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以两位资深教师和两位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的看法及对自身工作的看法进行了近四个月的自然观察,并辅以访谈、文件分析、简单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资料,将所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职心理教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干预方式、对自身工作认识等方面的看法,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心理教师
作者简介:李露露,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5-0010-04
本选题缘于笔者在上海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经历,以及自己大学期间自学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的经历。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相对较低,但不可否认,其在社会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普通学校相比,中职生在很多方面都被忽略,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心理健康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了高校和中小学的注意,但是在中职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了。即便如此,中职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然比较落后。因此,研究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利用实习之便,深入研究现场,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考察,了解中职心理教师在心理课教学及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进而探讨中职心理教师眼中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方式。
本质性研究在选定学校参与观察前后历经近四个月的时间,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搜集资料,即访谈、观察和查阅文件资料。根据研究目的,笔者和一位授课教师商量之后,事先准备了访谈提纲,以此为线索,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此外,借助实习之便,也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并参加德育研究室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笔者所在德育研究室每周五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课、学校的德育专题讲座、教师会议、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等活动,查阅文件资料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案、备课记录、作业以及学校日常规章制度等。
本研究的个案学校为上海某某技术学校,研究对象为该校四名心理教师A、B、C、D。其中教师A本科专业为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同时,拥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教师B本科专业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同时,拥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教师C本科专业为教育学,教师D本科专业为教育学。教师C和D均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由笔者和授课教师一起商量而选的,访谈是在笔者所在实习研究室进行的。访谈对象有关资料见表1。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方法和程序,对观察、访谈及文件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中职心理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看待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方式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主要结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看法
1.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本研究中的四位教师均认为,我国中职生心理状况尚不理想,且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呈越来越多的势态发展着。教师B认为,中职生主要在青春期、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心理、情感问题等方面存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性别职称教龄教学年级学生人数
资深教师A女高级十七年化工1班55
资深教师B女高级十六年化工2班58
新手教师C女暂无一年信息1班52
新手教师D女暂无一年信息2班57
在心理问题。教师A和B一致认为,学习是中职生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中等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业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学习动机不强。中职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学习,存在厌学情绪。(2)学习策略不当。中职生学生往往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听讲、应试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方面均显得没有章法。
然而,教师C和D却认为,情感而非学习才是职校生最普遍的问题。她们认为,经过中考的打击,中职生进入学校后内心已经平静了,在课业较少的情况下,怎样度过自己的时间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是寄托于游戏?还是寄托于恋爱?这成了他们的生活主题,大部分学生会谈恋爱,甚至,有的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衡量自己,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情感困惑与危机。尤其是有些中职生心理不成熟且没有接受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恋爱观和性道德观都存在误区,行为盲目不计后果,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然了,由于中职生处在一个冲动、易变的年纪,因此,其在情绪上有时难免出现焦虑、冲动甚至抑郁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关注的更为具体,而资深教师更有经验,也看得更加全面。
2.对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认识。针对越来越多显现出来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各位教师所说出的理由各不相同。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1)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或德育心理化倾向。”[2]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一些原先就存在的隐性心理问题逐渐显现。(2)中职生本身的群体特征。和普高学生相比,大多数中职生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其本身因为中考的打击,就显得不够自信。“调查发现,相对于全国青年来说,中职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而且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比大学生好,但低于全国青年组。”[3](3)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既是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又是各种心理矛盾多发的时期,此时,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的变化对学生而言都是影响至深的。在原因分析上,资深教师明显比新手教师考虑的全面,新手教师一般着重甚至片面阐述某一观点。但这些教师均认为,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来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中职心理教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方式的看法
