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要有平常心,教育需要大胸怀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秋季的新学期,伴随“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许多中小学生家庭陷入了“两难”境地:社会培训机构关门了,补习无门怎么办?没有了校外班,孩子课后“放羊”了没人管怎么办?减轻负担是好事,如何培养孩子的优长?问题不一而足,成了当下家庭热議、家长求解的话题。许多人问我,我的答案是,过量的作业与过度的培训把教育复杂化,物极必反,“双减”实际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态。
  人类的教育目的其实既复杂又简单:先让一个人能活着,再引导他能活好。
  人类的繁衍实际就是一部家庭与社会促进每个人成长的进化史,让每个人学会生产、学会生活。简言之,学会维护生命,能活着;进而优化生活,能活好。这个简单的生存方程式,似乎被很多家庭忘记。20世纪8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诞生的第一代人步入小学。家庭生育不能作出数量选择,但期待后代优秀这一人类的本能欲望,迫使他们转向质量诉求。面对独子,家长为防止唯一的后代出现伤亡,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立、试误或试险等必备的能力,采取阻止、包办等办法。家庭教育不被重视,使家长缺乏对优化生命的科学理解。忽略对孩子生活化教育的培养,片面认为孩子的未来仅与其学历、文凭高低相关,造成今天的家长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重生产教育、轻生活教育;通过一味地向社会机构购买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造成今天的孩子智商高情商低,懂生产不会生活,会做题不会做饭。面对职场、社会的压力时,许多孩子选择 “躺平”“啃老”。仅靠获取知识拿到文凭奢望活好、活出精彩,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给家长做讲座时提到一句话: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人生注定失败。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说过,家教不好,把孩子送到再好的学校也无用。诚哉斯言!一个人来到世界上,进入现代意义的学校是7岁以后的事情,前6年影响他生活与处世能力的是与其有血缘关系的家长,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生命质量。德国有本教育书籍《小脑袋,大世界》,其中有两句话风摩全球:1-7岁只占人生时间的10%,却决定了人生的70%;要想过好人生的80年,就要充分重视人生的前8年。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对人的教育功能远超学校,表现在这些方面:0-3岁早期教育、特长培养、职业素质、身心健康、做人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习惯养成、生活教育与训练、预防意外伤害。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搭建一个人基础性与完整性的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养成集体规范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学校老师面对的是作为群体的学生,无力顾及每个学生的优长与个性,但家长面对的是自己个体的孩子,可以因材施教。师生关系是短暂的,而亲子关系是永久的,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有效的亲子关系胜过绝大多数对校外教育的购买。
  面对新的教育生态,呼唤每个家长教子要有平常心,教育要有大胸怀。重视家庭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本文开头许多家长提出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双减”开启了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局面,为家庭教育拓展了新天地,在此,我向广大家长发出倡议:要做教育的明白人,做家庭教育的有效投资者。家长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正视和妥善处理“双减”后孩子的教育问题:
  回归教育平常心。教育类似春种秋收的农业,揠苗助长的速成行为必自食恶果。减掉不该有的相互攀比造成的负担,增加的是孩子本该有的天性和乐趣。
  培养孩子学好学校课程的意识和习惯,即“吃好正餐”。靠吃零食的孩子身体长不壮,靠课外补习提高成绩会有用,但作用终究有限。有人说,有的孩子参加校外辅导是“一扶就倒”,形象生动,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校外教育机构补习出来的。
  让家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这个学校是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机构,家长与孩子共读、共游、共练,密切亲子关系,开阔孩子眼界,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亲子共同成长。
  从知识补习转为特长培养。进入智能化时代,人类的工作从单位化走向平台化,创新性、独特性是未来一个人立足职场的首要品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历高低决定一切的旧思维将逐渐被淘汰。这就需要家长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双减”政策促使广大家庭真正重新反思教育的内涵,科学合理使用家庭教育投资。
  提升体育、艺术教育的比重。身心素质、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职场素质、人际关系、创新思维等品质培养的作用无限,其缺乏也是当今青少年暴露出来的一大问题。有位企业家跟我说过,他并不在意几个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但他要求男孩必须有阳刚之气和一项体育长项,女孩必须精通一门音律。他的几个孩子个个优秀,令人赞佩。
  注意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从清理以往顾及不上收拾归类的家庭物品开始,教育孩子有序、科学地安排家庭生活环境。建议家长先让孩子拿出一个处理方案,然后家人共同探讨,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与成就感。小到书架上的图书归类、饰物摆放,大到居室重组等,都是智力与体力结合的优秀教育活动。哈佛大学有个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找到工作的概率是不会做家务孩子的15倍。家务劳动对培养孩子手脑并用、责任感、生活情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食育着手培养孩子生活能力。民以食为天,食育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建设未来美满的生活,富有深远的意义。防疫常态化,尽量减少外出就餐,正是教育孩子学会制作食品的好机会。家长可以增加多人合作类食品的制作,如包饺子、烹饪复杂食品等。家人同做共餐,点评孩子端上餐桌的“作品”,是一个幸福而富有意义的教育过程。
  以整理家史培养孩子爱家品质。将祖辈与自家的老物件、老照片、家书等进行搜集、归类、整理,设计家史编写规划,有条件的做成电子文档,让孩子了解家族史、奋斗史、苦难史,是有特色的家庭教育。它对密切家族成员关系和家族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作用。
