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转型高校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抓基础,因此专业基础课的形式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制订出转型高校本科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的培养方面的比较有效的实施办法,总结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实践效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获得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教学普遍适用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
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1]。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3]。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4]。
2专业基础课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为培养出适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基础课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5]。“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在理论教学方面,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填塞式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自主性,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虽然也开设了一些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但是总体上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示范操作为主要依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使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变得更活泼、生动、具体,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与我们国家提倡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相结合起来,也正是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意识教学中所要适当补充的地方。
3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面改进的方法
(1)教师自身工程能力的增强:要转变授课教师原有的一些授课习惯和观念,要将应用型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贯穿在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除了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富的工程经验。要先会做再去说,自身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
(2)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不同专业有专业倾向性的大纲和计划,不同的专业选择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内容,使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起来,比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要注重三相电的教学,应该适当增加在此方面的授课学时和授课难度,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就要注重电子信号放大控制的概念,使不同专业侧重点要有所不同。
(3)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课程的设计应体现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强化工程综合应用意识,让学生自己查询资料、独立设计电路、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当前电子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接受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4)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先实验后理论”的方法,改变以往学生先被动接受理论结论,再用实验验证的方式,而是自己动手先做,自己得出结论,再去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接受的更好,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采用制作微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钉钉、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可以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录制成微视频用于学生课下观摩,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制作一下电工电子相关的小制作,使其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十分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6)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加大实验所占比重并且单独考核的办法,加强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在课后作业的考核中,一方面要布置一些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作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另一方面也要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一些课后设计性的练习,当然完成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要给予一定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强调课程间的联系: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和后续的专业课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将它们孤立对待,在教师授课期间就应该不断提醒学生,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辅导,做出更高要求,这样既强调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整体性,又为学生后续的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8)增强协作性: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几乎没有受到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个体意识强,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工程职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比如团队协作、沟通和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对工程的认识不够,导致和企业需求脱钩。在电工课程体系的改革当中应该给学生创造出协作的氛围,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讨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考能力。
(9)人文素质教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6]。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本文从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探讨影响和制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主、客观因素,提出适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方案,边研究、边实践,寻求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方面的有效途径、手段和方法。制订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的培养方面的比较有效的实施办法,总结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实践效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获得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教学普遍适用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华小梅,丁堅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4):3-4.
[2]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学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才之路,2015(6):16-18
[4]周珈漫.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中旬刊,2019(8):42-43
[5]陆慧.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5):15-16
[6]黄丽贞,肖永生,杨文.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58-60.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关键词: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
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1]。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3]。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4]。
2专业基础课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为培养出适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基础课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5]。“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在理论教学方面,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填塞式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自主性,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虽然也开设了一些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但是总体上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示范操作为主要依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使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变得更活泼、生动、具体,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与我们国家提倡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相结合起来,也正是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意识教学中所要适当补充的地方。
3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面改进的方法
(1)教师自身工程能力的增强:要转变授课教师原有的一些授课习惯和观念,要将应用型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贯穿在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除了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富的工程经验。要先会做再去说,自身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
(2)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不同专业有专业倾向性的大纲和计划,不同的专业选择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内容,使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起来,比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要注重三相电的教学,应该适当增加在此方面的授课学时和授课难度,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就要注重电子信号放大控制的概念,使不同专业侧重点要有所不同。
(3)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课程的设计应体现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强化工程综合应用意识,让学生自己查询资料、独立设计电路、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当前电子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接受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4)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先实验后理论”的方法,改变以往学生先被动接受理论结论,再用实验验证的方式,而是自己动手先做,自己得出结论,再去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接受的更好,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采用制作微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钉钉、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可以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录制成微视频用于学生课下观摩,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制作一下电工电子相关的小制作,使其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十分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6)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加大实验所占比重并且单独考核的办法,加强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在课后作业的考核中,一方面要布置一些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作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另一方面也要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一些课后设计性的练习,当然完成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要给予一定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强调课程间的联系: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和后续的专业课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将它们孤立对待,在教师授课期间就应该不断提醒学生,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辅导,做出更高要求,这样既强调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整体性,又为学生后续的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8)增强协作性: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几乎没有受到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个体意识强,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工程职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比如团队协作、沟通和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对工程的认识不够,导致和企业需求脱钩。在电工课程体系的改革当中应该给学生创造出协作的氛围,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讨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考能力。
(9)人文素质教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6]。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本文从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探讨影响和制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主、客观因素,提出适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方案,边研究、边实践,寻求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方面的有效途径、手段和方法。制订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的培养方面的比较有效的实施办法,总结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实践效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获得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教学普遍适用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华小梅,丁堅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4):3-4.
[2]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学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才之路,2015(6):16-18
[4]周珈漫.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中旬刊,2019(8):42-43
[5]陆慧.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5):15-16
[6]黄丽贞,肖永生,杨文.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58-60.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