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如何通过提问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是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历史课堂 课堂提问 原则 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提问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才能达到较佳效果呢?
一、循序渐进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根据难易度,历史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水平和分类。第一级是单纯的记忆性问题,即识记级水平。第二级是识别性问题,即简单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进行论证。第四级是评论性问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层次的提出、发展、应用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都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需要相适应的。所以在一堂课中可能不会完全遵循这四个层次提出问题,但必然是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根据课堂需要加以调整的。同时课堂提问还应照顾全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
二、面向全体,分层设疑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成绩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为中等生设计“怎么样”的描述型问题和“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对优等生提出“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问题和“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例如关于“闭关锁国”的问题,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提问一些基础性、激励性的问题,如:“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即闭关锁国的表现?”而对中等生应多提问一些相对适中的、有利于增强自觉参与意识的问题,如:“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乃至以后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优等生应多提问一些有难度、需要具有较高分析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清朝统治者,你会怎样调整对外政策呢?依据是什么?预计政策调整后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三、角度新颖
课堂提问的问法应力图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问法不能总是平淡无奇,不能总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令学生感到厌烦、枯燥的问法,角度新颖别致的问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美国人麦克哈特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你认为为什么?也可结合电影、电视、历史小说、成语、顺口溜、群众口语、诗词等中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散思维。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除了要有艺术性外,还要注重对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问”带动“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提问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时,说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已经被激发出来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条理清晰、简练准确、妙趣横生的精彩讲授和闪光的个人魅力,还要以富有启迪性的讲法和问法,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应该用鼓励学生问答的语调闡述问题,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提高积极性。第二,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学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提问活动的热情。第三,问题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表述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作答,避免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和厌倦,影响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拓展。第四,问题中最好不要给出线索(除非特别难的问题),否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答案千篇一律,教师也无法看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捕捉学生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问题的阐述应该以激励学生思考为前提而不是引导他们接受现成的答案。
长期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会发现不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思维更加活跃,质疑精神更强,即使老师没有提问,他们也能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疑问,再通过敏锐、深入的思考加以解答,最终提高解题能力。逐渐养成了主动质疑、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开始由回答者、思考者、质疑者、探索者转变为发现者和创造者,其内心的求知欲望达到满足,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继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可见优化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不脱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同时,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而且能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历史课堂 课堂提问 原则 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提问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才能达到较佳效果呢?
一、循序渐进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根据难易度,历史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水平和分类。第一级是单纯的记忆性问题,即识记级水平。第二级是识别性问题,即简单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进行论证。第四级是评论性问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层次的提出、发展、应用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都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需要相适应的。所以在一堂课中可能不会完全遵循这四个层次提出问题,但必然是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根据课堂需要加以调整的。同时课堂提问还应照顾全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
二、面向全体,分层设疑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成绩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为中等生设计“怎么样”的描述型问题和“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对优等生提出“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问题和“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例如关于“闭关锁国”的问题,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提问一些基础性、激励性的问题,如:“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即闭关锁国的表现?”而对中等生应多提问一些相对适中的、有利于增强自觉参与意识的问题,如:“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乃至以后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优等生应多提问一些有难度、需要具有较高分析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清朝统治者,你会怎样调整对外政策呢?依据是什么?预计政策调整后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三、角度新颖
课堂提问的问法应力图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问法不能总是平淡无奇,不能总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令学生感到厌烦、枯燥的问法,角度新颖别致的问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美国人麦克哈特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你认为为什么?也可结合电影、电视、历史小说、成语、顺口溜、群众口语、诗词等中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散思维。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除了要有艺术性外,还要注重对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问”带动“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提问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时,说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已经被激发出来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条理清晰、简练准确、妙趣横生的精彩讲授和闪光的个人魅力,还要以富有启迪性的讲法和问法,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应该用鼓励学生问答的语调闡述问题,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提高积极性。第二,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学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提问活动的热情。第三,问题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表述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作答,避免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和厌倦,影响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拓展。第四,问题中最好不要给出线索(除非特别难的问题),否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答案千篇一律,教师也无法看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捕捉学生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问题的阐述应该以激励学生思考为前提而不是引导他们接受现成的答案。
长期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会发现不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思维更加活跃,质疑精神更强,即使老师没有提问,他们也能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疑问,再通过敏锐、深入的思考加以解答,最终提高解题能力。逐渐养成了主动质疑、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开始由回答者、思考者、质疑者、探索者转变为发现者和创造者,其内心的求知欲望达到满足,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继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可见优化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不脱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同时,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而且能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