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或许你想过成为宇航员,或许是科学家,还可能是医生、法官……我们每个人对梦想都不陌生,无论实现与否,那些美好的想法历经多年,依然在记忆中闪闪发亮,鼓励我们勇敢前行。对于幼儿而言,刚刚萌生的梦想就像一簇跳动的小火苗,微微闪烁,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希望梦想能成为指引幼儿成长的火把。
“我想当警察,可以抓小偷。”“我想发明跑得更快的火车。”……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幼儿时常沉浸于美好的梦想中。拥有梦想是幸福的,有人为梦想“添柴加薪”是幸运的。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秉持“珍爱生命,幸福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梦想,并抓住梦想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追梦课程诞生记
基于国家、地区发展。随着地区多元化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在“让每个生命都更有意义”的办园目标下,审慎思考:教育者要如何成长才能胜任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如何推动幼儿发展才有助于提升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最终,我们确定了“彼此成就,做幼儿最喜爱的四有好老师”的教师发展目标、“有爱有梦,做身心健康成长的好儿童”的幼儿发展目标。
基于园所发展与教育需求。幼儿生命成长,不仅关乎身体的生长,还在于心灵的成长。为使每个人的生命都更有意义,我们再次思考办园理念的内涵,选择以科研课题《综合主题活动实施路径和教师支持路径研究——基于儿童生命成长视角》为抓手,希望从幼儿生命成长的视角探索出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路径和教师支持路径。站在幼儿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从而推动追梦园本课程的构建。
“追”意味着艰辛与坚持,“梦”意味着期待与未来。“追梦”不是一个高而大的口号,它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又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追梦课程,将幼儿看似遥远的梦想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幼儿触手可及的教育生活中,使教育拥有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
“四部曲”引领课程发展
追梦课程构建过程中奏响“寻、思、践、悟”四部曲,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胜任力,还推动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寻源,顾名思义就是探寻源头。沿着基于幼儿的梦想设计主题活动的思路,寻源中教师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支持每一名幼儿的梦想?如何基于幼儿的梦想生成主题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三条可行之路。
第一,用心聆听每一个梦想。“梦想是什么”“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伴随着教师的问题,幼儿畅想的大门打开了。为了能够了解、记录每一名幼儿的梦想,教师设计了“梦想统计表”细心记录。
第二,用心挖掘梦想中的价值。通过体驗式教研的方法,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幼儿梦想与主题活动的关系,从而基于幼儿梦想设计班级主题活动。我们借助“金字塔原理”,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形成“梦想金字塔”,支持教师理解幼儿追梦过程中的层次进阶:从基础层到实现层再到结果层,逐层深入支持幼儿开展深度探究,最终核心价值指向学习品质的培养。
第三,支持幼儿表达梦想。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无论是区角游戏还是主题教学,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我们为每个幼儿实现梦想提供空间和机会。各班基于幼儿的梦想预设相关主题活动,精彩的追梦主题活动追随着幼儿探索的脚步不断发展。
思本,意在对照教育初心。确定班级追梦主题后,教师需要对主题的价值开展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依靠自身的原有经验对主题活动的结构进行预设,不能站在幼儿的视角理解幼儿的思维;二是教师过于关注幼儿的兴趣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带着问题,我们在实践与研究中探索解决方法。
首先,立足幼儿视角对话梦想。当教师对某一种现象已经很熟悉的时候,已有经验可能会遮蔽其中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通过与幼儿对话,分析、理解幼儿梦想的内涵,从幼儿的视角看待幼儿的梦想,支持幼儿基于原有经验,构建新的经验。
其次,梦想价值向目标层级化转变。教师基于本班幼儿特点,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为最终指向,制定主题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层级化分解,形成二级目标、三级目标,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环节中,给予幼儿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支持,让幼儿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体验“追梦”的快乐。
践真,谓之践行求真。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一课多研、案例分享等活动,努力解决教师的共性以及个性化问题。
针对教师如何在追梦课程中引领幼儿实现完整学习过程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霍力岩倾情指导,以“产生兴趣、感知体验、深度探究、交流分享、延伸创造”五个步骤为路径,帮助教师明确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环节及其特点,使教师把握重点,通过环节之间的融通,支持幼儿的探索一步一步深入、丰富,支持幼儿经验迁移、再创造。
针对五步骤中深度探究环节如何达到深度效果的问题,我们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四支架,即:支架语、支架物、支架态、支架势。同时依托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问的六种类型,鼓励教师提出能够支持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激发幼儿新的思维与视角的有效问题。
悟新,旨在悟彻成长与新知。悟新环节,连接着下一个“寻源”,也是新的四部曲的前奏。
当追梦课程告一段落,回望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课题研究园本追梦课程,在课程中实施“四部曲”,以及教师应用五个步骤、四个支架支持幼儿发展的方式,有效推动了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行为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同样有所收获。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视角,通过课题研究以及阶段性成果运用,提高了岗位胜任力。
追梦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带动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奔跑。在这个时代,需要一群有爱有梦、努力进取的人,培养出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的人才。在这样的目标与方向的引导下,我们要把追梦课程常态化,要让文化与课程并行,支持引领所有工作导向都落到“人的发展”上,让梦想发挥价值,真正推动幼儿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陈璠
