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胃肠间质瘤的各种辅助检查的优缺点以及术前辅助检查方案的制定,为临床快速、准确的诊断胃肠间质瘤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经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胃肠间质瘤的病例,整理其主诉、术前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对其术前所使用的辅助检查和初步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例胃肠间质瘤病例中,共有3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占总病例的55.7%;其中有11例患者因出血迅猛而需急诊手术处理,占总病例的18.3%。消化内镜和CT是胃肠间质瘤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两种检查,其中内镜使用率为67.2%,CT为65.6%。临床上只使用一种辅助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20.7%,使用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达71.9%。结论:胃镜(肠镜)可以作为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间质瘤诊断的首选辅助检查,辅以CT能更好的确定肿瘤的位置、边界和转移情况。适当的选取多种影像学可以缩短术前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内窥镜超声,初步诊断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性肿瘤,其中为恶性的约为20-30%[1]。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早饱,腹胀,肠梗阻,头晕,上消化道出血等,但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因此往往容易误诊漏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针对胃肠间质瘤的辅助检查有消化内镜(胃镜、肠镜)、CT、BSE、EUS、PET-CT、VCE等。本文主要对我院61例确诊的胃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主诉、术前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的分析总结,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前辅助检查方案的选择。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2.1-2014.12湖南省临澧县人民医院 61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胃肠间质瘤的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81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饱胀不适、腹部包块等,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例33例;以无意间发现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病例为2例;因体检发现肿物的占7例;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为19例。
  1.2  病理诊断标准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大体病理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共同做出。病理结果由我院病理科提供,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必须在组织学符合典型胃肠间质瘤,同时CD117阳性(表达定位在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
  1.3 临床资料
  统计61例病例的主诉、术前各项辅助检查使用情况、初步诊断、急诊手术病例数等,绘制成表格。
  1.4 辅助检查使用情况
  分别统计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前内镜(胃镜、肠镜)、CT、BSE、EUS、PET-CT、VCE等辅助检查的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各种辅助检查的使用情况:
   表2:各种辅助检查的使用情况统计
  
  注:消化内镜(胃镜、肠镜)使用率为67.2%,CT使用率为65.6%,#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2 使用一种影像学检查与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表3:影像学检查准确率比较
  
  注:采用1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20.7%,采用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1.9%, *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提高初步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
   表4:胃肠间质瘤患者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比例
  
  注: 61例病例中,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有34例,占总数的55.7%,其中,因出血迅猛而又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危及生命被迫采取急诊手术剖腹探查的有11例,占总病例的18.3%。
   3.讨论
  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消化道肿瘤,由于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故而CD117和CD34可作为与平滑肌瘤相鉴别的重要依据。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通常于肿瘤的发生部位和大小有关,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肠梗阻,头晕,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中胃肠道出血和腹部包块为常见临床症状[2]。
  由于溃疡多出现在瘤体中央,形似脐,称为“脐征”,胃肠间质瘤患者45%伴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本文统计的我院61例患者55.7%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由于出血迅猛而、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被迫采取急诊手术剖腹探查的有11例,占总病例的18.3%,可见临床对于消化道出血的快速诊断、定位是十分关键的。
  CT 目前基本成为腹痛患者常规做的辅助检查,而且 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内镜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复核手段,减少误诊,可更精确的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情况,也能排除是否有肝转移和其它位置的转移。但是对于体积较小的胃肠间质瘤检出率也较低,这点跟胃镜的不足之处相类似。文献证实,CT对于直径大于2cm的肿瘤诊断阳性率高(87.5%),而当肿瘤直径小于2cm时,其准确率仅为38.1%[4]。
  BSE可以对腹内肿块做出间接定位诊断,胃肠间质瘤都有向外生长的特性,胃肠道钡餐造影可重点显示胃肠间质瘤腔内病变范围及黏膜细微结构,能显示出向外生长的肿瘤并能估计肿瘤的大小。
  PET-CT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使胃镜、CT在对小胃肠间质瘤的、转移灶以及复发灶诊断上的不足有了很好的补充。研究表明,PE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阳性率在80%以上,甚至可以发现直径小于1cm的肿瘤,但该设备费用高昂,难以推广。
  相比于费用昂贵的PET-CT,EUS对于直径较小(<2cm)的胃肠间质瘤,是一个性价比更好的选择。胃肠间质瘤在内镜下多表现为隆起性病变,而内镜超声,能清楚显示胃肠间质瘤其来源于肌层,能明确病变的侵犯深度、范围、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这对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是CT所不能媲美的。更重要的是,结合EUS,可大大提高活检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如果怀疑出血灶位于小肠,由于胃镜、肠镜都无法到达,肿瘤又比较小CT显示不清,可以考虑采用VCE。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任何一种辅助检查都有其局限性,单独使用一种辅助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低下(20.7%),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可显著提高胃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71.9%)。因此我们提倡术前合理的组合多种辅助检查,适当的采用综合性影像学方案,从而缩短术前诊断时间,降低生命危险,提高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于昭,程亚宝等.胃肠间质瘤CT表现及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2):135-139.
  [2] 张晓鹏,唐磊.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的影像学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208-212.
  [3] 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1):1025-1032.
  [4] 王振山.胃肠道间质瘤12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36-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中的作用及效果,目的在于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和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信息。研究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后,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外科开放式手术植入腹膜透析管的最佳方法进行探讨,得出改进的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传统腹膜透析管植入方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改进,主要是切口定位、腹膜管外出口的处理和内Cuff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并对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进手术方法之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结论:改进腹膜透析管植入手术的方法之后,可以减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医学价值。方法: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常规治疗方案实践于58例对照组,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实践于58例观察组,对比不同方案的实践效果。结果:常规治疗后的对照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改善程度不明显。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后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差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呼吸困难、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年住院频次、住院天数。结果: 康复组呼吸困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年住院频次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肺功能下降较对照组减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内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对美容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需要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内镜和传统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对并对美容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53.1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更加合理的应用粉尘螨滴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使用敏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无效率为30.00%,明显高于试验组无效率为3.3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病因素,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间眼科门诊例确诊为干眼症的134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同时对干预前后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干预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 (Schirmer 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加强青少年干眼症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
期刊
摘要:子痫前期是发生于妊娠期的一种较为复杂且后果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蛋白量,其病因包括母体、胎儿、胎盘等多因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主要通过相关生物化学因子、生物物理因子、多因子联合预测等,结合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可取的较理想结果。在子痫前期的治疗方面,需兼顾母婴, 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妊娠周可以提高胎儿的存活率,药物治疗可选用硫酸镁、降压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效率及效益的措施,为提高医院的效率及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自2012年起采取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分析出院患者例数、平均住院时间、医院的住院收入、人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自实施缩短平均住院措施后,2013年的出院患者例数环比2011年增长18.1%;2013年的平均住院日环比2011年缩短6.2%;2013年的医院住院收入环比2011年增长26.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冷热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方法: 选取32例软组织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时间采取正确的冷热疗法,损伤早期实施短时间的冷敷,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受损部位的出血和肿胀,以减轻疼痛,损伤72小时后应实施热敷,以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缩短受损组织的修复复时间,达到了预期的功能恢复。结果:在治疗软组织挫伤时早期实施冷疗、损伤72小时后实施热疗尤为重要。结论 :正确应用冷热疗法治疗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