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住宅是为人服务的,人的居住需求是多样的,住宅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在家庭生活中,随着人们自身居住需求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的变化,现代人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住宅适应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居住需求;家庭生活方式;住宅适应性
1、家庭生活方式的概念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住宅内部居住空间组织的重要依据。由于住宅室内空间需要按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来满足需求,所以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带动住宅室内空间的变化。因此,住宅的室内空间会因为家庭生活方式而塑造的更加多样化、动态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就是逐步达到住宅的适应性。
2.家庭生活方式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文化观念、家庭观念、生活观念逐渐形成。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踏进小康,家庭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由从物质型迈向文化型,标准型迈向多样型,封闭型迈向开放型。其新变化模式主要表现有三个:
(1)出现大量家居生活与工作相混合的自由职业者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得家庭生活的内容由物质上的要求转移到文化上的渴望;另外,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化的普及使得业余时间用于工作、学习、读书及看报蔚然成风。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平民化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年轻人工作地点家庭化、小型化,特别是SHOH一族的出现,使家庭办公成为现实。SOHO生活方式的普及必然要求室内空间设计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家庭的个人私密属性不断增强.
虽然人们的社会交往频率增多,但在家庭中接待客人的频率却在逐渐减少,除了部分蓝领家庭注重邻里亲戚的关系,喜欢在家接待客人外,人们家庭宴请宾客的次数也在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家庭结构趋向年轻化,现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私密空间,不希望过多的被外界因素打扰,而把朋友交流、接待放在家庭外的场所,比如餐厅、茶馆、咖啡厅等公共场所。
(3)家庭中对服务空间的功能需求逐步弱化.
家居智能化是当今世界住宅建设大的发展趋势,自从大量现代化的家居设备进入普通家庭后,人们的家务劳动逐渐由人力劳作向家电操作转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经常在外就餐,加之厨房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更新换代加快,使得厨房操作简单化。传统厨房的服务功能逐渐削弱,厨房更多成为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住宅的功能必然会随着未来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家政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原来在住宅内进行的家务活动逐渐转移到社会而成为有偿的服务,特别是随着半成食品店的增加,厨房将不再是脏乱之地;而月嫂、钟点工、保洁员的纷纷涌现,也使得雇佣服务逐步家庭化。所以家庭中对服务空间功能需求逐渐减弱也成为影响住宅适应性的因素之一。
3.家庭生活方式与住宅的适应性设计
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每个家庭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存在差异。按住户的特征,将住宅家庭居住行为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工作学习型
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单身群体、年轻夫妇二口之家。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与生活,他们的家庭观念意识还比较单薄,除去基本的生活起居休息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学习与工作。以用来提高工作能力。这样的家庭,在家中停留的时间较少,在家待客的机会也不多,家庭主要成员之间交流机会非常少。
在进行住宅的室内空间时,这类家庭的生活方式决定应该减少客厅的面积,增大主卧的面积,这样可以兼作工作空间和自由活动空间,厨房适宜做开敞式,与餐厅合二为一。
(2)生活交往型
此类型家庭主要成员工作年限相对较长,事业逐渐趋向稳定,主要成员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比较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家庭观念较强,是较成熟的家庭类型。家庭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家庭活动以娱乐交往为主,主要业余活动是接待朋友、娱乐聚会、品茶聊天、打牌等。偏重于社会交往,除了希望有一个比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还希望有宽敞的会客厅。而这个空间尽量避免对室内其它空间(主要是卧室)的干扰。
这种类型家庭的住宅的客厅面积需要增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会客空间,同时在降低卧室面积的情况下以增加卧室数量方面,可以在相同的面积下由一室变为小两室,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房间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卫生间适宜做干湿分离。
(3)家政家务型
此类家庭主要指大部分藍领家庭,他们普遍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没有额外开支请家政公司清洁,并且子女正处在幼年,更增加了家务量。他们回家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家务劳动,比如做饭、洗衣、打扫房间等。
这类家庭的思想观念通常较为陈旧,所以需要通过增加储藏空间和阳台来满足需要;另外,他们和生活交往型家庭一样也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卧室数量,最后他们希望有足够的家务活动空间方便进行家务劳动,因此需要设置服务阳台。
4.结论
首先,由于不同人群的职业性质、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和家庭增长方式的不同,住宅也应该适应不同的适用对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不同性质家庭的居住需求;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对住宅的适应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设计时还要留有可改造的余地,满足若干年后居住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驽. 西风东渐:适应性住宅设计浅析[D]. 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1
[2] 陈立胜.王科奇.过渡性住房室内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D].吉林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姚时章. 居住建筑适应性设计原则[J]. 建筑设计.2000
[4] 贾倍思,王徽琼著. 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1998.3
[5] 贺小宇.张耀曾. 西安地区城市中小套型住宅需求的分析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3
[6] 劳斯.丹尼尔斯. 通过整体设计提高建筑适应性[M]. 世界建筑, 2000
【关键词】居住需求;家庭生活方式;住宅适应性
1、家庭生活方式的概念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住宅内部居住空间组织的重要依据。由于住宅室内空间需要按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来满足需求,所以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带动住宅室内空间的变化。因此,住宅的室内空间会因为家庭生活方式而塑造的更加多样化、动态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就是逐步达到住宅的适应性。
2.家庭生活方式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文化观念、家庭观念、生活观念逐渐形成。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踏进小康,家庭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由从物质型迈向文化型,标准型迈向多样型,封闭型迈向开放型。其新变化模式主要表现有三个:
(1)出现大量家居生活与工作相混合的自由职业者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得家庭生活的内容由物质上的要求转移到文化上的渴望;另外,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化的普及使得业余时间用于工作、学习、读书及看报蔚然成风。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平民化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年轻人工作地点家庭化、小型化,特别是SHOH一族的出现,使家庭办公成为现实。SOHO生活方式的普及必然要求室内空间设计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家庭的个人私密属性不断增强.
