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将超越国界
  
  8月,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代表大会相继召开,两党正式推选出各自的总统候选人和竞选纲领,美国大选经过一番铺垫之后,算是进入“正剧”。如果说,此前的竞争还主要是党内竞争,那么,此后将是两党候选人之间硬碰硬的较量了。正式竞选活动要到今年9
  月美国劳工节才开始。有意思的是,两党的党代会同样成为了主办城市的一顿大餐。媒体指出:共和党党代会在费城的召开将会给该城带来1亿美元的生意。
  全球数以百计的国家每年举行数以万计的选举,但是只有4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真正可以称得上“举世瞩目”。理由很简单:虽然同战后初期比较起来美国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军事上,它仍然是唯一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争的头号强国;在政治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仍然以到白宫作客为荣;在经济上,美国竞争力仍然居全球首位,纽约股票市场价格的起落、美国企业投资的增减和商店营业额的高低,仍然可以直接影响伦敦、东京等主要金融中心,间接波及上海、深圳以至全球各个角落。苏联解体后,美国报刊曾经提出所谓的“一、三、五、七论”,几个数字分别代表美国一个超级大国,美、日、德3个经济中心,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的7个国家,认为它们才是“能在全球范围起作用的大国”,而其中,只有美国同时属于这4个范畴。这种说法固然带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却并非全无事实根据。美国政府的政策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美国总统的更替又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政府政策的改变或调整。
  
  争夺激烈的“战利品”
  
  美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统一人担任,而不是像多数国家那样由不同的人担任。因此,除开国元勋华盛顿成为众望所归的首任总统外,总统职位历来是美国各派政治势力争夺最激烈的“战利品”。两大政党实际上都把总统选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常常是一次大选刚结束,下一轮的角逐就已经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美国国力的增长和总统权力的扩大,总统职位的“含金量”日益增加,争夺又比战前更为激烈。道理也很简单:战前美国首都华盛顿还只是一个远离世界政治中心的小镇。1929年胡佛就任总统时,只有一名秘书,还没有专用电话。每逢周末,他可以悠闲地站在白宫门前同参观的游客一一握手。现在仅直接为总统服务的白宫办事人员就有几百人,由总统直接任命的高级政府官员有几千人,联邦政府的公务员和武装部队的官兵,更是数以百万计。联邦政府年财政支出超过万亿,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相当于战前的10倍。
  不仅总统本人,为他竞选获胜的人也能得到丰厚的报酬。例如,1992年为克林顿竞选总统出谋划策的摩里斯仅从帮助民主党设计电视广告提取的劳务费就高达600万美元;克林顿的首任国会联络官任职一年就辞职担任一家公共关系公司总裁,年薪高达100万美元;另一名助手担任了美国电话协会会长,年薪
  50万美元。
  大财团从支持总统获取的利益,那就不是以十万或百万计,而是以亿万计了。1961~1969年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被誉为战后“最伟大、最廉洁”的总统,但是为了报答国内石油业的支持,他严格限制石油进口以提高油价。在他任职期间美国消费者为此而增加的开支高达400~700亿美元。现任总统克林顿为报答金融、出口等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当选以后一直把扩大美国对外投资和出口作为首要任务,仅1994年访问印尼一次就为美国大公司带回40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合同。
  
  淡而无味的预选
  
  美国总统竞选运动的序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心逐鹿的政客四出奔走,拉关系,找后台,募集竞选经费,探测舆论和选民动向,再选择时机宣布参加竞选。第二个阶段是候选人争夺各自的党内提名,主要战场是两大党的预选,特别是关键大州的预选。战后总统竞选运动序幕比战前普遍提前,今年提前得更多。现任副总统戈尔和前总统布什的儿子得克萨斯州州长小布什都是在1992年大选刚结束时就开始为今年的总统选举作准备,而且从一开始就在各自党内的候选人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有的西方报刊早在去年上半年就说,两位处于领先地位的候选人在预选开始前“实际上已经赢得提名”,整个预选过程“淡而无味”。在今年3月7日的所谓“超级星期二”,15个州的民主党和13个州的共和党同时举行预选。戈尔仅在这一天就赢得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937名代表的支持,加上在这以前已经赢得的代表,总数达到1419名,比他的主要对手、原新泽西州参议员布拉德利多3倍。小布什在这一天赢得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466名,加上以前赢得的代表,总数达到681名,比他的主要对手、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麦凯恩也多了1倍以上。一个星期以后,他们两人在南方6个州的预选又再次赢得胜利,迫使他们的党内对手公开宣布退出竞选。就这样,争夺2000年总统竞选“战利品”的斗争序幕没有出现任何生动场面就提前降下帷幕。这或许是风暴前的平静。
  