1.心理健康干预形式。总体来说,这四名教师均反映,该校中职心理教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式主要有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渠道。这些教师都会运用这些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辅导,只是个人偏好不同,教师A和B更加愿意根据学生的需求选用合适的方式,教师C和D更多地考虑自己擅长运用哪种方式。个案咨询是一种面向个人、为其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的优势是心理教师能对受访者的情况比较全面的把握,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并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4]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心理学三层次介入理论,该校心理辅导或咨询等可划分为三层,即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预防性心理辅导(心理宣泄)、治疗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2.心理健康干预程序。本研究所访问的四位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程序上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都认为应该遵循咨询的基本程序,即预约——咨询前准备——咨询——咨询后跟踪。在具体咨询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程序,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心理教师B表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心理教师走进学生,甚至走进学生心里,学生才会跟你坦露心扉,这是咨询的第一步,因此,十分重要。教师A赞同教师B的观点,但她同时认为,结束与巩固阶段十分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包括回访和跟踪,这一做法有利于咨询师了解自己工作的效果,并总结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此外,咨询师A还认为,作为一个中职学校里的心理教师,其作用十分有限,因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是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干预方式,治疗式的心理干预方式一般只限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当遇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师则要推介给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做支撑;另一方面,没有具有心理医生资质的心理医生。而心理教师C和D则认为,心理帮助阶段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帮助阶段是心理咨询的重头戏,且其中包含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因其牵涉到咨询的效果,这些改变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些策略往往又难以制定,因此说,心理帮助阶段是心理咨询的重头戏。由此可见,资深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区别。
三、中职心理教师对所从事心理工作的看法
(一)中职心理教师眼中心理教师工作之价值
本研究所访谈的四位心理教师均表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价值,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能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等;对于教师来说,心理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心理指导;对于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对于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对学校支持心理健康干预力度的看法
针对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这一问题,不同的教师持不同的看法。其中,教师A和B普遍认为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一般,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学校只有一个心理健康活动中心,没有专门的心理研究室,笔者实习所在的地方名为德育研究室,但里面所有的老师均为心理教师,其中三人有心理学科的背景,两位没有。(2)学校虽然有组织心理教师参加培训,然而,这两位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其自我提升的需求,要想自我提升,只能自觉。当然,这两位教师之所以这样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心理学出身的背景对心理教师生涯发展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和别的学校等做出的比较。(3)和同层次的学校相比,该校教师工资不高,因为该校是行业办学,工资是行业发的,没有区教育局的专项经费支撑教师的工资,因而工资不高,这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C和D则认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1)学校支持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即学校一栋大楼的某个楼层,该楼层建有心理个案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剧场、心理宣泄室等,由可见,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全面;(2)学校鼓励新入职教师参加相应心理咨询考试,为期一年,这一年内的每个周末,心理教师要参加为心理考试的培训,且这两位心理教师均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十分有意思,以案例为主,形象生动又实用;(3)学校支持开展心理活动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放松的机会。这一周的活动有观看心理剧、枕头大战游戏等,这一活动不仅有学生参加,教师亦可以参加。由此可见,资深教师要求更高,眼界更广,一方面,这可能由于她们是心理专业出身;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拥有丰富的心理工作经验。
(三)对不同专业的人从事心理教师工作的看法
本研究所访谈的四名教师均认为,一个心理教师能否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与心理学专业出身并没有因果关系。四人均认为,教师的能力、滞后的培训和发展是影响教师成为合格心理教师的主要原因。心理专业出身和非心理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储备了更多的、系统的、但层次较浅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但因为两类教师入职后的生涯发展路径是一样的,即通过相关心理咨询考试、相关培训等,这样相同的专业发展路径为两类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因此,只要努力,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教师。 (四)对自己能否胜任心理教师工作的看法
本研究所访谈的对象均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A和B老师心理学专业出身,教学、咨询经验丰富,完全能够胜任心理教师这份工作。但她们表示仍然希望得到一些进修机会,不仅为了教学,更为了自我提升;C和D老师则表示,自己目前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给她们造成困扰,自己必须不停地修炼才能更好地、持久地胜任这份工作。由此可见,资深教师更关注自我生涯发展了,而新手教师仍然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眼前的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人员应改变认识:并非只有心理专业背景的教师才能胜任心理教师这一职位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专业背景与能否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没有因果关系,影响教师能否胜任心理教师的因素是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这和教师入职后的成长有关,A、B两位教师认为,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和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并不存在胜任力上的不同,只是在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毫无疑问,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在起点上会高过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因其在大学期间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然而这只是系统的、浅层次的心理学知识,并不能为心理教师的教学、咨询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所以说,并非只有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才能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人们需要改变这样的认识。
(二)对学校来说,学校可以多突破认识局限,多渠道地招聘心理教师
根据以上分析,既然影响心理教师胜任能力的并不是教师的专业出身,而是其能力等。因此,笔者有理由在中职学校大量缺乏心理教师、中国大陆心理学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提出切实建议:即中职学校可以突破认识局限,多渠道地招聘心理教师。
(三)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
根据第三部分的讨论,一些资深心理教师认为,学校只有少量的心理培训课,不足以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然而,心理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应该是需要不断地进修与培训的。因此,学校应该关注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师多提供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而且,所提供的培训机会最好是有层次的,做到既适合新手教师,也适合资深教师。
(四)学校应该提升教师的待遇
因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行业办学,学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学校应该考虑学校的工资待遇,根据马斯洛需要发展层次理论,人只有先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当福利待遇让教师比较满意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教学、去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0.
[2]乔佳.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48.
