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爱荷华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应安格尔和聂华苓之邀,到爱荷华去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认识了他们夫妇,成了好朋友。
  安格尔是爱荷华人。他是爱荷华城的骄傲。爱荷华的第一国家银行是本城最大的银行,和“写作计划”的关系很密切(“国际写作计划”作家的存款都在第一银行开户),每一届“国际写作计划”,第一银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招待酒会。第一银行的墙壁上挂了一些美国伟人的照片或图像。酒会那天,银行特意把安格尔的巨幅淡彩铅笔图像也摆了出来,画像画得很像,很能表现安格尔的神情:爽朗,幽默,机智。安格尔拉了我站在这张画像的前边拍了一张照片。可惜我没有拿到照相人给我加印的一张。
  江迪尔是一家很大的农机厂。这家厂里请亨利·摩尔做了一个很大的抽象的铜像,特意在一口湖当中造了一个小岛,把铜像放在岛上。江迪尔农机厂是“国际写作计划”的赞助者之一,每年都要招待国际作家参加一次午宴。在宴会上,经理致辞,说安格尔是美国文学的巨人。
  我不熟悉美国文学的情况,尤其是诗,不能评价安格尔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位置。我只读过一本他的诗集《中国印象》,是他在中国旅行之后写的,很有感情。他的诗是平易的,好懂的,是自由诗。有一首诗的最后一段只有一行:
  中国也有萤火虫吗?
  我忽然非常感动。
  我真想给他捉两个中国的萤火虫带到美国去。
  我三天两头就要上聂华苓家里去,有时甚至天天去。有两天没有去,聂华苓估计我大概一个人在屋里,就会打电话来。我们住在五月花公寓,离聂华苓的家很近,五分钟就到了。
  聂华苓的家在爱荷华河边的一座小山的半麓。门口有一块铜牌,竖写了两个隶书:“安寓”。这大概是聂华苓的主意。这是一所比较大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子,买了已经有些年了,木结构。
  美国的民居很多是木结构,没有围墙,一家一家不挨着。这种木结构的房子也是不能挨着,挨在一起,一家着火,会烧成一片。我在美国看了几处遭了火灾的房子,都不殃及邻舍。和邻舍保持一段距离,这也反映出美国人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心理。美国人不愿意别人干扰他们的生活,不讲什么“处街坊”,不讲“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除非得到邀请,美国人不随便上别人家“串门儿”。
  这是一座两层的房子。楼下是聂华苓的书房,有几张中国字画。我给她带去一个我自己画的小条幅,画的是一丛秋海棠、一只草虫,题了两句朱自清先生的诗:“解得夕阳无限好,不须怅惆近黄昏”。第二天她就将其挂在书桌的左侧,以示对我的尊重。
  楼上是卧室、厨房、客厅。一上楼梯,对面的墙上挂满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安格尔搜集来的。安格尔特别喜爱这些玩意。他的书架上、壁炉上,到处都是这一类东西(包括一个黄铜敲成的狗头鸟脚的非洲神像,一些东南亚的皮影戏人形……)。
  餐厅的一壁横挂了一柄船桨,上面写满了字,想是安格尔在大学参加划船比赛获奖的纪念。
  一个书柜里放了一张安格尔的照片,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很英俊,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年轻绅士。聂华苓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
  南面和西面的墙顶牵满了绿萝。在美国,很多人家都种这种植物,有的店铺里也种。这玩意只要一点土,一点水,就能陆续抽出很长的条,不断生出心形的浓绿肥厚的叶子。
  白色羊皮面的大沙发是可以移动的。一般是西面、北面各一列,成直角。有时也可以拉过来,在小圆桌周围围成一圈。人多了,可以坐在地毯上。台湾诗人蒋勋好像特爱坐在地毯上。
  客厅的一角散放着报纸、刊物、画册。
  这是一个舒适、随便的环境,谁到这里都会觉得无拘无束。在美国,有的人家过于整洁,进门就要脱鞋,又不能抽烟,真是别扭。
  安格尔和聂华苓都非常好客。他们家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爱荷华是个安静、古板的城市(城市人口六万,其中三万是大学生),没有夜生活。夜间无事,因此,家庭聚会就比较多。
  “国际写作计划”会期三个月,聂华苓星期六大都要举行晚宴,招待各国作家。分拨邀请,这一拨请哪些位,那一拨请哪些位,是用心安排的。她邀请中国作家(包括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和在美国的华人作家)次数最多。有些外国作家(主要是说西班牙语的南美作家)有点吃醋,说聂华苓对中国作家偏心。聂华苓听到了,说:“那是!”我跟她说:“我们是你的娘家人。”她说:“没错!”