  政治家庭的接班人
  
  戈尔和小布什都出身于政治家族。这种家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家族成员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把追逐权力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他们都曾不止一次向学校请假帮助自己的父亲竞选。他们自己竞选时,他们的父母也会全力以赴地帮忙。戈尔本来不想去越南,可是父亲一发话就乖乖地去越南当军事记者,以取得从政的资本。他父亲还“卖”给他一个农场,使他取得在这个农场所在选区竞选国会议员的资格。小布什对当了总统的父亲更是亦步亦趋,进的学校是他父亲的母校安多维中学和耶鲁大学,毕业以后仿效父亲先到密得兰油田工作,再在得克萨斯州从政,直到当选州长。每个政治家当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有位评论家曾经这样描绘当前美国政坛上3位知名度最高的政界人物:如果同满满一屋子的人在一起,克林顿的最大愿望是大家都喜欢他;戈尔的最大愿望是大家都认为他正确;小布什的最大愿望是大家都知道他是老板。
  
  前台拉选票幕后做交易
  
  参加竞选首先要募集经费。《华盛顿邮报》估计,参加1996年大选的所有候选人共支出竞选费用22亿美元,其中两党筹集的仅9200万,其余部分主要靠候选人自己筹集。戈尔作为现任副总统居于有利地位,早在1999年上半年就筹集到185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除原新泽西州参议员布拉德利外,多数其他民主党政客知难而退。共和党先后宣布参加竞选的政客多达11人,但其中多数都因经费不足而陆续退出,只剩下麦凯恩一人同小布什较量。原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多尔的夫人一度风头很健,可是去年10月20日就流着眼泪宣布退出,原因是她总共“只”筹集到480万美元竞选经费,到那时已只剩下64万美元。作为对比,小布什筹集到7000万美元,那时还剩下3770万。绝大多数政客,包括戈尔和小布什在内,都不是亿万富翁,不可能像1992年参加总统竞选的独立候选人佩罗或今年一度参加争夺共和党提名的传媒巨子福布斯那样自己掏腰包,而必须求助于大公司、大资本家。泰逊食品公司老板唐·泰逊有句名言,“政治就是需要选票的人同有钱的人之间进行的一连串不带感情的交易。”但是美国的权钱交易要转好几个弯,先由钱到权、由权到法、再由法到钱,不像有些欠发达国家那样赤裸裸。西方有的评论说,美国的权钱交易已经走出低级阶段,实现了制度化或法制化。举例来说,布拉德利标榜自己清廉,但是他担任参议员时曾经提出法案给生产有毒化学品的公司提供出口优惠,化学公司投桃报李,为他这次争夺总统候选人大量捐款。再如,麦凯恩标榜反对权钱交易,却在收到航空公司捐助的竞选经费之后修改自己提出的法案,放宽对空运业的管制。
  因此,美国的总统竞选运动又可以分为台上和幕后两个部分。在台上,候选人激昂慷慨发表动听的讲演;在幕后,候选人和他们的竞选班子同各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合法”地进行权钱交易,筹集竞选经费。两党和它们的候选人都力图不让公众知道这种交易的内幕。但是纸包不住火,幕后交易再隐蔽,总难免露出蛛丝马迹,久而久之必然导致部分选民对选举以至整个政治制度的不满。
  不参加投票是部分选民表示不满的方式之一,战后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一般低于50%
  。在今年举行预选的各州,选民的投票率更低到只有25%左右。哈佛大学绍伦斯坦中心最近一次民意测验更说明问题:美国55%的成年人认为“竞选运动无聊”,71%认为“政治相当令人恶心”,87%认为“只要能使自己当选,绝大多数政客无论什么话都可以说”。
  