  开展家庭理财教育。家长要给孩子在家中当“掌柜”的机会,让孩子支配日常开销,做出生活规划,从而学会理财、整合家庭资源。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多采用这种方法,他们认为一个孩子能管好一个家,将来就能管好一个公司、管理好社会。
  为孩子社会交往提供空间与支持。未来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具有共情能力、学会有效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获得幸福感与财富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家长应为孩子找到学校之外的精神家园,支持孩子参加有益的社团组织、结交良朋。孩子从人际交往中学会处世,也能找到人生价值。
其他文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意见》发布以来,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但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教育不重视的情况并无实质性改变。  劳动
期刊
说起教室的样子,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往往是讲台、黑板、整齐排列的桌椅,现在还常有投影、幕布。新学校或者学校新建教学楼在基础设施方面,硬件条件往往会得到改善,但是教室的样子依然相对传统,而我认为,改善基础上,还要有改变。因为,教室的样子,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布局问题,而可能关乎教育理念、教学法,甚至可以说是学习理论在空间、实体上的折射,虚(育人的哲学)在这里深刻地影响着实(教室的样子)。  以我长
期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到这句话大家能想到什么?”生物课上,王宣玲发问,大家哄笑着,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她轻轻将话题一引。“谁能讲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生物学现象?”大家纷纷摇头,“被子植物一般先开花后结果,当‘花褪残红’时,果实刚开始发育,这属于有性繁殖。”王宣玲别具一格的课堂打开方式总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大家都说,王老师有一把“刷子”
期刊
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学习能力是人脑的独特功能,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语学习并不容易。特别是当外语和母语相差甚远时,外语的学习尤其困难。我们汉语为母语的人群学习英语时,就在英语语音辨别、字母和声音整合、语法等方面面临突出困难。即使经过了十年以上长期学习,在大学生中,英语仍然让不少人挠头犯愁。学海无涯苦作舟。长期艰苦学习,坚持下去,自然能学有所成。然而,也有数不胜数的人畏惧学习的艰难困苦,败下阵
期刊
2021年9月7日,OECD向全球公布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揭晓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SSES)项目首轮测评结果。这是继 PISA 之后,OECD 推出的又一个全球性学生重大比较项目,旨在测评 10 岁和 15 岁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启示。  “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
期刊
北京汉德三维集团是一所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民办教育集团,旗下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人,服务于2万多名在校生。2003年,汉德三维从山西翼城县的一所乡镇中学出发,发展至今,其办学触角已经伸向天津、安徽、内蒙古等多个省份。  18年栉风沐雨,集团和旗下学校教师秉持“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信念,践行“服务万千学子,造福万千家庭”的宗旨,专注薄弱校提升,发扬党员先锋精神,为办
期刊
在深圳市福田区的中心区,有这样一所学校:据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该校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度达100%,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达99%,得到来自家长、学生、教师的高度赞誉。这所学校,就是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联盟的典型代表——福南小学。  自1991年建校到2021年,福南小学迎来了她的而立之年。30年间,福南人经历了起步的筚路蓝缕,前进的风雨兼程,发展的高瞻远瞩。学校以“自主教育”
期刊
你是否在生活中留意过这样一些时刻呢?在跑步的过程中,突然听到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时,我们的脚步好像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它的拍子律动;当我们听到多年前流行的音乐时,如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曲《当》,脑中就会浮现起小燕子和五阿哥他们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样子;小时候背古诗词困难的时候,老师用童谣或是歌曲的形式帮助我们吟唱出来,好像很快就会记住了。类似的场景,你可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即便你是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音乐
期刊
博士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妈妈陪读照顾;高学历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无法与同事和谐相处;职场新人目无尊长,导致空有能力却在家待业。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引发一片感慨:智商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商高的孩子人生更美好。应时而生的“情商培训班”迅速俘获市场,大多机构打着“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旗号,以各种营销手段煽动教育恐慌,将家长的焦虑当作生财之道。  教育中的“贵”族  情商、SEL计划、社会与情感能力
期刊
社会情感技能是指源于个体生物特质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特性,表现为一致性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会在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经验中得到持续发展,且对个人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英国培生集团在《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中指出了全球教育变革的六大趋势,其一就是学生掌握软技能将更具优势,世界各地学生都需要掌握人工智能还无法具备的技能——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但目前教育机构尚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