  美国的习惯是先喝酒,后吃饭。大概六点来钟,就开始喝。安格尔很爱喝酒,喝威士忌。我去了,也都是喝苏格兰威士忌或伯尔本(美国威士忌)。伯尔本有一点苦味,别具特色。每次都是吃开心果就酒。聂华苓不知买了多少开心果,随时待客,源源不断。有时我去早了,安格尔在他自己屋里,聂华苓在厨房忙着,我就自己动手,倒一杯先喝起来。他们家放酒和冰块的地方我都知道。一边喝加了冰的威士忌,一边翻阅一大摞华文报纸,蛮惬意。我在安格尔家喝的威士忌加在一起,大概不止一箱。
  我一辈子没有喝过那样的多威士忌。有两次,聂华苓说我喝得说话舌头都直了!临离爱荷华前一晚,聂华苓还在我的外面包著羊皮的不锈钢扁酒壶里灌了一壶酒。
  晚饭烤牛排的时候多。我爱吃烤得很嫩的牛排。聂华苓说:“下次来,我给你一块生牛排你自己切了吃!”
  吃过一次核桃树枝烤的牛肉。核桃树枝是从后面小山上捡的。
  美国火锅吃起来很简便。一个长方形的锅子,各人自己涮鸡片、鱼片、肉片……
  聂华苓做了一道豆腐丸子。这是湖北菜。
  聂华苓在美国二十多年了,但从里到外都还是一个中国人。
  她有个弟弟也在美国,我听到她和弟弟打电话,说的是地地道道的湖北话!
  有一次中国作家聚会,合唱了一支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聂华苓是抗战后到台湾的,她会唱相当多这样的救亡歌曲。台湾小说家陈映真、诗人蒋勋,包括年轻的小说家李昂也会唱这支歌。唱得大家心里酸酸的。聂华苓热泪盈眶。   聂华苓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有一次她和在美的华人友好欢聚,在将近酒阑人散(有人已经穿好外衣)的时候,她忽然感伤起来,失声痛哭,招得几位女士陪她哭了一气。
  有一次陈映真的父亲坐了一天的汽车,特意到爱荷华来看望中国作家。老先生年轻时在台湾教学,曾把鲁迅的小说改成戏剧在台演出,大概是在台湾最早介绍鲁迅的学人之一。
  老先生对祖国怀了极深的感情。陈映真之所以能成为台湾“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幼承庭训有关。陈老先生在席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听了,一时非常激动,不禁和老先生抱在一起,哭了。聂华苓陪着我们流泪,一面攥着我的手说:“你真好!你真好!你真可爱!”
  我跟聂华苓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哭过了。”
  聂华苓原来叫我“汪老”,有一天,对我说:“我以后不叫你‘汪老’了,把你都叫老了!我叫你汪大哥!”我说:“好!”不过似乎后来她还是一直叫我“汪老”。
  中国人在客厅里高谈阔论,安格尔是不参加的,他不会汉语。他会说的中国话大概只有一句:“够了!太够了!”一有机会,在给他分菜或倒酒时,他就爱露一露这一句。但我们在聊天时,他有时也在一边听着,而且好像很有兴趣。我跟他不能交谈,但彼此似乎很能交流感情,能够互相欣赏。有一天我去得稍早,用英语跟他说了一句极其普通的问候的话:“你今天看上去气色很好。”他大叫:“华苓!他能说完整的英语!”
  安格尔在家时衣着很随便,总是穿一件宽大的紫色睡袍、一双软底的便鞋,跑来跑去,一会儿回他的卧室,一会儿又到客厅里来。我说他是个无事忙。聂华苓说:“就是,就是!整天忙忙叨叨,busy!busy!不知道他忙什么!”
  他忙活的事情之一是伺候他的那群鹿和浣熊。有一群鹿和浣熊住在“安寓”后山的杂木林里,是野生的,经常到他的后窗外来做客。鹿有时两三只,有时七八只;浣熊一来十好几只,他得为它们准备吃的。鹿吃玉米粒。
  爱荷华是产玉米的州,玉米粒多的是,鹿都站在较高的山坡上,低头吃玉米粒,忽然又扬起头来很警惕地向窗户里看一眼。浣熊吃面包。浣熊憨头憨脑,长得有点像熊猫,胆小,但是在它们专心吃面包片时,就不顾一切了,美国面包隔了夜就会降价处理,很便宜。聂华苓隔一两天就要开车去买面包。“浣熊吃,我们也吃!”鹿和浣熊光临,便是神圣的时刻。安格尔深情地注视窗外,一面伸出指头示意:不许做声!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猎人,看着窗外的鹿,说:“我要是有一杆枪,一枪就能打倒一只。”安格尔瞪着灰蓝色的眼睛说:“你要是拿枪打它,我就拿枪打你!”
  安格尔是个心地善良、脾气很好、快乐的老人,是个老天真,他爱大笑、大喊大叫,一边叫着笑着,一边还要用两只手拍着桌子。
  他很爱聂华苓,老是爱说他和聂华苓恋愛的经过:他在台北举行酒会,聂华苓在酒会上没有和他说话。聂华苓要走了,安格尔问她:“你为什么不理我?”聂华苓说:“你是主人,你不主动找我说话,我怎么理你?”后来,安格尔约聂华苓一同到日本去,聂华苓心想:一个外国人,约我到日本去?她还是同意了。到了日本,又到了新加坡、菲律宾……后来呢?后来他们就结婚了。他大概忘了,他已经跟我说过一次他的罗曼史。我告诉蒋勋,我已经听他说过了,蒋勋说:“我已经听过五次!”他一说起这一段,聂华苓就制止他:“Nomore!Nomore!”
