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安排 系统扎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目标是大面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构架。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里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一轮复习打下的扎实基础,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巩固提高,在三轮复习中实现快速提高。那么,如何搞好高三语文的一轮复习呢?八个字可以概括:灵活安排,系统扎实。
   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复习的次序
   语文高考总复习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写作。高考复习资料一般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这六个部分的内容,许多教师拿到复习资料后,很自然地就按照目录的顺序展开一轮复习,这是不科学的。复习应以学生为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以三类高中的普通班为例:
   1.古代诗文阅读放在前。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学校都会进行高三总动员,学生个个热情澎湃,渴望进步。这个时候把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安排在前面,是最好的选择,一来趁着他们的热情把最硬的骨头啃下来,二来可以借古代诗文的复习磨一磨他们的耐性。
   2.论述类文本阅读紧接其后。在古代诗文阅读复习完之后,学生已经磨出了耐性,经过了最难的部分,后面的都显得不是那么难了。这个时候再安排需要细心谨慎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和题文比对的能力。
   3.跳过文学类文本阅读,直接进入实用类文本阅读。在前面两个部分的复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这一部分的复习中,他们会做得比较容易,成就感渐渐产生。为什么在这里跳过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因为对于三类高中普通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是看得懂理不清的,得分很低,短时间很难提高,只有个别学生钟情于此,擅长于此。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灵活处理,个别学生个别交流,单独训练单独指导,这样既不耽误总的复习进度,不浪费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的时间,也能够对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生起到更具体的指导作用,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最有效的。
   4.语言文字运用复习穿插进行,最后集中训练。在高三复习中,每周都会进行周练,每个月都有月考,还有期中期末考试,语言文字运用的题目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要穿插出现。语言文字运用题都是小题,前面提到的几个部分都是大题,在经过了前面四个部分的大题复习和训练之后,整个高三过去了三分之一,学生难免出现疲惫感,这个时候进行小题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调节和放松。所以,在一轮复习的末尾和二轮复习之前,对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集中复习和专题训练,是最合适的时间。
   5.作文训练有序进行,长期坚持。每周一次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惯例,但是每周一次大作文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可以把任务分解开来,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拟提纲、如何运用素材、如何穿插议论、如何结尾等,这样比每周一次大作文容易操作,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学生局部训练,局部提高,容易看到成效,利于树立信心。
   二、一轮复习要做到系统、扎实
   1.以考纲为指导,分版块专项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平时课堂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
   2.重课本,重基础。高考的题目是书本上没有的,但是考点都在课内。所以在一轮复习中,每一步都要扎实,教师要时时回扣课内知识,不要等到三轮复习的时候才回归课本。
   3.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做题熟悉考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引学生系统梳理,总结规律,运用提高,突破复习的重难点。
   4.重反思,重总结。教师在每一次课后都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精心设计下一堂课,尽量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对于三类高中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夯实,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重难点。教师必须认清学生的情况,在一轮复习时沉下心来,转变观念,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追求速度到追求效率,从追求教师讲了多少到追求学生懂了多少。做到灵活安排,系统扎实,只有这样,才能为二轮、三轮复习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对小说家来说,避免情节的雷同重复并不难,难的是“犯之而后避之”,在貌似相同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中写出本质的差别来,这就是“犯中见避”的写作技法。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与前边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者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应该是运用“犯中见避”写作技法的一个范例:“三顾”都是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诸葛亮,事件是类似的;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可知其难也。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尤为突出,文学本身也来自于生活,要想真正的学好,就应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对语文的感受程度和领悟能力,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生活与语文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因此,应该以课堂为中心,调动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源,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课时缩减为每周四课时。而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却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素养能力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语文课堂的时效性,特别是高三课堂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三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讲评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一张张试卷,了解自己的答题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答案,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这似乎并不难。但是事实上,事情没有那
期刊
杜甫一生诗作颇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选录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这三首诗,作为了解掌握杜甫晚年诗歌风格的讲授篇目。这三首诗内容、主题、艺术技巧各异,但其中有一种情怀维系了三首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即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秋士情怀,这种情感贯串始终。   “秋士”一词,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引用过。《故都的秋》写了郁达夫对故都秋的眷恋,郁达夫能否称为“秋
期刊
《西地平线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场,开课的两位青年教师面对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教授的是同一篇课文,然而,不同的授课流程,产生了冷热截然相反的课堂效果。第一节课学生表现木讷,气氛沉闷,师生交流堵塞,无计可施的教师只得自说自话;而第二节课的情况大不相同,学生频频举手发言,师生互动有效,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揣摩两位授课教师的提问环节,根源在于课堂提问
期刊
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让学生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背诵,不仅记忆的效果很差,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古文背诵产生抵触情绪,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效应。所以,语文课的背诵教学应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个性,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期刊
现在的高考作文,很多省份的作文要求都是写成记叙文或是议论文。作为高考的应试作文,很多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原因很简单,议论文写作容易操作、把握,不失为稳定分数的法宝。可是真要把议论文写好,要求同样是很高的。谋篇布局、语言、素材等方面都要求很高,特别是素材上,有很多考生都觉得很难积累大量的素材,特别是人物素材难积累。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考生都要借助人物素材,包括教材里的、课外的等。但是
期刊
上了很多年学,遇到了很多老师。老师的性情习惯和方式方法也都各不相同。   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已悄然远去,那时的情景也日益模糊,很多老师的音容笑貌也都不似往日那样清晰了,往时的记忆已被时光的流水冲刷殆尽,然而有一位老师却清晰如常。   对我触动最深的便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马老师——如今早已退休,头发花白,背也微驼,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暮年老人了。时至今日,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仅在回娘家时
期刊
语文教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晚自习,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就不见主动看语文的;布置了作业,许多学生都不怎么愿意写,即使写了,很多也是敷衍了事。学生还私下议论“语文难学”,用功了也成效不大,很难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罗森塔尔效应对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学现状   1.从语文教师角度看:   为了上好每
期刊
【文题设计】   当我们感动于大师巨作中一个个人物,当我们惊叹于恢宏历史里一段段故事,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幻想,若是书中那些人物存在于现实将如何:阴险狡诈的曹操,美丽可怜的安娜·卡列尼娜,纯洁高贵的茜茜公主,等等,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境遇?我们会忍不住猜测,若历史在某处重现,历史将会变成怎样的现实?   请依据你所熟悉的名著名篇或历史故事,着眼于现实,写一篇故事新编。   【金指巧点】   所谓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