虽然人们的社会交往频率增多,但在家庭中接待客人的频率却在逐渐减少,除了部分蓝领家庭注重邻里亲戚的关系,喜欢在家接待客人外,人们家庭宴请宾客的次数也在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家庭结构趋向年轻化,现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私密空间,不希望过多的被外界因素打扰,而把朋友交流、接待放在家庭外的场所,比如餐厅、茶馆、咖啡厅等公共场所。
(3)家庭中对服务空间的功能需求逐步弱化.
家居智能化是当今世界住宅建设大的发展趋势,自从大量现代化的家居设备进入普通家庭后,人们的家务劳动逐渐由人力劳作向家电操作转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经常在外就餐,加之厨房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更新换代加快,使得厨房操作简单化。传统厨房的服务功能逐渐削弱,厨房更多成为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住宅的功能必然会随着未来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家政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原来在住宅内进行的家务活动逐渐转移到社会而成为有偿的服务,特别是随着半成食品店的增加,厨房将不再是脏乱之地;而月嫂、钟点工、保洁员的纷纷涌现,也使得雇佣服务逐步家庭化。所以家庭中对服务空间功能需求逐渐减弱也成为影响住宅适应性的因素之一。
3.家庭生活方式与住宅的适应性设计
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每个家庭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存在差异。按住户的特征,将住宅家庭居住行为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工作学习型
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单身群体、年轻夫妇二口之家。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与生活,他们的家庭观念意识还比较单薄,除去基本的生活起居休息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学习与工作。以用来提高工作能力。这样的家庭,在家中停留的时间较少,在家待客的机会也不多,家庭主要成员之间交流机会非常少。
在进行住宅的室内空间时,这类家庭的生活方式决定应该减少客厅的面积,增大主卧的面积,这样可以兼作工作空间和自由活动空间,厨房适宜做开敞式,与餐厅合二为一。
(2)生活交往型
此类型家庭主要成员工作年限相对较长,事业逐渐趋向稳定,主要成员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比较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家庭观念较强,是较成熟的家庭类型。家庭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家庭活动以娱乐交往为主,主要业余活动是接待朋友、娱乐聚会、品茶聊天、打牌等。偏重于社会交往,除了希望有一个比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还希望有宽敞的会客厅。而这个空间尽量避免对室内其它空间(主要是卧室)的干扰。
这种类型家庭的住宅的客厅面积需要增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会客空间,同时在降低卧室面积的情况下以增加卧室数量方面,可以在相同的面积下由一室变为小两室,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房间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卫生间适宜做干湿分离。
(3)家政家务型
此类家庭主要指大部分藍领家庭,他们普遍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没有额外开支请家政公司清洁,并且子女正处在幼年,更增加了家务量。他们回家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家务劳动,比如做饭、洗衣、打扫房间等。
这类家庭的思想观念通常较为陈旧,所以需要通过增加储藏空间和阳台来满足需要;另外,他们和生活交往型家庭一样也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卧室数量,最后他们希望有足够的家务活动空间方便进行家务劳动,因此需要设置服务阳台。
4.结论
首先,由于不同人群的职业性质、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和家庭增长方式的不同,住宅也应该适应不同的适用对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不同性质家庭的居住需求;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对住宅的适应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设计时还要留有可改造的余地,满足若干年后居住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驽. 西风东渐:适应性住宅设计浅析[D]. 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1
[2] 陈立胜.王科奇.过渡性住房室内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D].吉林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姚时章. 居住建筑适应性设计原则[J]. 建筑设计.2000
[4] 贾倍思,王徽琼著. 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1998.3
[5] 贺小宇.张耀曾. 西安地区城市中小套型住宅需求的分析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3
[6] 劳斯.丹尼尔斯. 通过整体设计提高建筑适应性[M]. 世界建筑,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