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春节,你做好了回去的准备吗?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候下的“攻击”


  春节,从来都是灵魂拷问的关键“战场”,比如来自并不那么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工作怎么样?是在大城市大公司么?工资多少?处对象了吧,对象的家庭条件如何,是有钱人么?家里没负担吧,能在大城市给你买房么?什么时候生孩子?要二胎么?赶紧吧,再不生没机会了……
  许多人说,这是亲戚对你的关心,只是这种关心有点越界而已,不必在意。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情况是如此,但有些时候,有人会感觉被问到的问题是那么的尖锐,每一个都如同针一般,狠狠地扎在心上。貌似关心闲聊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极强的攻击性。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的攻击,通常是一种防御。也就是说,在他们强烈的攻击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对自己窘境的保护。因为若一个人的生活美满幸福、快乐愉悦,是无需时时将攻击带在身上的,而只有糟糕的状态才会需要屏障。所以为了预防他人将目光转向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攻为守”。在这点上如果你细致地了解攻击你的人,往往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一团乱麻。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也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攻击性。因为出去的人常常会给人一种“他可能过得更好、更厉害、更有能力”的感觉,这当然只是他们自己的投射,把理想化的部分投射到你身上,而将无能和糟糕放在了自己这里,但这种感觉是如此难受,以至于他们必须要做点什么,將你拉低,如此才能缓解自己的情绪。
  要应对这样的攻击其实并不难。或者说当你对如此的举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意味着攻击并不是真的指向你,而不过就是他们用来缓解自己情绪的防御。

亲密与疏远的矛盾


  当春节回到家乡,常常必然要进行的一项就是朋友聚会,而这也成为了一个让有些人尴尬的难题。走得远了,彼此之间有了时间和空间造成的距离感,但聚会却又意味着需要热情和兴奋的回应。于是两者之间的冲突,会让人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内心想要回避。
  不知所措,其实就是我们的真实反应: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已经疏远的、但却原本亲密的关系。亲密与疏远,是一对矛盾。因为亲密意味着彼此之间没有距离,我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说什么样的话,并且知道你会怎样对待我。但疏远却意味着这一切我都没办法把控了。所以看似是不知道如何面对,但内在包含的却是对情感的期待与担忧。
  其实,当你能体会到自己面对这种境地的感受,也就能理解对方可能与你正处在同一种心境中,如此就已经拉近了你们之间的距离。而另一方面,希望“一切都没有变”的本身意味着这样一种期待:哪怕在离开我的这段时间里,你接触了新的人、新的事,有了许多成长和变化,但我依旧希望我们的情感是稳固的,它永远不会被动摇。虽然这种期待看似向对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恰恰它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因为本质上所有人都渴望稳定和长久的情感,所以能够理解彼此的深情,就已足够。

对家人的复杂情感


  回家的渴求源于对家人的思念。所以如何面对父母,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关。

A焦虑是一种连接


  有的人说:不是我不愿意回家,而是一旦回去就要面对父母的焦虑。他们总会操心我的方方面面,吃得怎么样、穿得是否保暖、工作顺不顺心、什么时候找对象,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在关心我,但这种关心已经让我有些烦恼了,我一边想推开一边却又很愧疚,不知道要怎么应对。
  这样的感受,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就好像我们回到了家,就回到了从前的情境:我们依旧是那个需要被担心和照顾的小孩,而他们什么都能替我们搞定。但当现实让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如同从前一样去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我们焦虑。
  所以父母的焦虑,常常与现实无关。它只是一种连接,连接起他们对我们的思念,却也遮盖住“随着我们长大,可能再也不需要他们”的失落与难过。
  面对父母的焦虑,我们要怎么办?
  答案是理解。因为当你长大成人,已经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依靠自己就能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雨时,父母其实早已失去了对你把控的能力,你既可以选择听从他们的建议,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这一切的决定权从来都在你自己手里。所以要如何应对并不是难题,难题在于:作为孩子,我们能够理解到在他们的焦虑背后,那种复杂的心境么?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呈现给我们的部分。

