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北京交通大学昌平分校。1999年起,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交通大类专业办学传统优势,在学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努力实践特色、精品和优质的办学理念,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关系。在全部14个专业中,订单式培养学生数量占全部在校学生数量的90%以上,成功组建了多个企业订单班,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上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分公司(以下简称四分公司)订单班”是学院最早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
  抓住发展机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城际交通压力巨大。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在百万以上人口城市,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目前,我国相继有2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
  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可以预测新增地铁线路每年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2,000余人(不考虑人员流动)。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北京轨道交通行业的新增人才需求将超过万人。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地铁事业,学院开办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地铁运营相关专业,为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培养急需的人才,旺盛的需求带来校企合作的机遇,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构建校企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理想。
  完善顶层设计,打牢订单培养的体制机制基础
  丰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必须首先完成模式的顶层设计,构筑起较为密切和牢固的体制、机制基础。
  2010年初,学院成立了北京市高职院校内部首家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管理工作由校企双方有关同志负责,实行校企共建。
  在管理体制方面,共同明确了“双主体、两层级、三年全程共管”的架构。即四分公司与学院的主体作用分别体现校本模式与企本模式有机相融合;确定了由双方上级管理部门领导和四分公司经理、学院院长等6人组成的领导层;由学院教学部门与四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同志及相关技术人员共18人组成的执行层。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由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担任院长,学院系主任与四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任副院长。三年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从招生计划制定、学生就业、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全程共同管理。
  在工作机制方面,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章程,“2 1培养模式”及双方的工作职责、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细则、定期工作交流与研讨活动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开发课程资源,构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组建起课程开发小组,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提供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形成订单班学生必要的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用一体的原则,确定了订单班学生的核心技能。突出了以技能为本位的职业训练思想,搭建起各个专业和岗位的职业课程框架,通过科目课程的重构与解构,构建起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撰写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校本讲义》,共计3本,200余万字,讲义凸显了其职业性、时效性、应用性,形成了丰富、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体系中,突出了顶岗实习环节,把顶岗实习、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重点。基本形成了“课岗证融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其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素质教育、通用技术平台、专业核心能力等三个模块,较好地将基础学科知识能力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方向的核心技能结合起来。
  实施项目教学,探索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养途径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能力本位”。把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逐一落实到订单班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学院专门组织了职业教育课程“ 项目化改造培训”,注重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实施与考核。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关理念指导课程教学实践。四分公司选聘了企业顶尖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学院提供了转向架、转辙机等学生实训设备,为学生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双方共同明确了实训指导教师,细化了实训任务书,严格做好实训考核。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了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对实训设备设施,实训操作规程等建设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设计,保证了轨道交通类新工艺、新产品、新信息在实训中心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第一期500万元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5年,第二期850万元建设项目已经研讨完成,正在积极筹建之中。一系列能力培养措施环环相扣,效果良好。在已毕业的三届订单班学生中,学生考取四分公司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100%,经过顶岗实习,考核合格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融合校企文化,营造“文化人”的育人氛围
  订单班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放在首位。根据四分公司的发展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订单班班级管理,固定时间邀请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领导、运四公司人才资源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到订单班讲授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标准、技能型技术人员的成长进程等,并要求学生用企业员工标准来要求自己。总经理王晓军反复要求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需认真负责地把运四公司和北京地铁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要知道,这些学生三年后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同事,我们必须高度负责,加强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未进企业门,先做企业人”的准员工观念。学院为每名学生配发了地铁文化光盘,北京地铁大事记专辑,增强了学生的员工意识和企业认同感。
  学校管理中,将 “至艺立人”的校训具化为地铁运四订单班的学员素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重点加强了学生的诚信教育、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教育,以及安全第一、精益求精的从业品质教育。运四订单班已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融合的育人氛围。
  总结成功经验,推动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
  回顾6年的校企合作历程,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的深度合作、成功合作、长久合作必须依赖以下方面:
  首先,订单式培养必须依托行业发展的平台。社会急需和专科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是保证订单式培养获得成功的事业基础。近几年,北京市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战略,相应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原有职工队伍中学历、知识、年龄等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学院办学的重要导向。
  其次,订单班培养的成功实践必须有学院准确的办学定位和较好的专业办学条件。学院一直坚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培养交通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在师资、设备、制度等方面都有较优良的条件。
  再次,订单班培养的成功实践要求合作企业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兴企的战略远见。四分公司前身是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公司,公司在常年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了深厚的企业技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公司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人才战略,具有强烈的国企的社会责任感,使四分公司在运营和日常管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最后,校企合作的长期和可持续,必须体现校企双赢。在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门指标和履行社会责任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处理中,通过沟通研讨,深入协商,制度规范等各种手段与措施,加强管理和调控确保合作的顺利发展和长期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期刊
关于“姓从何来”问题,我以为我家有一桩可述之事,即我家“楚”姓的来源。我父亲楚图南,曾多次和我提到“楚”姓的由来:我家祖上原姓“盛”,我的曾祖父盛毓兰,在童年时因战乱由临安(云南建水)逃难,同行者另有一少年同伴,在颠沛流离中互相扶持。但凶年饥岁,老弱转乎沟壑,同行少年中途死亡。当逃难时,两童子都背着祖宗牌位,未死者盛毓兰就把亡友的祖宗牌位也背上再续逃亡之路。最后到文山住下,家里就有两个祖宗牌位。我
课堂教学中,常常滥用或不用激励性评价,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那么应当如何运用呢?我认为要热爱学生,以平等、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激励教育要求
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是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中的一种,具有学生社团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因其自有的目标与活动内容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的特点。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职业类社团在弥补高校职业指导不足、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研究职业类社团特点,有利于把握社团管理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社团、社团管理主体与社团服务对象的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启动。由于职务、职责的关系,使我有条件在河南全省进行较为细致的田野作业;再加上各市、地、县编辑机构的协作,从1984年开
近年来,女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了加强对工科类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指导,有必要掌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真实状况。本文通过调研,以对比分析工科类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实际求职结果为切入点,了解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分布状况及对求职结果的满意程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进而引导毕业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并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顺利就业。 
九年制初中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转
在大师辈出、学人风骨长存的北京师范大学,有这么一位老先生:  他倾情中共党史教学研究60载矢志不渝,从意气风发到两鬓生华,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是我国中共党史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  他被称为“李大钊研究第一人”,是中共党史学史研究的首倡者,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  他治学严谨,为人宽厚,思想解放,提携后学。  如今,年逾古稀的他,殚精竭力,壮心不已,仍旧为传播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践研究中,我发现,要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效学习,光给足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需以导促学,使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有效融合。  明确引导目标  就学习方法而言,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应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记叙文,应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法:1.看题目:思考知道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抓线索:思考课文
中职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理念和模式,中职生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一语言,而想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