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探究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在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冲击着原有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现实的道德实践中,公德淡漠,伦理失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羁绊,探究和分析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不但有助于社会公德自身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发现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社会公德 缺失原因 探究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力量的支持,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及人格养成规律,在催生人们道德萌动,修正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保障社会系统良性运转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公德作为维护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理应成为社会成员一体遵行的行为准则,其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有机组成,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一方面,它体现着一种社会价值体系,融合了社会历史的、政治的、法律的和文化的诸多因素,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价值导向性。另一方面,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和变化的逻辑。
  我国道德传统的历史渊源以及存在的社会基础,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德缺失,既有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源,更有复杂的现实原因,以及掺杂其中的个体因素。
  1、道德自身的历史渊源和积淀,抑制了社会公德的滋长
  我国是一个自给自足占统治地位的农耕社会,以家庭或家族为单元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我国道德文化传统很发达,传统道德虽推崇“泛爱众”仁爱原则,但却渗透着“亲亲”为本,“爱亲谓之仁”、“人人独善其身”的主流道德意识,传统道德的基本内核也只是狭隘的注重血缘关系的差序伦理。可见,我国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亲疏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范围内,重血缘人伦是人们最高的伦理价值和首要的道德选择取向。所以,中国传统道德发达实质是“私德”发达而“公德”薄弱。浓重的“亲亲”血缘,抑制了公德意识的滋生,而道德本身具有的传承性,更让“私德”得以传承和放大。
  2、转型期交错的社会现实,改变着传统的公德秩序
  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看,当前社会公德出现的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种真正的社会转型。宏观层面,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动,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善,使原有社会公德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没有完全形成。这一时期,往往成为道德环节上的一个相对薄弱期,甚至会出现公德规范的真空现象。当社会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时,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失范就在所难免。这种现象还会因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在微观层面,社会转型造就出新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这一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和壮大,“权利”意识势必萌生和膨胀,而原有的道德体系中并没有设置其“权利”延展的空间,因此,呼唤新的道德秩序之产生也就成为必然。
  市场行为助推了公德危机。当前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出现的失范现象,的确有市场经济因素在作祟。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为个人利益和需求的实现搭建了平台,市场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把国人长期压抑的个人欲望得以释放,市场行为的趋利性,无视规则和秩序,容易引发利己主义和唯利是图,其结果是,一方面,市场经济撩拨起国人的自私贪欲,而另一方面,社会财富资源的相对有限却在此形成了瓶颈,民众趋利的不择手段,势必对既成的利益格局形成挑战和冲击,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发生碰撞,造成社会的无序。
  公共生活的迅速发展与公德观念滞后的矛盾。社会公德作为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它与社会现代化和都市化生活密切相关。它的的形成需要公共生活发达的社会环境。而我国历史上恰恰缺乏这种公共生活的社会传统。人们的交往常常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囿于亲戚、朋友、鄰里等熟人。公共生活传统的缺乏,使人们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对公共事物的关心程度自然淡漠,公德意识自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步伐迅猛,由此带来了公共生活的内容空前增多,公共生活准则骤然增加,这使得习惯于传统道德运作模式的人们很难将新道德观念迅疾纳入原有的道德思维模式中去,更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化为内心信念并付诸自觉而积极的道德行动。
  3、过于专注道德的先进性教诲,弱化了人们的公德意识
  目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流弊:过度专注于道德的理想性和先进性渲染,习惯用崇高而严格的规范来教诲广大社会成员,明显表现出对高层次道德的偏爱,忽视其现实性和广泛性,而对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采取漠视态度,淡化了人们对公德意识在道德养成中基础性作用的认识。道德教育注重道德理论的外在灌输,而循序渐进的道德疏导不足,道德实践中多见依靠权威的压服,而缺乏动之以情的说服与感化,这种悬浮状态的曲高和寡的道德教化势必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现实的脱节。现实道德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眼高手低和言行不一。便是公德之痛。
  4、社会公德具有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在个体追求自我实现中,遭遇挑战
  道德是社会的产物,但社会的道德状况,需要通过个体(自然人和法人)成员的道德行为得以体现,是个体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的结果。任何时代,公德的存在,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外,也是个体发展自我,寻求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道德正是人们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随着社会转型,个体道德观念会发生变化,一部社会变迁史,其实也是人的心灵发展史。我国社会已发生了深刻转型,处在社会变迁中的人们的心灵状态、行为状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必然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人的心灵追求。引发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发生改变。
  在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之间,社会公德被置于当代社会转型期。深沉厚重的历史交织着纵横交错的现实,给社会公德的运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公民的公德意识长期滞后于时代发展,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到社会风气,而且会成为我国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羁绊,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合谐音符。因此,培育和提高公民公德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行政管理观的核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同一的整体。和谐行政管理观对于政府治理、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行政 管理观 构建  一、和谐行政管理观概述  何谓和谐行政管理观?概念十分复杂,就总体而言可以从和谐、行政管理两个方面展开方面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体现了人类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和谐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这种理念引导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电气,数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各专业理论的基础,也是职业技术的基础,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 电子技术 职业能力 驱动教学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可以说,学校体育造就了相当多的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合格人才”。由于对学校体育理解的偏差,将学校体育与升学考试、竞技体育混淆,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逐渐低下。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们去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不但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共性,更要研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夯
期刊
【摘要】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提高学生自身学习会计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使初学者易于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做到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方法 质量  会计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特点,我们在做会计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
期刊
廉洁文化,是廉政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简言之,就是反腐倡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基层乡镇而言,廉洁文化就是要建立“廉洁从业,正气兴村”的廉洁文化观念,促进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笔者已经从事四年多的乡镇纪检监察
期刊
【摘要】灵台山是闽粤赣及海内外客家人千百年来的朝圣地,是历代客民、佛教僧尼善男信女们修行参拜的地方。长校客家文化的土壤为灵台山的客家祖山文化提供了养份,长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客家祖山文化形成的温床。  【关键词】灵台山祖山文化 长校 文化背景  灵台山,位于清流县之南的长校镇,是集客家文化与佛教文化与一体的客家祖山,是闽粤赣及海内外客家人千百年來的朝圣地,在客家人的心中自古以来有“南豸北夷灵台心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清楚的看到:计算机技术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由此,计算机课程由只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发展成为了一门通用性的课程。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各类专业中,作为一门基础课而开设。  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宜时代
期刊
【摘要】在当代流行乐坛,林夕作为高产兼具才情的填词人,擅长言情寄意,其谱写的爱情歌词题浅情深,深受大众的欢迎。而作为北宋非典型性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柳永亦是凭借着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全力作词的创作态度赢得了底层百姓们的广泛好评。两者同为真情作词、为民代言的“流行歌曲”填词人,其作品也多以描述爱情为主,故有着较大的可比性。本文便以两者的共性为联系,进行比较,从而由特殊到普遍,探讨当代流行歌词的
期刊
在当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教育是提高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和必要手段。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这些“新”都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