B不想让父母失望


  有一种不想回家,叫做“压力重重”。因为即便父母并没有要求和逼迫我们做什么,但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期待:期待我们做到父母想要的那种样子。
  比如:我今年没有赚很多钱,就没有资格回家;如今的境遇很糟,就不希望让他们知道。当我们在外面过得并不如预期那么好时,似乎最无法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身处如此的境地,我们要放下对自己的压迫。因为这种压迫也许曾经是父母的要求,但能将它一直放在内心里,成为对自己的约束,却是你的一种执念。这种执念看起来是“希望自己成为更好的那个人”,但它真正的含义却是“我只有变成那样的人,才值得存在,也才会得到你们的认可和接纳”。而这种渴望一定是无比的强烈,才会让你即便再也没有谁来要求自己,也会主动为自己戴上枷锁。
  但是你知道么,无论是一个怎样的你,都值得存在。
  春节是一个大团圆的时刻,却也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因为各种关系都可能相遇,引发的也必然是我们内心复杂波澜的感受。如何应对只是一种对策,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从这样的碰撞中去感受自己、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真正放松和愉悦的机会,祝春节快乐。
其他文献
鱼肝油、DHA、核桃露……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用过这些据说能让大脑变聪明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已经退居幕后了,而一些新型的“聪明药”开始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  哌甲酯和莫达非尼都是能够使中枢兴奋的药物,它们分别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作性睡病,但是在一种不合理的使用情景下,它们都被称作“聪明药”。  通常大家说一个人聪明时,无外乎是说这个人的智力比较高,而人的智力真的能通过一个小药
期刊
一项芬兰的新研究提出,在怀孕期间和孩子出生后都应该对父母双方,尤其是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幼儿的情绪问题与母亲的长期抑郁症状有关,即使这种症状是轻度的。  研究人员调查了父母双方的抑郁症状如何对两岁和五岁的幼儿产生影响。他们发现,轻度的产妇抑郁症与幼儿的多动、好斗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有关。  相较于父母,母亲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只有在母亲处于抑郁状态时,父
期刊
房间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我的心跳声。  我是一个特别能沉得住气的人,也许是我的性格过于古怪、过于执拗吧。可是,我怕她的眼神。那眼神清澈透明,如一汪水,很容易击穿我假装出来的坚强。她是市里最有名的记者,真正的无冕之王,我特别喜欢的一位记者。可真正遇到了,我的心在颤抖。我知道,我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我必须扛着,不能轻易认输。  “听说你非常喜欢孩子!”她再一次打破了沉默,这是她第三次采访我。  我的身
期刊
《相爱相亲》是从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角度来叙述三代人的爱情故事。  已到结婚年龄的薇薇与酒吧驻唱歌手热恋,遭到家人反对。  张艾嘉扮演薇薇的母亲“慧英”面临退休,面对生活日渐趋于平淡和压力变得焦虑不己,常和女儿薇薇意见不合引发冲突,陷入了生活的困顿之中,忽视了丈夫的关怀和相守。  外婆的离世,意外牵扯出了一段往日的恋情,外公的原配老婆“阿祖”因一纸婚约独自守在乡下,即使深知自己的丈夫背叛离开,仍然
期刊
“疯子”并非神魔所为  人们往往用“疯子”“神经病”“精神病”等词汇来形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精神错乱、发疯和癫狂的人。古代,人们将精神病患者想象为神的惩罚或魔鬼附体。这种观念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民间有人仍会请神婆“作法”,以期恢复正常。其实,部分患者可因心理诱导和暗示,获得暂时改善,但往往使患者病情加重,耽误最佳诊治时机。在精神病学界,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巫术,缺乏科学性。而所谓的“疯子”实际是大脑
期刊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太湖地区一个渔家女,想来她从小就是跟随着父母雨浪里来去,所以除了皮肤黝黑,稍显粗糙,个性上也是泼辣大胆,犹如那跳跃在湖面上的鱼,成了精,便主动地诱惑岸上的男人。渔家女当然没有如此狂放,但是自从父母为其说定了人家那一天起,肯定心心念念地全是未来的那个夫君。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失眠发呆,将小儿女的痴情,演绎到极致。以致外人的冷言冷语,基本入不了她的双耳。她的一颗心,在幸福之中
期刊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蔓延带来了一系列的恐慌。许多人把此病称之为新一代SARS。口罩高价售卖、全国货架一抢而空。新闻媒体以及网络上的段子手更是活跃在信息最前沿。随着时间的推移,假消息层出不穷。网络上的言论中也不乏许多带有恶意、攻击性的谩骂,针对的都是这次病毒传播发源地一武汉的人民。  这些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应其实都是可以预料到的。流行病带来的恐慌导致人们对先前重大疫情焦虑性地回顾,把对
期刊
小M,女性,18岁,未婚,大学生,因怕脏、反复清洁两年余,加重半年门诊求诊。  小M是一名大一新生,平日爱干净整洁,家中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文具收放整齐。高二开始逐渐出现怕脏情况,觉得外面环境脏,尤其是垃圾摆放处、公用垃圾桶旁脏乱,不敢靠近,担心靠近后被污染;在外玩耍时,遇到猫狗也要回避,不敢靠近,认为猫狗身上粘有垃圾、污染物。高三时逐渐加重,有时觉得家中垃圾桶也很脏,要离至少一米的距离绕开走,或者
期刊
九九(化名)的父母都是乡村医生,工作很忙,九九出生不到十个月便被外婆接到大城市抚养。九九性格内向,聪明,爱读书。小学、中学都成绩优异。然而,16岁那年,九九变了。一天,外婆像往常一样跟九九唠唠叨叨,九九突然大吼起来,摔东西,砸家具,将自己心爱的书本也撕得粉碎……外婆以为九九觉得自己长大了才如此猖狂,叫来一家人_起训斥九九,九九竟打开窗子准备跳楼。后来,九九又出现一系列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家人们才发
期刊
当我们谈及抑郁,人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病人模样。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病人都是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会给自己裹上一层“微笑”的面纱,让我们无法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但微笑不代表他们没有抑郁,相反,他们可能患上的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类别——微笑型抑郁!这类病人常会隐匿在人群中,虽然表面上看似和常人无异,也会出于礼貌、不想让亲友担忧或不愿让人看出自己的异常等多种原因,选择用表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