“我想当警察,可以抓小偷。”“我想发明跑得更快的火车。”……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幼儿时常沉浸于美好的梦想中。拥有梦想是幸福的,有人为梦想“添柴加薪”是幸运的。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秉持“珍爱生命,幸福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梦想,并抓住梦想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追梦课程诞生记
基于国家、地区发展。随着地区多元化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在“让每个生命都更有意义”的办园目标下,审慎思考:教育者要如何成长才能胜任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如何推动幼儿发展才有助于提升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最终,我们确定了“彼此成就,做幼儿最喜爱的四有好老师”的教师发展目标、“有爱有梦,做身心健康成长的好儿童”的幼儿发展目标。
基于园所发展与教育需求。幼儿生命成长,不仅关乎身体的生长,还在于心灵的成长。为使每个人的生命都更有意义,我们再次思考办园理念的内涵,选择以科研课题《综合主题活动实施路径和教师支持路径研究——基于儿童生命成长视角》为抓手,希望从幼儿生命成长的视角探索出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路径和教师支持路径。站在幼儿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从而推动追梦园本课程的构建。
“追”意味着艰辛与坚持,“梦”意味着期待与未来。“追梦”不是一个高而大的口号,它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又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追梦课程,将幼儿看似遥远的梦想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幼儿触手可及的教育生活中,使教育拥有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
“四部曲”引领课程发展
追梦课程构建过程中奏响“寻、思、践、悟”四部曲,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胜任力,还推动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寻源,顾名思义就是探寻源头。沿着基于幼儿的梦想设计主题活动的思路,寻源中教师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支持每一名幼儿的梦想?如何基于幼儿的梦想生成主题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三条可行之路。
第一,用心聆听每一个梦想。“梦想是什么”“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伴随着教师的问题,幼儿畅想的大门打开了。为了能够了解、记录每一名幼儿的梦想,教师设计了“梦想统计表”细心记录。
第二,用心挖掘梦想中的价值。通过体驗式教研的方法,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幼儿梦想与主题活动的关系,从而基于幼儿梦想设计班级主题活动。我们借助“金字塔原理”,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形成“梦想金字塔”,支持教师理解幼儿追梦过程中的层次进阶:从基础层到实现层再到结果层,逐层深入支持幼儿开展深度探究,最终核心价值指向学习品质的培养。
第三,支持幼儿表达梦想。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无论是区角游戏还是主题教学,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我们为每个幼儿实现梦想提供空间和机会。各班基于幼儿的梦想预设相关主题活动,精彩的追梦主题活动追随着幼儿探索的脚步不断发展。
思本,意在对照教育初心。确定班级追梦主题后,教师需要对主题的价值开展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依靠自身的原有经验对主题活动的结构进行预设,不能站在幼儿的视角理解幼儿的思维;二是教师过于关注幼儿的兴趣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带着问题,我们在实践与研究中探索解决方法。
首先,立足幼儿视角对话梦想。当教师对某一种现象已经很熟悉的时候,已有经验可能会遮蔽其中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通过与幼儿对话,分析、理解幼儿梦想的内涵,从幼儿的视角看待幼儿的梦想,支持幼儿基于原有经验,构建新的经验。
其次,梦想价值向目标层级化转变。教师基于本班幼儿特点,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为最终指向,制定主题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层级化分解,形成二级目标、三级目标,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环节中,给予幼儿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支持,让幼儿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体验“追梦”的快乐。
践真,谓之践行求真。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一课多研、案例分享等活动,努力解决教师的共性以及个性化问题。
针对教师如何在追梦课程中引领幼儿实现完整学习过程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霍力岩倾情指导,以“产生兴趣、感知体验、深度探究、交流分享、延伸创造”五个步骤为路径,帮助教师明确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环节及其特点,使教师把握重点,通过环节之间的融通,支持幼儿的探索一步一步深入、丰富,支持幼儿经验迁移、再创造。
针对五步骤中深度探究环节如何达到深度效果的问题,我们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四支架,即:支架语、支架物、支架态、支架势。同时依托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问的六种类型,鼓励教师提出能够支持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激发幼儿新的思维与视角的有效问题。
悟新,旨在悟彻成长与新知。悟新环节,连接着下一个“寻源”,也是新的四部曲的前奏。
当追梦课程告一段落,回望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课题研究园本追梦课程,在课程中实施“四部曲”,以及教师应用五个步骤、四个支架支持幼儿发展的方式,有效推动了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行为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同样有所收获。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视角,通过课题研究以及阶段性成果运用,提高了岗位胜任力。
追梦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带动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奔跑。在这个时代,需要一群有爱有梦、努力进取的人,培养出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的人才。在这样的目标与方向的引导下,我们要把追梦课程常态化,要让文化与课程并行,支持引领所有工作导向都落到“人的发展”上,让梦想发挥价值,真正推动幼儿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