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 构建思辨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学习和灵活运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思维的成长,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呈现。在思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以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基础上启迪思维,指向儿童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辨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言;思辨能力
  有人说过,如果把课程视为书本,孩子们可能会成为书呆子,如果把课程视为整个世界,孩子们可能会拥有驾驭世界的力量。为此,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建构丰富的“课程图谱”已成必然。如何改变当今课程的碎片化格局,通过盘活资源,加强学科间的统整、学科与活动的统整,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我以《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为例,谈“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思辨性语文课堂”的几点教学新主张。
  “思辨”是思考、辨析的意思。思辨语文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辨观念而形成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教学形态,构建思辨性的语文课堂,是在以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基础上启迪思维,指向儿童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以学启思,以思促学,学与思相辅相成”是构建思辨性语文课堂的关键所在,它强调学习中学生的独立自主,以个性的思考介入语文学习,强调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在学生、教师、文本、生活的积极互动中,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理出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认知,设置明确的教学步骤或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对话的空间与平台,支持学生有效进行语言理解与运用,从而达到学思并举。
  一、 融合生活,唤醒情感共鸣
  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我们不能只是唯教材地教,而忽视了文本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远离生活,文本就没了灵魂,没了血肉。因此,在深耕教材的同时应把握育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域。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之前,我先挖掘出社会上依旧存在并且广受媒体关注的环保话题:目前,世界上有一部分的生态猎人,他们用猎枪帮助并维持着生态的平衡问题,而有一部分猎人相反地在残忍地猎杀动物,当被问及猎杀野生动物的动机时,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说这么做是在保护环境,防止某些动物过度繁殖。那么猎人是在以手中猎枪维护生态平衡?或者猎人的猎杀正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课前的精彩五分钟环节,我让担任新闻播报的同學进行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两组不同的画面和文字,引导孩子去关心生存环境、自然与生命等问题,通过感官认知与思维的唤醒,有效地引发其思辨的兴趣,激荡起文本与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 以疑促思,找准思辨入口
  “思辨,在思想中;思辨,在聆听中”这是我对思辨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层感悟,思辨语文课堂就是从“疑”开始的,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于无疑处生疑。《父亲、树林和鸟》一文,我们就从“父亲到底是不是猎人”这个具体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孩子们奔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深处,他们的学习就这样自然真实地发生。整堂课上,孩子们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思考、合作、交流、对话、倾听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站在“倾听者”“欣赏者”的姿态学习,还是站在“解读者”“审思者”的姿态进行深度的语文学习。
  三、 搭设支架,解决思维难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儿童解决问题的已有水平和教师教学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存在着距离。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学生文本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搭设“脚手架”,让学生在言语理解、情感体验思维、启迪等方面得到提升。《父亲、树林和鸟》一课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是好奇、怀疑、审慎,通过质疑与求证、对话与反思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语言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预见及去除学生学习前可能存在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性的思维障碍,根据学情实际,最大限度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思维的阻塞点上搭设“支架”,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同时,也受到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一)搭在文本解读的困惑点
  因为学生的阅历、知识、经验、思维品质等原因,其对文本理解难以一步到位,在关键节点上可能会陷入困境。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同观点展开论述,那么就要认真阅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信息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完成一个“从文本到思维再到语言”的学习过程,我在关键处为学生搭设一个“脚手架”,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发散性的思维,采用图文结合进行梳理和概括,以便于学生能做到要点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搭在思维发展的阻碍点
  针对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我们不仅要关注生命个体的言语表达能力,更要创设情境,将倾听、思考、表达有机联结,加强交流和互动。于是,当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先让学生观看“河口市小学生辩论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辩论”“如何完成辩论赛”“辩论赛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则必须遵守”,通过学习和观摩,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辩论者的气质。接着,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让他们选取正反方进行自由攻辩,让孩子们在自我思考和辩论的思维碰撞中实现交流相长以及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最后,我们还挑选了几个小组进行辩论赛的展示,在激烈的辩论中,在一次次的思维交锋中,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被点燃,享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言语自信。
  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学习和灵活运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思维的成长,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呈现。在思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个辩题唤醒学生异样思维的碰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文本进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从而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真实观点,在读与思、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四、 找出方法,强化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开始,教师只有将语文课程了解透彻之后才能进行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将语文课程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思考语文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养成独立探索语文知识的习惯,为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道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课文类型进行分类,梳理出一条完整的知识脉络,在语文课堂中以知识体系为主进行细致化教学。比如,《葡萄沟》《趵突泉》这一类课文是以自然风光为课程核心,在上课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秀美,以此为基础进行展开教学,通过结合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而《父亲、树林和鸟》这一类文章是以感情为课程核心,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描绘感情的短视频为基础,建立起以感情为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文章中包含的浓烈感情。通过建立知识体系,能够让整篇文章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套知识框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提及课文核心能够在学生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知识体系构建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其思维会比较直观,因此老师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可以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引导,比如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教学时,则可以更多地讲述课文背后存在的故事以及与文章相近的真实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加深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通过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五、 激发兴趣,提升课外知识
  学生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以及课内知识的学习很难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若是学生能够加强对于课外文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速度得到增强。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连贯的学习模式,这种课外文学知识的探索,可以当成学生的“第二语文课堂”,在当前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若是依然将教学局限于课堂时间上,那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不够的,因为语文课程在学习时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学习过程中便于上手但难以精通。很多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是想要让语文分数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学素养的积累,这种积累是由时间堆积而成,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缺少一种钻研的精神,因为学习语文所投入的时间与提升的分数回报并不相等,所以想要找出加强课外知识学习的方法只能通过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来入手。只有学生能够喜欢上语文,才能够保证学习语文知识的连续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找出让學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最佳方法,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外,额外获取一部分课外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比如,教师在每一篇课文讲述完成之后,可以在课后作业中预留文章含义相近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与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相结合,完成对课外读物的学习,这样做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材中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段立群主编.语文学科课程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黄丽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第二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是语言的基础,是文本阅读的基石。如何有效地开展词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智慧,文章从多种角度探讨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法探讨  “踏花归去马蹄香”是有名的诗句,要以此作画实在不容易。这句诗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是气息,只能闻,看不见,摸不着,难于表现。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下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甄别、判断和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是非观,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主要探究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策略  一、 前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授初中生物的许多教师都逐渐重视起了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里对学生在生物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足的训练,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了当前教师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学科;学生素养提升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渐认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新时期技能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的一项基本教学目标。强化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素养。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腰三角
摘要: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初中英语阶段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能有效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需要借助听、说、练等实践方法。英语配音软件的诞生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较大便利。英语配音软件中有与教材相连的教学资源,能够增加学生词汇量,强化语音语调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所以,将英语配音软件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班班通在全市的大范围覆盖,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平台。教师合作教学的出发点是优化教师力量组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善教学组织。文章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班通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TEAMS模式,实现教师教学合作,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形成专业成熟,同时有助于教师运用班班通平台整合共享资源,集中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
摘 要: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是拓展学生阅读资源、巩固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相比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课外阅读指导模式。文章就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现状,提出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指导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育教学领域更加全面和丰富地培养学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关键阶段,有效优化和丰富数学课堂,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能力激发出来。文章主要分析初中数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我们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优化学习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开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促使道德与法治成了教育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的重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情境教学法的内涵特点作为切入点,对其不足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运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意识;内涵特点;运用策略;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