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it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方法,让问题解决事半功倍。“简便运算”是多种运算规律的综合运用,能简化复杂的计算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算能力。但很多学生面对“简便运算”问题时易出错,不知道如何下手。对此,教师要全面剖析其成因,提出循序渐进的纾解对策,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96-02
  解决数学问题时,“简便运算”是很多学生思维上的“坎儿”。尽管学生能理解之前学的定律,也会做题,但面对“综合运算”题目时,易出错,没有明白“简便运算”的意义。如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清晰,易混淆运算定律,面对类型复杂、变式多样的运算題目时,找不到“简便运算”的解题思路,要么解题速度慢,要么解题正确率低,暴露出种种问题。事实上,“简便运算”是对学生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其运用在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学生生活,将“简便运算”精细化呈现,让学生理解“简便运算”的意义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算能力。
  1   强调“简便运算”意识,明晰解题思维
  “简便运算”是数学运算题的一种解法或思路,也是小学数学的“重头戏”,考查学生对数学运算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面对“简便运算”问题,教师常规的讲法多限于对某一题型的讲解,没有向学生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一道数学题的不同解法中,哪种最简便?或者说,哪种最快捷、准确?一道数学题的算法常常具有多样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比不同解法,选择简便的算法,让学生切实理解“简便运算”的内涵、价值和特点。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思考一道题的不同解法。其中常规解法是什么;简便解法是什么;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哪些要点。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树立“简便运算”解题意识[1]。
  如题:一件上衣135元,一条裤子65元,买30套该衣服需要多少元钱?解析该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便运算”思维,综合思考选择何种解法更简便。通常,分析该题题意,发现上衣有价格,裤子有价格,套数有数量,常规的解法是135×30+65×30=6000(元),即分别计算各个乘积,最后得到的和就是需要的钱。这种解法是正确的,但如果要用简便算法应该怎么思考,如何计算?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一套衣服包含什么,很显然,“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套衣服”。所以可以结合题意,将上衣和裤子的价钱加在一起,构成一套衣服的价钱,一共买30套,则解法为(135+65)×30=6000(元)。再请学生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解法,思考采取哪种解法,计算会更简便?学生通过对两种解法的计算、体验,很明显感受到后一种解法更简便。如果变换题目内容:上衣的价格为100元,裤子的价格为70元,买45套这种衣服需要多少元钱?这时,再引导学生比较该题的不同解法。常规解法为100×45+70×45=4500+3150=7650(元)。如果按照整套费用来算,则解法为(100+70)×45=170×45=7650(元)。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思考哪种更简便。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分开计算时更简便。
  既要让学生树立“简便运算”思维意识,还要让学生明晰解题的思路。如在学习“年、月、日”时,问某一年一共有多少天。常规解法是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一年有12个月,依次列出每个月的天数,将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最后得到一年的总天数。列出12个月的天数后,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一年的天数,请学生观察每个月的天数。很显然,1、3、5、7、8、10、12月的天数为31天,4、6、9、11月的天数为30天,2月份的天数为28天。也就是说,有7个31天、4个30天、1个28天。这时,如果利用“简便运算”思维,解法为7×31+4×30+28=365(天)。相比而言,将一个月一个月的天数相加这样的计算方法费时费力。“简便运算”思维,能够让计算过程更简洁,计算速度更快捷,计算结果更准确。
  2   剖析“简便运算”算理,培养解题技巧
  运用“简便运算”方法时,结合不同的数学题型,解法有所不同。现实中,很多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常常出错,分析其原因,包括学生对算理理解不到位,缺乏“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等。通常,在教学中运用“简便运算”思维解题时,要引导学生梳理数学运算的定律、解题的常见方法,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如对于101×48与99×48,如何选择恰当的“简便运算”方法?有学生这样解题,101×48=100×48+1,对于99×48=100×48-1。显然,这样计算是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混淆或遗忘了一些定律。准确把握算理,才能选择正确的解法,提高解题准确性。算理的剖析,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意义,明晰应选哪一种定律解题。对101×48如何理解?根据乘法定律,可以理解为“101个48的和”,算理层面可以等价于100个48,再加上1个48。同样,对于99×48,可以理解为“99个48的和”,算理层面可以等价于100个48,再减去1个48。所以只有搞清楚算理,明晰101×48的意义,才能主动将“101”分解为“100+1”,从而找准简便解法。
  再如,对于186-74-26。观察该题,发现如果运用交换律,则可以转换为186-26-74。根据结合律的方法,如果学生混淆不清,则可能转换为186-(74-26)。显然,该问题的出现,与学生对定律的理解不够有关。在平时,教师要结合具体题目,复习相关运算定律,让学生结合不同的题型发现解题技巧。在上题中,“74+26=100”,正好可以凑成整百数。进行连减时,可运用结合律,正确的简便解法为186-(74+26)=86。教师需要在解题中渗透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简便运算能力[2]。   3   构建“简便运算”情境,回归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以回归生活实践来揭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感知中体验数学,促进数学知识的生成。小学生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偏低。对此,课堂上,数学知识可以围绕生活实践展开,让学生结合直观、真实的生活问题,思考数学方法,培養数学解题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里的数学无处不在。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揭示数学问题,让学生逐渐增进数学认知,习得解题方法。
