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对比情境中远近高低各不同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闻倩(1986-),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助理讲师,本科,郑州市卫生学校,汉语言文学。
  杨楠(1987-),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助理讲师,本科,郑州市卫生学校,电子商务。
  摘要:说理性记叙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类别,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调研,笔者发现,一线教师在讲授这一类文章时,有的只侧重事例教学,把说理性记叙文教成了纯粹的记叙文;而有的只侧重说理部分的教学,把阅读课上成了空洞的说教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做了深入的探索,发现在讲授说理性记叙文的课堂中采用对比式教学手段,既能充实事例又能深化说理,起到平衡二者关系的作用,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关键词:说理性记叙文;对比;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43-0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确定事物异同。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只有在比较鉴赏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发掘出作品的内涵。说理性记叙文的文章特点要求既要把内容阐述清楚又要将道理解释明白,因此,在说理性记叙文的教学中,对比手法是便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狼和鹿》为例,导入、讲解、指导朗读、明理四个方面阐述说理性记叙文中对比手法的教学策略。《狼和鹿》是一个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说理性记叙文,这篇文章讲述了由于人们滥杀狼破坏凯巴伯森林生态平衡,导致森林和鹿群蒙受了极大的灾难,最终以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深恶痛绝、一心要斩尽杀绝的狼,竟然是鹿群和森林的“功臣”,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故事。全文通过森林在遭受人们破坏前后发展的变化为主线,依据这一主线,文章通过强烈的对比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恣意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阐述了人类活动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的道理。基于此,笔者认为讲授这篇课文的要点就在于紧紧抓住对比描述这一关键,将对比手法运用到全课。
  一、在对比中点题,切中要害质疑
  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特别是导入新课。其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向文本的纵深探索尤为重要。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看,学生所学习的材料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适合他们的能力层次,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三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让学生在自己已有认识经验与所学观点形成强烈的反差,必然对将要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抓住课文的关键问题:到底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
  二、在讲解中对比,明确事情经过
  新课标提出: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说理性记叙文的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性强。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其语言背后所承载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全文始终围绕森林在遭受人类破坏前后的变化来描述。为此,在讲解时我抓住关键词对比理解和列表格看变化的两种对比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全文,体会森林和鹿群惨遭劫难的景象。首先,文章对森林变化前后的景象分别在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中做了详尽生动的描述。于是在讲解课文的开始就以问助读:自由读课文,森林和鹿群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用“——”画出描写森林前后变化的句子。接着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抽出体现森林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葱绿、生机勃勃(一百多年以前的森林)和消退、蔓延(25年后的森林)。通过发挥想象和图片展示,辅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这些情景的创设下能够更直观、明确得理解到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后给森林带来的恶果。这样通过词语的比较教学,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通过比较形成“反差”,其“效应”能使学生产生“顿悟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在朗读中对比,体会感情变化
  “读”是传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全国语文阅读观摩课后关于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曾说到语文味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第一任务也是读。但看现在的说理性记叙文的教学课堂,往往更多的是对文中的道理进行理性讲解,忽视了对文章包含激情的诵读。虽然说理性记叙文的文体更注重于道理的阐释,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当力求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具有鲜明对比性的文章往往感情表达也是波澜起伏的。那么就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节奏和情感氛围。在一次次的对比朗读中,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这样不断把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森林和鹿群的惨景,进而在读中体会人类恣意破坏生态平衡而给大自然带来的惨重的恶果。体会到这点,在书声朗朗中,学生到位的朗读和饱满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课文的重点也在这朗朗的书声中自然突破。对于说理性记叙文,要让学生最终从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是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但老师对此不可进行理性的讲解,而是应该在学生饶有兴趣的阅读文本中,让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进而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
  运用对比教学来讲解说理性记叙文——在对比中质疑,在对比中读书、在对比中明理,使对比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始终。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顾此失彼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照中学习,两者相得,一气呵成,教学是整体的,视野是开放的,也融合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对比式教学也许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也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沈小琴.探索“最近发展区” 构建优效生物课堂[J].学园,2011(6)
  [2]陈玉艳.朗读——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8(9)
  [3]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编.记叙文写作知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4.05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但现在的学生又特别怕写作文。其实,我们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巧妙渗透作文教学,就会化难为易,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作文;兴趣;积累;技巧  中图分类号:A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27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问题。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质量,是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规范化”是实现精细化学校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个性化”是精细化教育教学的境界与思路,用心去做,用心做好,发挥精细化学校管理的智慧潜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的个性方可在管理中得到体现和传承!下面就我校在提高教学
期刊
摘要:写生乃“写万物之生意也”,山水画写生对从事山水画创作者而言,已经并不陌生。唐代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北宋范宽有“师诸人、师诸心、师诸物,”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诸多表述写生与创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山水画教学中,写生环节尤其必要,写生体现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观注方式。然而在呈现自然,表现物象本能的写生与创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各有心境。写生与创作出于“因心造境”,再由笔墨情趣
期刊
作者简介:浦秋婷(1981.09-),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年担任教研组长,全面负责年级组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韵律活动指的是跟着音乐的旋律身体进行有节奏的运动,它能有效在音乐的感染下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等相对有所提高,在韵律活动中通过跳、唱等体验,可以开发潜能、健全人格,对幼儿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班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对高校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基于现代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现状,导致供需双方的缺口非常大,如何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源服务于高校,然后高校反哺于社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企业业务骨干;2+1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89-01  一、引入的必要性  随着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到来,社会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67-02  古语云:“磨刀不耽误砍柴功”。意思指的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事先如果做好准备,就能顺利获得成功,否则可能会失败。对于英语学习而言, 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
期刊
作者简介:白雅,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李依佳,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日本文学语学。  摘要: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二外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存在,在教学等各方面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但不顾教育对象千篇一律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已无法适应课堂需要。本文对二外日语进行详细划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对策来解决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对象;
期刊
作者简介:苏理华(197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张华(1977-),男,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摘要:《大学英语(A)》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研究者通过对四川电大《大学英语(A)》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大学英语(A)》学生学习现状,了解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探
期刊
作者简介:彭雪容(1991–),女,四川乐山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人际吸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特有作用,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人际吸引为切入点,立足于教育者的角度,全面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际吸引运用存在的问题。并从善用人际吸引的个性吸引、邻近性、对等性等方面着手,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
期刊
作者简介:李秀珊(198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与发展。  摘要:我国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实际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障碍咨询、轻发展教育,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变得越来越窄。最后,文章讨论探索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文化引领上如何实践,能更好的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