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让学生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背诵,不仅记忆的效果很差,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古文背诵产生抵触情绪,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效应。所以,语文课的背诵教学应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个性,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许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背诵的时候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在默写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么默写不出,要么默写出来后错别字太多。究其原因,是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记忆的大敌是遗忘,由此可知,提高记忆力的实质应该在于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而且容易出错。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就会更准确,那就不会因为不理解而把某个字写成同音或谐音的别字了。
二、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心理学家盖兹的实验表明:当以20%的时间用于诵读,以80%的时间用于回忆时,记忆的效果最佳。因为尝试回忆的目的、任务更明确、更具体,能使大脑皮层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留下的痕迹深,能及时发现重点材料中的难点,集中力量解决。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教师一要他们背书,他们就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书,读了很久也背不出来。所以要经常给学生强调,不要长时间拿着课本在那里读,那样会很疲倦,效果也不好。试着按心理学家盖兹的研究成果,把读背书时间分成5段来背。比如,早读背书总时间为20分钟,那么读书的时间为4分钟,尝试回忆的时间为16分钟,这样效果会好些。
三、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安排背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那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及时复习背诵。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背诵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已背诵的内容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这样,在识记材料尚未大量遗忘之前,趁热打铁。否则时间长了,大量已背诵内容已经遗忘,那时再去恢复,就差不多等于重新开始。心理学的实验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有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给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学生学习后不久进行了复习,乙组只学习没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8%;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所以,及时背诵并回忆,做到“学而时习之”,对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分总背诵记忆法
背诵文章之前,先从总体上了解本文每一段的重点内容和段意,再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最后把分层背诵的内容合起来记忆。如,要背诵《赤壁赋》,先了解每一段的大概内容,再一段一段地背诵;在背诵某一段时,亦可以分层背诵,每一段的内容也可以再分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句子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
五、记住古诗词每句第一个字
有的学生在背诵一些比较长篇的叙事诗时,会发现平时背得很熟,但是有时候突然背不了了。感觉很熟,都到嘴边了,就是背不出来。如果这时给她提醒一下下面的一句的第一个字时,他又会“幡然醒悟”,很快背下整个这一句。比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学生经常在背到颈联时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这样的话就要提醒他们,不妨记住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比如,后四句的第一个字分别是“山松野海”,有了这四个字的提醒,学生很快就能背下后面的四句。
六、动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记忆时手脑并用
背诵方式单调让人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背诵,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鼓励学生在背诵时,手中执笔,边背边画,以辅助记忆。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没有笔也可以用手指来画,正所谓摩擦生热,加深记忆印象。人在默写时,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更何况,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被眼睛读入,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
七、对于重要的知识多次重复记忆
所谓重复记忆,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在语文背诵学习中,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去实现牢固记忆。但是,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这样的话,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所以,还必须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许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背诵的时候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在默写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么默写不出,要么默写出来后错别字太多。究其原因,是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记忆的大敌是遗忘,由此可知,提高记忆力的实质应该在于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而且容易出错。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就会更准确,那就不会因为不理解而把某个字写成同音或谐音的别字了。
二、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心理学家盖兹的实验表明:当以20%的时间用于诵读,以80%的时间用于回忆时,记忆的效果最佳。因为尝试回忆的目的、任务更明确、更具体,能使大脑皮层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留下的痕迹深,能及时发现重点材料中的难点,集中力量解决。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教师一要他们背书,他们就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书,读了很久也背不出来。所以要经常给学生强调,不要长时间拿着课本在那里读,那样会很疲倦,效果也不好。试着按心理学家盖兹的研究成果,把读背书时间分成5段来背。比如,早读背书总时间为20分钟,那么读书的时间为4分钟,尝试回忆的时间为16分钟,这样效果会好些。
三、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安排背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那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及时复习背诵。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背诵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已背诵的内容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这样,在识记材料尚未大量遗忘之前,趁热打铁。否则时间长了,大量已背诵内容已经遗忘,那时再去恢复,就差不多等于重新开始。心理学的实验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有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给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学生学习后不久进行了复习,乙组只学习没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8%;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所以,及时背诵并回忆,做到“学而时习之”,对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分总背诵记忆法
背诵文章之前,先从总体上了解本文每一段的重点内容和段意,再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最后把分层背诵的内容合起来记忆。如,要背诵《赤壁赋》,先了解每一段的大概内容,再一段一段地背诵;在背诵某一段时,亦可以分层背诵,每一段的内容也可以再分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句子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
五、记住古诗词每句第一个字
有的学生在背诵一些比较长篇的叙事诗时,会发现平时背得很熟,但是有时候突然背不了了。感觉很熟,都到嘴边了,就是背不出来。如果这时给她提醒一下下面的一句的第一个字时,他又会“幡然醒悟”,很快背下整个这一句。比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学生经常在背到颈联时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这样的话就要提醒他们,不妨记住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比如,后四句的第一个字分别是“山松野海”,有了这四个字的提醒,学生很快就能背下后面的四句。
六、动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记忆时手脑并用
背诵方式单调让人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背诵,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鼓励学生在背诵时,手中执笔,边背边画,以辅助记忆。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没有笔也可以用手指来画,正所谓摩擦生热,加深记忆印象。人在默写时,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更何况,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被眼睛读入,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
七、对于重要的知识多次重复记忆
所谓重复记忆,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在语文背诵学习中,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去实现牢固记忆。但是,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这样的话,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所以,还必须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