  如题:一家水果店老板想要购买香蕉和苹果,购买12箱香蕉,每箱55元;购买12箱苹果,每箱45元。问该老板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钱?水果店是小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该题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讨论该题时,能直观地理解题意。有两种水果,分别是香蕉和苹果,每箱的价格都有,购买的箱数也有,则解法可以有12×55+12×45=1200(元)。还有学生认为,香蕉和苹果的箱数都是12,可以用另一种解法,即12×(55+45)=1200(元)。计算结果都一样,但算法和解题思路不同,请学生比较两种解法。对于第一种解法,根据箱数与单价进行计算,很多学生都能理解。但对于第二种解法,要将“45”与“55”凑在一起,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设置疑问:如果你是水果店老板,在进货时没有带笔,会怎么做?是不是会运用最简便的方法,先将“45”与“55”凑成“100”,再计算,每种水果都是12箱,则需要花费1200元。由此来说,“简便运算”就是寻找最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如题:一套书有12本,每本书的价格为23元,问该套书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很显然,利用乘法可得到“23×12”。如果引入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则可对该算式进行变换,得到23×2×6或23×3×4,或者23×10+23×2等。再请学生观察这些解法,思考哪一种解法更便捷?学生通过对比能发现最后一种解法最简便。该方法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将“12”分解为“10+2”,这样计算起来最简便。由此,教师应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引领学生探究算理,帮助学生形成“简便运算”的解法
  思维。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简便运算”意识,注重数学算理的剖析与揭示,营造回归生活的数学情境,让“简便运算”解题精细化,让学生灵活运用“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感知能力、数学素养的发展,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莉秋,左崇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0).
  [2]涂继发.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的优化运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8(2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到,要将培养学生知识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主意识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課改下,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人才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更好地导入小学数学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四种有效导入方法:巧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快速导入新课;进行游戏导入,
期刊
【摘 要】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四个方面内容为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以及问题解决。在这四点中,问题解决被认为是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表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提高学生的数字语言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动手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科学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思路四个方面展开探索,以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为例,从教科书插图的概念、分类分析插图所蕴含的隐性知识及其功能特点,以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科书插图;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253-02  新课程改革以后,插图在物理教科书中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越来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前期的教学设计环节,充分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理论上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性生成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围绕错误性生成资源的利用措施展开详细探究,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借助于数学情境,能让学生参与动手与实践,感知数学知识,获得深刻理解,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情境的搭建,需要“新”“奇”“趣”,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数学体验活动。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把握情境的真实性,是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要立足数学课堂,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中引入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数学技能,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题及内容,灵活设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笔者立足项目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梳理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布置项目任务,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获得。本文对基于项目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演示文稿制作的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项目驱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应与初中几何数学教学相衔接,以此帮助小学生建立基本的图形空间观念,但是该任务在落实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的固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94-02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
期刊
【摘 要】传统数学课堂倾向于知识的灌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数学实验是强调手脑结合的自主探究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快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创新。鉴于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应用力度,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了各个阶段教学的发展进步,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经常出现对课本重点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的问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合理开展游戏化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本知识学习。本文主要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并阐述了实际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