[3]黄东生.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10.
[4]耿萌萌,刘志兵.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68.
[责任编辑 曹 稳]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心理教师
作者简介:李露露,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5-0010-04
本选题缘于笔者在上海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经历,以及自己大学期间自学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的经历。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相对较低,但不可否认,其在社会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普通学校相比,中职生在很多方面都被忽略,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心理健康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了高校和中小学的注意,但是在中职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了。即便如此,中职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然比较落后。因此,研究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利用实习之便,深入研究现场,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考察,了解中职心理教师在心理课教学及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进而探讨中职心理教师眼中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方式。
本质性研究在选定学校参与观察前后历经近四个月的时间,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搜集资料,即访谈、观察和查阅文件资料。根据研究目的,笔者和一位授课教师商量之后,事先准备了访谈提纲,以此为线索,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此外,借助实习之便,也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并参加德育研究室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笔者所在德育研究室每周五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课、学校的德育专题讲座、教师会议、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等活动,查阅文件资料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案、备课记录、作业以及学校日常规章制度等。
本研究的个案学校为上海某某技术学校,研究对象为该校四名心理教师A、B、C、D。其中教师A本科专业为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同时,拥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教师B本科专业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同时,拥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教师C本科专业为教育学,教师D本科专业为教育学。教师C和D均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由笔者和授课教师一起商量而选的,访谈是在笔者所在实习研究室进行的。访谈对象有关资料见表1。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方法和程序,对观察、访谈及文件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中职心理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看待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方式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主要结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看法
1.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本研究中的四位教师均认为,我国中职生心理状况尚不理想,且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呈越来越多的势态发展着。教师B认为,中职生主要在青春期、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心理、情感问题等方面存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性别职称教龄教学年级学生人数
资深教师A女高级十七年化工1班55
资深教师B女高级十六年化工2班58
新手教师C女暂无一年信息1班52
新手教师D女暂无一年信息2班57
在心理问题。教师A和B一致认为,学习是中职生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中等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业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学习动机不强。中职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学习,存在厌学情绪。(2)学习策略不当。中职生学生往往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听讲、应试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方面均显得没有章法。
然而,教师C和D却认为,情感而非学习才是职校生最普遍的问题。她们认为,经过中考的打击,中职生进入学校后内心已经平静了,在课业较少的情况下,怎样度过自己的时间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是寄托于游戏?还是寄托于恋爱?这成了他们的生活主题,大部分学生会谈恋爱,甚至,有的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衡量自己,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情感困惑与危机。尤其是有些中职生心理不成熟且没有接受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恋爱观和性道德观都存在误区,行为盲目不计后果,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然了,由于中职生处在一个冲动、易变的年纪,因此,其在情绪上有时难免出现焦虑、冲动甚至抑郁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关注的更为具体,而资深教师更有经验,也看得更加全面。
2.对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认识。针对越来越多显现出来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各位教师所说出的理由各不相同。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1)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或德育心理化倾向。”[2]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一些原先就存在的隐性心理问题逐渐显现。(2)中职生本身的群体特征。和普高学生相比,大多数中职生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其本身因为中考的打击,就显得不够自信。“调查发现,相对于全国青年来说,中职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而且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比大学生好,但低于全国青年组。”[3](3)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既是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又是各种心理矛盾多发的时期,此时,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的变化对学生而言都是影响至深的。在原因分析上,资深教师明显比新手教师考虑的全面,新手教师一般着重甚至片面阐述某一观点。但这些教师均认为,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来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中职心理教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方式的看法
1.心理健康干预形式。总体来说,这四名教师均反映,该校中职心理教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式主要有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渠道。这些教师都会运用这些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辅导,只是个人偏好不同,教师A和B更加愿意根据学生的需求选用合适的方式,教师C和D更多地考虑自己擅长运用哪种方式。个案咨询是一种面向个人、为其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的优势是心理教师能对受访者的情况比较全面的把握,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并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4]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心理学三层次介入理论,该校心理辅导或咨询等可划分为三层,即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预防性心理辅导(心理宣泄)、治疗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2.心理健康干预程序。本研究所访问的四位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程序上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都认为应该遵循咨询的基本程序,即预约——咨询前准备——咨询——咨询后跟踪。