  演说词并非真正观点
  
  政策主張还有待观察美国总统候选人一般对重大问题都支吾其词,因为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都会得罪部分选民。戈尔和小布什也不会例外。如果只看他们两人在预选过程中发表的言论,可以说他们的政策主张大同小异。但是如果透过他们的包装,联系两人的背景来看,可以发现他们的目的不会是一致的。获得“战利品”后,他们会执行不同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是不同的。在经济政策方面,由于克林顿任职期间经济持续增长,戈尔自然主张继续现行政策,小布什也没有多少文章好做,两人之间分歧不大。但是在其他国内政策领域,双方的差异却已经有所表现。例如,戈尔主张保持以至扩大政府的职能,倾向于把近两年来的巨额财政盈余用于补助濒临破产的医疗照顾基金(主要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养老金);而小布什却主张把财政盈余用于减税,倾向于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行“私有化”。再如,戈尔一贯重视环保,而小布什却担心过分强调环保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对外政策方面,两人差别较小,但是也并非完全一致。例如,小布什以“自由贸易者”自居,戈尔却担心“无限制的”自由贸易会导致失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下降。再如,戈尔无条件地支持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小布什却指责克林顿的现行政策过于“软弱”,主张在人权、对华贸易入超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美国政治评论家常说,“党纲如同月台,只是用于上火车,不能抱住不放。”这意味着,既然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党纲都只起月台作用,候选人在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当然更加不足为凭。小布什在国内大谈对华“强硬”的同时,他的亲信顾问却在访华时私下解释说,“布什州长最近关于中国的言论,只是为了竞选,并不代表他的真正观点。”□(编辑:郑作时)
其他文献
2000年1月7日,河北省北太平庄进行了村委会选举,与别的选举不同的是在观众中多了几个心存疑惑的外国人,他们分别来自阿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北京的美国商会,美国大使馆,欧洲与美国的研究机构,还有两个外国游客。当然少不了理应在场采访的一些记者。  这些“乌合之众”所以甘愿冒着严寒来到这里,就是想看个新鲜,印证已经名声在外的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究竟是怎样的。据说这是中国在政治改革方面的重要实验。很多人都认为这
期刊
越美关系的突破  就在中国进行“入世”前的最后冲刺时,越南也与美国在贸易上较着劲。2000年7月13日,双方在恢复外交关系5年后终于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克林顿当天表示,这项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开放市场,增进双边贸易,标志着两国在实现关系正常化和解和医治战争创伤的进程中又邁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允许越南商品正常地进入美国市场,而美国货品也将能更加广泛地输入越南。对越南货品的关税将从40%减至3%。协议的另一
期刊
这几年,中国最流行的政治抒情歌曲无疑是《走进新时代》。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新时代,新千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历20余年沧桑之变,在新的时空背景下也开始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头绪。中国社会的进步正在遭遇新的矛盾和约束,无论是发展资源方面的,利益分配方面的,制度规则方面的,还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为了突破约束,必须寻找新的动力。  经过80年代的逐步探索,90年代的高歌猛进和治理整顿,中国经济正在一个大的调整期里寻求
期刊
一笔钱放在一个缺乏自控的领导手里是不可靠的,一笔钱放在监控机制如同虚设的体制里同样是危险的。  深圳龙岗区人民法院执行庭的一名普通审判员,利用制度与管理上的漏洞,挪用执行款1300多万元,其中500多万元在赌博中输掉。  这名审判员叫谭永兴。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他自己投案,此事至今可能还蒙在鼓里。该院的监控机制对1300万元的“黑洞”毫无察觉,只要谭永兴胆子足够大,“黑洞”还可能会越来越
期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由一个温饱还存在问题的国家进入一个小康社会。但是,伴随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    收入差距过大的5种表现    目前,银行居民存款已过6万亿大关。这里面,到底几家欢乐几家愁呢?90年代初,有银行界人士说∶“10%的人掌握60%的有价证券和40%  的银行储蓄。”90年代中期,有专家学者说:“目前20%的人拥有80%的存款,80%的人的存款只占20%。”
期刊
4年的时光过去了。  49岁的陈春才站在一片瓦砾的废墟中,细雨落在他过早衰老的脸上,他呆滞地沉默着。这里曾是他的家,在此他们度过了十多年平淡却不乏快乐的时光。但一切被4年前镇政府的一纸征地通知粉碎了。  围观的还有一些和陈春才命运相同的人们。他们说:“我们被镇政府弄破产了。”  这些因失去土地而濒临破产的人是广东湛江徐闻县迈陈镇的农民。4年来,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不断上访上告,四处求救,虽然
期刊
策划人语    从美国回来,到中山大学拜访几位学者,其中有《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一书的作者袁伟时先生。该书在知识分子圈中流行一时,我想主要是它真实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在抵抗列强和学习西方两者之间那种痛苦的精神历程。落后的中国要自救自强,必须向敌人学习,以敌为师。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  袁伟时的研究表明,晚清那代知识分子中,凡是主张中国不但应该在物质上学习西方,而且应该在制度、文化上学
期刊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帮助贫困国家的人民,使他们能实实在在得到外来的帮助,而不是该属于他们的却进入了腐败官员的口袋。    人道的决定    贫困问题永远是人类社会欠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的耻辱,尤其是在一部分人达到极端富裕而有大批的人因为贫穷而活活饿死的时候,所谓人道这样一个基本的人类准则便意味着羞耻,经济的问题就会导致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准则的动摇。  根据在科隆举行的美、德、英、法、意、日、加七国
期刊
民工潮:开放政策的标志物    我很难忘记四川华蓥山区的那条破公路,和路边那简陋的小商店。新世纪的第一个大年初三,我们在去广安的路上,我们饿极了,便用普通话问守店的女青年:“那饼干几个钱?”  “五蚊鸡!”她脱口说出一句粤语。  可以想像我们的惊讶。她倒只是平淡地解释,去广州打工几年,回来帮家人看看店,口音还转不过来。  同样的事发生在当天。我们到达邓小平的家乡协兴镇,向一个穿着入时的姑娘问某条公
期刊
香港与上海的竞争,多年来一直是引人争议的话题。上海一度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而未来似乎也将恢复这种地位。当地金融事业成长快速,其都市重心已转移到崭新的浦东区,有数百万人口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然而数年前该地还只是一片泥滩。至于香港则以擅长排除障碍和扭转不利情势知名,但她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地价惊人,二是其作为集散转运中心的历史独特地位可能不保。  《时代》杂志报道说,眼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用脚投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