  聂华苓从客厅走回她的卧室,安格尔指指她的背影,悄悄地跟我说:“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十二月中旬,我到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走了一圈。走的时候正是爱荷华的红叶最好的时候,橡树、元宝树、日本枫……层层叠叠,如火如荼。
  回到爱荷华,红叶已经落光,这么快!
  我是年底回国的。离开爱荷华那天下了大雪,爱荷华一点声音都没有。
  一九八八年,安格尔和聂华苓访问了大陆一次。作协外联部不知道是哪位出了一个主意,不在外面宴请他们,让我在家里亲手给他们做一顿饭,我说:“行!”聂华苓在美国时就一直希望吃到我做的菜(我在她家里只做过一次炸酱面),这回如愿以偿了。我给他们做了几个什么菜,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碗扬州煮干丝、一个炝瓜皮,大概还有一盘干煸牛肉丝,其余的,想不起来了。
  那天是蒋勋和他们一起来的。聂华苓吃得很开心,最后端起大碗,连煮干丝的汤也喝得光光的。安格尔那天也很高兴,因为我还有一瓶伯尔本,他到大陆,老是茅台酒、五粮液,他喝不惯。我给他斟酒时,他又找到机会亮了他的惟一的一句中国话:“够了!太够了!”
  一九九。年初秋,我有个亲戚到爱荷华去(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书),我和老伴请他带两件礼物给聂华苓,一个仿楚器云纹朱红漆盒,一件彩色扎花印染的纯棉衣料。她非常喜欢,对安格尔说:“这真是汪曾祺!”
  安格尔因心脏病突发,在芝加哥去世。大概是一九九一年初。
  安格尔去世后,我和聂华苓没有通过信。她现在怎么生活呢?前天给她寄去一张贺年卡,写了几句话,信封上写的是她原来的地址,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收到。
其他文献
“读·思·练”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精心设计阅读、思考与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习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环节一:讀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线索、思路、思想、情感等全部隐匿在字里行间,只有让学生反复地读、细细地品,才能让他们准确地理解作品。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水过
期刊
有关两曲线的公切线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经典问题.公切线是指同时与两条或两条以上曲线相切的直线.有关两曲线的公切线问题主要有两种题型:求两曲线公切线的条数和求两曲线公切线切点坐标的取值范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该类型问题的题型和解法进行总结,来帮助学生提升解题的效率.  一、求两曲线公切线的条数  求两曲线公切线的条数是一类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将两曲线的方程方程进行联立得到方程
期刊
两个探险者在茫茫的大戈壁上迷了路。因长时间缺水,他们的嘴唇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如果还找不到水,两个人只能活活渴死。年长些的探险者从同伴手中拿过空水壶,郑重地说:“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着我!”接着,他从行囊中掏出一把手枪递给同伴说:“枪里有6颗子弹,每隔一个时辰你就开一枪,这样当我找到水源后就不会迷失方向,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千万要记住!”  看着同伴点了点头,他才放心地蹒跚而去……  时间在悄悄地流
期刊
过任意抛物线焦点F作抛物线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抛物线的切线l1,l2相交于P点.那么△PAB称作阿基米德三角形.该三角形满足以下性质:(1)P点必在抛物线的准线上;(2)△PAB为直角三角形,且角P为直角;(3)PF⊥AB(即符合射影定理);(4)P必在与该焦点所对应的准线上.阿基米德三角形的性质较多,因此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其性质,并在解题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这有助于提升解
期刊
焦半径是指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圆锥曲线焦半径问题是一类常见题型,运用圓锥曲线焦半径公式来解答此类问题,可以简化解题的过程,提升解题的效率.圆锥曲线焦半径公式有“坐标式”和“角度式”两种形式.本文主要谈一谈圆锥曲线“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期刊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一定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这个玩笑肯定是针对我的。  整个晚上,人们都在笑
期刊
有关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几何体的性质,射影定理,球的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等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探讨一下解答有关几何体外接球问題的方法.  例1.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4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且PA= ,AB=2.求球O的半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正三棱锥的定义与性质以及正三棱锥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一般地,若正棱锥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r,
期刊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主题。因此,想在这一题材上写出新意,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心归去》同样是以“思乡”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在创作时,作者多次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从两地的环境、文化、自己对两地的情感等角度人手,写出了“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环境的对比  在作品中,作者对异乡的环境作了详细的描写:“我在圣·纳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房子前面是
期刊
英语写作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运用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教师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技巧提升、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任何高质量的写作都是以丰富的阅读为基础的。阅读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上,
期刊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阅读也是如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不“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文本呢?笔者认为,我们要适时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援引例子,谈谈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先带领他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对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