在具体咨询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程序,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心理教师B表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心理教师走进学生,甚至走进学生心里,学生才会跟你坦露心扉,这是咨询的第一步,因此,十分重要。教师A赞同教师B的观点,但她同时认为,结束与巩固阶段十分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包括回访和跟踪,这一做法有利于咨询师了解自己工作的效果,并总结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此外,咨询师A还认为,作为一个中职学校里的心理教师,其作用十分有限,因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是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干预方式,治疗式的心理干预方式一般只限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当遇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师则要推介给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做支撑;另一方面,没有具有心理医生资质的心理医生。而心理教师C和D则认为,心理帮助阶段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帮助阶段是心理咨询的重头戏,且其中包含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因其牵涉到咨询的效果,这些改变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些策略往往又难以制定,因此说,心理帮助阶段是心理咨询的重头戏。由此可见,资深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区别。
三、中职心理教师对所从事心理工作的看法
(一)中职心理教师眼中心理教师工作之价值
本研究所访谈的四位心理教师均表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价值,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能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等;对于教师来说,心理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心理指导;对于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对于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对学校支持心理健康干预力度的看法
针对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这一问题,不同的教师持不同的看法。其中,教师A和B普遍认为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一般,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学校只有一个心理健康活动中心,没有专门的心理研究室,笔者实习所在的地方名为德育研究室,但里面所有的老师均为心理教师,其中三人有心理学科的背景,两位没有。(2)学校虽然有组织心理教师参加培训,然而,这两位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其自我提升的需求,要想自我提升,只能自觉。当然,这两位教师之所以这样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心理学出身的背景对心理教师生涯发展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和别的学校等做出的比较。(3)和同层次的学校相比,该校教师工资不高,因为该校是行业办学,工资是行业发的,没有区教育局的专项经费支撑教师的工资,因而工资不高,这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C和D则认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1)学校支持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即学校一栋大楼的某个楼层,该楼层建有心理个案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剧场、心理宣泄室等,由可见,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全面;(2)学校鼓励新入职教师参加相应心理咨询考试,为期一年,这一年内的每个周末,心理教师要参加为心理考试的培训,且这两位心理教师均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十分有意思,以案例为主,形象生动又实用;(3)学校支持开展心理活动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放松的机会。这一周的活动有观看心理剧、枕头大战游戏等,这一活动不仅有学生参加,教师亦可以参加。由此可见,资深教师要求更高,眼界更广,一方面,这可能由于她们是心理专业出身;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拥有丰富的心理工作经验。
(三)对不同专业的人从事心理教师工作的看法
本研究所访谈的四名教师均认为,一个心理教师能否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与心理学专业出身并没有因果关系。四人均认为,教师的能力、滞后的培训和发展是影响教师成为合格心理教师的主要原因。心理专业出身和非心理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储备了更多的、系统的、但层次较浅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但因为两类教师入职后的生涯发展路径是一样的,即通过相关心理咨询考试、相关培训等,这样相同的专业发展路径为两类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因此,只要努力,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教师。 (四)对自己能否胜任心理教师工作的看法
本研究所访谈的对象均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A和B老师心理学专业出身,教学、咨询经验丰富,完全能够胜任心理教师这份工作。但她们表示仍然希望得到一些进修机会,不仅为了教学,更为了自我提升;C和D老师则表示,自己目前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给她们造成困扰,自己必须不停地修炼才能更好地、持久地胜任这份工作。由此可见,资深教师更关注自我生涯发展了,而新手教师仍然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眼前的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人员应改变认识:并非只有心理专业背景的教师才能胜任心理教师这一职位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专业背景与能否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没有因果关系,影响教师能否胜任心理教师的因素是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这和教师入职后的成长有关,A、B两位教师认为,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和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并不存在胜任力上的不同,只是在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毫无疑问,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在起点上会高过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因其在大学期间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然而这只是系统的、浅层次的心理学知识,并不能为心理教师的教学、咨询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所以说,并非只有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才能胜任心理教师这一工作,人们需要改变这样的认识。
(二)对学校来说,学校可以多突破认识局限,多渠道地招聘心理教师
根据以上分析,既然影响心理教师胜任能力的并不是教师的专业出身,而是其能力等。因此,笔者有理由在中职学校大量缺乏心理教师、中国大陆心理学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提出切实建议:即中职学校可以突破认识局限,多渠道地招聘心理教师。
(三)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
根据第三部分的讨论,一些资深心理教师认为,学校只有少量的心理培训课,不足以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然而,心理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应该是需要不断地进修与培训的。因此,学校应该关注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师多提供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而且,所提供的培训机会最好是有层次的,做到既适合新手教师,也适合资深教师。
(四)学校应该提升教师的待遇
因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行业办学,学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学校应该考虑学校的工资待遇,根据马斯洛需要发展层次理论,人只有先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当福利待遇让教师比较满意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教学、去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0.
[2]乔佳.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48.
[3]黄东生.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10.
[4]耿萌萌,刘志兵.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68.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