误。
  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
  明确勘查人员职责的
  在勘查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组建专业的勘查队伍,明确勘查队伍的责任人,才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對勘查过程的全面监控
  首先,全面了解勘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培训。制定详细的勘查制度和措施,确保所有勘查人员都明确勘查工作的任务和目的,才能确保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检验制度;最后,建立完善的勘查验收制度。勘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确保所有勘查数据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保存。如果验收结果不符合相关的要求的话,那么则必须要求相关责任人予以详细的说明,及时复测相关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质量的控制
  勘查地质灾害时,大多采用点线定位的勘探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测量放线的工作,同时进行详细的记录。
  测量数据的编制
  在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之后,最终取得的数据必须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成果报告的编制则在充分体现地质灾害的种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的原因等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发生整体滑动,拟建场区位置的原地貌是斜坡地貌,出于对修建厂区需要的考虑,按照规划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同时在坡脚位置进行大开挖,这样一来前缘就形成了高陡临空面,其高度大约是8~10m。完成开挖之后在自重作用下,坡体位置有少量裂缝出现,但是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随着继续开挖的,加上持续降雨,最终斜坡在2010年11月28日下午5:40左右出现了整体滑动,“圈椅”地貌就这样形成了,滑坡内出现了多条裂缝,进而形成一条宽和切割深度分别为2.7m、1.40~2.00m的拉陷槽。滑坡滑动后,前缘开挖立即停止,滑坡在稳定状态中。但随着雨季的来临,在降雨的影响下,滑坡随时可能出现再次滑动。前缘的昆钢54万t/年钢渣综合利用工程受到了滑坡的极大影响,一旦再次发生失稳滑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场区安全。边坡位于滑坡北侧,为斜坡地带,地貌从上到下分别为斜坡-陡坡-平台地貌。后部斜坡,地形坡度12~16°,局部存在高0.8~1.5m的陡坎;边坡前缘由于开挖放坡,形成了高8.0~10.0m的陡坡,坡度31~35°,坡脚处可见有粉砂质泥岩出露;下部平台地形坡度2~5°,现主要为厂址区。边坡坡长85.0~110.0m,坡向105~114°。最高点位于后部山脊下,分布高程为1968.31~1970.73m,最低点位于坡脚处,分布高程为1930.50~1930.80m,最大相对高差为40.2m。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度10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指导思想
  在充分掌握滑坡和边坡的活动规律、影响因素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防治工程进行合理布设。将现阶段的灾害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寻找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利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
  设计目标与原则
  从变形机制的角度来看,因为受到于前缘开挖和地表水入等作用的影响,在前缘开挖过程中形成临空面,在其作用下使得原有坡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将要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应力重分布等效应,最终出现斜坡变形。随着地表降水入渗,斜坡土体长时间受地下水的浸泡,特别是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直接导致变形体稳定性下降,因此防治工程治理应严格按照“根治变形”的原则,将防治前缘继续强烈变形作为基本目标。工程布局以防止滑坡继续发展,导致发生灾难性地质灾害为目标,在设置抗滑桩进行治理,确保变形区内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滑坡的继续发展进行限制,对其形成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尽量减少治理工程对植被造成的破坏,并注意利用合理措施对坡面进行绿化,应按照地质单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勘察与规划等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勘察,相信未来工程危害会得到逐渐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段清泉.某铁矿区1#沟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
  [2]魏乐军.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 2017,(21):227.
  [3]施三燕,袁礼洪.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2):164.
其他文献
打开暮春  春雨如诗  乡情像一阙词  绵绵如织  天空抓着  一大把的水珠  苍穹  是一把漏雨的伞  乡雨  催出素描  田野涂抹成  一幅水墨画  古朴的老屋  采桑女的挎篮  角落的草儿,虫儿  乡愁如是  在城市的街頭  遥想  与故乡的谷雨对话  淋浴一新  春来亦又去  转身化谷雨  迫不及待的夏  拱出新绿
期刊
摘 要:分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技术、商业等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文章主要针对分享经济下常见的借助信息分享实现的商品销售模式展开研究,从促进商品流通,解决企业产品库存压力、解决生产资金、产品质量、促进城市商业繁荣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并寻找科学的商业模式,并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生产及销售企业、个体创业者提供可学习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分享经济;商业模式;销售制度
期刊
踏上接近你的高速  暮色中看见了你的家乡  河那边灯光璀璨  船是唯一的神  我告诉你  我来了你的故乡  远离家乡工作的你  让风捎来了问候  秋天深了  南国的柳条还未转黄  人们安详缭绕在温水中  大自然依旧美丽干净  一如我对你的初心  我们都有最单纯的态度  风煙俱净,不问因果  一个人的山河岁月  今夜河畔的水  那么冷,那么冷
期刊
摘 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城市电影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对于城市电影的研究,也逐渐从报刊杂志中的散论、部分涉及城市电影的创作现状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发展到专题性讨论以及作为中国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  关键词:新时期;城市电影研究;文化  新时期以来,电影的文化研究在国内可谓卷帙浩繁,形成了极为广泛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对于城市电影的研究,多散
期刊
一池青莲绿水,  最美不过花开,  那城里的一隅静观,  写满了荷塘。  独自赏花,  沉醉幽香深处,  你看,荷花都开好了,  粉红,粉白一大片,  只等你来……  与世无争的纯净,  邂逅一朵朵荷开,  你看,花都開好了,  而你不在…
期刊
摘 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对非遗的认识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比如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创新不足、财力支持不足等现象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局限。文章以汴绣为例,分析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汴绣;传承人;创新;政府扶持;制度完善 
期刊
不下雪的冬天  就没有迷人的安静  不下雪的冬天  就没有大自然给予的快乐  不下雪的冬天  就没有大地的一往情深  太陽温情脉脉,觊觎她的美  河流也捧出冰心一颗  不下雪的冬天  荒芜了远景  这个冬天不下雪  悲伤弥漫了天空
期刊
我的乡愁  一经沉淀还能有多少?  是父母亲一份沉重的爱  是对着城市钢筋水泥的寂寞  是故乡的炊烟袅袅  是对着荷塘月色的涟漪  又想起儿时的玩伴  還有故乡那条清澈的小河  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在异乡飘泊  想起父亲的牵挂  还有母亲期盼  不要忘记,不要忘记  低到尘埃地爱_我的故乡  一份沉甸甸的惆怅  牵挂着游子的心……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影与电视剧已经普遍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并成为人们消遣和娱乐的主要项目。现阶段,如何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主要关注的话题。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影视导演的打磨和塑造过程中逐渐成型,并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文章主要就影视导演的艺术特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人们更清楚和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希望对日后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影视导演;艺术特性
期刊
摘 要: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历史上从春秋开始有了标准型帛的金属铸币开始,历春秋战国直至作统一六国,这近五百年间,铸币除各国政权的后期金属铸币有所减重外,没有出现过以一当十或以一以当之类的虚值铸币。记重钱币转成虚值钱币是当时的政府行为,相当于铸造的钱币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