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生物教材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按这种思路建构。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干预能力在逐渐增强,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呢?我认为:
一、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教师是关键
为此,生物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快,生物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课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了解环境现状,加强环保使命感在人类利用环境的过程中
因为认识的片面性,对自然界进行了掠夺性的滥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通过生物课程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就是人类自身造成了如今的悲剧,让学生明白,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向自然疯狂掠夺,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不致于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我国在环保工作方面的客观状况: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生产力水平偏低,我们所处的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此外,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自然价值理论,即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内在价值,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尽量少影响其他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未来,自然资源越发紧缺,维护环境安全迫在眉睫,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使高中学生了解到人类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难题,通过教育,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予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三、学习课本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并经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形成初步的观点,在高中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许多知识点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这个话题。如“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就阐述了环境因素也是产生变异的条件之一,还有,“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这一试验,也强调了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使高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某些自然特性,明白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以确保自然环境本身所具备的有限的自我恢复功能。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提高学生对环保行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就某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让学生拓展认识到,若随意捕捉、残杀野生动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随意捕捉、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回答宠物市场有贩卖野生鸟类的商贩,有的同学说餐馆中有蛇出售,或者在市场中有野生蜥蜴以及乌龟等野生动物。在学生全部投入到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课堂状态时,除了在教科书中涉及的几种动物与植物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稀有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增加对动植物的热爱,激发其保护动植物的兴趣,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如《可可西里》等与环境相关的电影,通过真实的语言及视觉效果让学生体验保护动植物的迫切性。让学生触景生情,并通过积极讨论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捕杀野生动物行为通常满足的仅是人类的眼前利益,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让学生意识到阻止残害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在讲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介绍当前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让学生意识到水对人的身体与生活都是及其重要的,假如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而当前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和我国目前的人均用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如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的方式、浇花用淘米水、冲洗厕所用擦地的水等,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又能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以上各种课堂教学方式,以真实的数据说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规劝身边人不要因眼前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环境的眼中破坏,最终只能害了人类自身。
五、通过现代科技教育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教育中,不能只给学生讲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等,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当今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上科学家们的研究增加到教学中去,如让学生了解利用基因工程,可创育出高效杀虫和防病的工程菌,既解决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利用生物科技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如將植物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等清洁液体燃料,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和氢气能源;利用生物技术解决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如建构超级细菌,高效吸收和有效分解工业废水的有机废物和毒物,实现排污过程的生物净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等。
六、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
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以外,第二课堂的活动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生物学课的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学校附近的环境,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或去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增强学生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进居民住宅区、工厂、医院、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动行动起来关爱环境、保护环境。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找答案,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促使其将一些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教师是关键
为此,生物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快,生物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课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了解环境现状,加强环保使命感在人类利用环境的过程中
因为认识的片面性,对自然界进行了掠夺性的滥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通过生物课程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就是人类自身造成了如今的悲剧,让学生明白,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向自然疯狂掠夺,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不致于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我国在环保工作方面的客观状况: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生产力水平偏低,我们所处的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此外,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自然价值理论,即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内在价值,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尽量少影响其他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未来,自然资源越发紧缺,维护环境安全迫在眉睫,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使高中学生了解到人类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难题,通过教育,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予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三、学习课本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并经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形成初步的观点,在高中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许多知识点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这个话题。如“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就阐述了环境因素也是产生变异的条件之一,还有,“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这一试验,也强调了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使高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某些自然特性,明白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以确保自然环境本身所具备的有限的自我恢复功能。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提高学生对环保行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就某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让学生拓展认识到,若随意捕捉、残杀野生动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随意捕捉、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回答宠物市场有贩卖野生鸟类的商贩,有的同学说餐馆中有蛇出售,或者在市场中有野生蜥蜴以及乌龟等野生动物。在学生全部投入到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课堂状态时,除了在教科书中涉及的几种动物与植物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稀有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增加对动植物的热爱,激发其保护动植物的兴趣,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如《可可西里》等与环境相关的电影,通过真实的语言及视觉效果让学生体验保护动植物的迫切性。让学生触景生情,并通过积极讨论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捕杀野生动物行为通常满足的仅是人类的眼前利益,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让学生意识到阻止残害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在讲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介绍当前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让学生意识到水对人的身体与生活都是及其重要的,假如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而当前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和我国目前的人均用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如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的方式、浇花用淘米水、冲洗厕所用擦地的水等,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又能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以上各种课堂教学方式,以真实的数据说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规劝身边人不要因眼前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环境的眼中破坏,最终只能害了人类自身。
五、通过现代科技教育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教育中,不能只给学生讲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等,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当今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上科学家们的研究增加到教学中去,如让学生了解利用基因工程,可创育出高效杀虫和防病的工程菌,既解决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利用生物科技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如將植物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等清洁液体燃料,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和氢气能源;利用生物技术解决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如建构超级细菌,高效吸收和有效分解工业废水的有机废物和毒物,实现排污过程的生物净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等。
六、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
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以外,第二课堂的活动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生物学课的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学校附近的环境,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或去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增强学生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进居民住宅区、工厂、医院、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动行动起来关爱环境、保护环境。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找答案,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促使其将一些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