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源头有效启蒙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该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蓓工作室的成员对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这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一、解读教材,整合资源
  首先,综观全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数概念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阶段,大数的认识。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感知“十进制”和“位值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经历抽象、推理、建模的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建立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经历认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初步的数感。
  其次,整合资源。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各版本对于这个内容的编排大致如下:第一类,人教版教材是先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再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最后结合计数器表示数,认识数位,会写11-20的数。第二类,北师大版教材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将小棒数与计数器表示、写数结合起来。对比发现让学生完整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学符号记录数”后,再来比较大小,学生对数的认知和掌握都将更为清晰一些。
  二、把握本质,促进发展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本质,提供思维的载体,根据实际适时引导,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首先,提供载体,独立思考。环节一: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教师出示一堆小棒,让学生数一数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学生数出有11根后,教师演示:从11根小棒里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1根小棒,揭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出示:10个一是1个十,重点强调11的组成是1个十和1个一。在此基础上,认识13及13的组成,学生明确新的计数单位“十”的产生源于计数单位“一”不能满足数数需要的道理。环节二:为了让学生自己借助新的计数单位“十”来数比10更大的数,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两层,第一层(想一想、数一数):动脑想如何借助计数单位“十”来数小棒根数,数出小棒后又该如何呈现。第二层(看一看、说一说):观察思考利用计数单位是如何看出来同桌的小棒根数的。11—20共计10个数,为了渗透数序,减少转弯的难度,我们重点选择18、19、20这3个数,课堂上汇报数出18根小棒,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添上1根是几根?再添上1根呢?学生在认识2个十就是20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了新的计数单位。
  其次,打开空间,有效引导。数位的意义十分抽象,计数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教师从小棒表示数抽象到用计数器表示数采取了讲授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拿出计数器,讲述:这是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个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的个位和十位上分别拨出一颗珠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是多少呢?你们能看着计数器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这样引导,学生弄清了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即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大小取決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初步感知位值原则。适时引入计数器、数位对学生11—20各数的读写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提供思考的载体鼓励学生探究;需要教师教授的,则由教师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实现“有价值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几年前,我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上有十几个调皮蛋。我经常一边收拾着烂摊子,一边不分场合地怒斥着这些“闹塘鱼”,并对他们三令五申,“不准”这个,“不能”那个,可是结果呢?班上还是那么乱,这可怎么办?没想到,一节语文课让我对班上的学生有了新的看法。  五年级上学期,我教孩子们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
人一生要做很多事情。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要做;不喜欢,甚至令自己厌烦,但对我们成长有利的事也要做。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一个接一个》这一课,正好用来让孩子们明白这个理。  整体把握,初学概括,做快乐的“压缩饼干”。  检查预习,查读课文后,我抛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  师:这一课写了哪几件令“我”扫兴的事呢?  生:三件,三件!  师:第一件是?  生:我在玩踩影子的时候,被大人叫回
《比热容》一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本节课以一阵“海陆风”启迪学生的思考、一个“暖手宝液之谜”引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1  开课,教师播放海陆风现象视频:夏日的海边,白天海风阵阵、夜晚陆风习习,好舒服好惬意!咦!这样有规律吹向陆地和海洋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沉默思考,小声议论片刻。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
“学记语文”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和21世纪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启发下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出发,探索语文教学的“突围之路”。  我们从哪里“突围”?在大家(包括决策者和实施者)把寻觅改革良方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外的时候,湖北仙桃有一群人在向爱平老师的带领下,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我国古代的教育论著,从中寻找
试若循琅琅书声,登岭拾阶,徽派的青灰砖瓦墙与红漆点金大门显得古朴,砖柱楹联“桃岭育新苗披一岭诗意,杏园读经典沁满园墨香”。桃花岭小学便是这宜昌市西陵区繁华闹市中的一方育人净土。  五年前,贺金莲校长在此播撒了“阅读生根计划”的种子,读名著、诵诗词、背经典……学校行成读书尚文之风,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成长。桃小探索“整本书阅读”,随着课程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被学生热爱的大阅读课程体系。  传承与发扬
一、开门放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范围窄以及观察不细、积累不够导致的作文内容空泛等问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刘隔中学、里潭中学除了平时布置“上学路上”“秋收一景”“趣事”“丰收时节”“鱼市”等命题观察日记外,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田野、乡村、社区开展活动,观察生活。韩集中学七年级学完《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组织学生观察家乡风貌,进
《认识图形》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培养空间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体验感知时空。  直观渗透 承上启下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展示药盒、魔方和水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中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你们知道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哪些图形吗?(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出
预习设计是生态课堂的必要环节。设计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帮助教师客观地掌握学情,成为“顺学而导,突破难点”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读、思、问、找”四个方面考虑预习内容的设计。  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预习,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读的预习设计中应该包括:1.字词预习,扫清学生读的障碍;2.读的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关于字词预习。生字预习,可以练习题的形式检
从2014年开始,宜昌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研制开发评价工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展开了基于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相关研究。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尺度,是按要求完成的程度或水平。美国学者林恩·克拉克认为,标准分为两种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