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画作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兴”手法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歌赋中,它的运用不但增添这些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使之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作品。“比兴”手法在古典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也存在着被引用到绘画创作中的必然性。在绘画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可以提高作品艺术质量,提升作品艺术趣味,增强作品艺术魅力。如何在绘画作品中运用“比兴”手法,首先要学会鉴赏,鉴赏历代名画中“比兴”手法的使用所呈现在画面的效果;其次是如何在自身的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比兴”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最后,本文总结 “比兴”手法在绘画创作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学、绘画、“比兴”手法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6-2
  “比兴”手法产生于文学作品,是古人从《诗经》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修辞表现手法,并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及推广。比兴就是作者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感受后,运用联想、想象、隐喻、象征等方法,融合自身情感借助作品来表现所感受到事物的美的形象,进而展示其美的内涵的一种艺术风格。
  《文心雕龙诠释》中提到:“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刘勰把“兴”解释为“起”,就是托物起兴,引起感情。“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1刘勰称“物以情观”,就是说作者要把所要描绘的物象想象成富有生命力、有思想情感的东西,并结合对物象的理解、感受来传递内心世界较为抽象的思想情感。“比兴”具有“托物言志”的特点,是诗人对将要描绘的物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充分地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
  古典诗词歌赋中,“比兴”手法得到充分运用,不仅丰富了它们的表现手法,也给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论语》中以松柏的形象来象征坚贞不屈的人格精神、《诗经》中借用硕鼠来隐喻贪官污吏,《楚辞》中把梅兰竹菊美喻成四君子,用荆棘暗喻小人等。古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经描写过这样的画面:“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出自《书鄢陵王主簿折枝二首》之一。[2]诗中描绘这样一番景象:一个喧闹而又寂静的春天,瘦竹、幽花、麻雀、细雨,像优雅的文人,又像清纯的少女,它们时而低头、时而挺立、摇荡在细雨之间,风情万种,变化无穷,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所有的美景尽收诗人眼底,在诗人的笔下,展现给读者不仅仅是客观的自然物象,更多是诗人的情绪内涵、情感境界。诗人将这种情感升华成充满温馨、欢乐、愉悦、爱怜的思想境界,这美好的一切犹如春雨滋润自然万物的生命,令人陶醉、令人感动。苏轼运用“比兴”来描绘自然界的物象,通过大胆、夸张的联想与想象,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也充分抒发自身的思想情感。整首诗句弥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展现出诗句的艺术魅力,而且让读者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
  古典的诗词歌赋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人们反复传阅、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比兴”艺术手法在其中的运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取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断的提出,“比兴”这种艺术手法也被艺术家们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在画家眼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和人类类似的丰富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欢抑郁等。画家通过对自然物象细致地观察、体验、感受,发挥自身无限的想象,夸张地描绘出客观物象,并运用“比兴”手法进行拟人化的形象处理,传递个性情感和寄托个人理想,创造出充满无穷趣味和艺术魅力的画面形象,最终画面产生情景交融的境界。画家通过运用“比兴”手法,把自身情感寄托于自然物象,即“托物言志、观物起兴”,再用拟人的表现方法将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促成面画情与景的交融。所以,一幅优秀绘画作品离不开“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手法在中国画创作的运用具有提升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性。
  “比兴”手法在中国画的运用,最早出至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图中描绘雄伟的山川和秀美的山峦分别隐喻了人性的阳刚之态和阴柔之美。唐末五代的山水画大师李成、范宽笔下的自然山川万物就是人的化身。宋代花鸟画更是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艺术经典,使之成为后人反复观赏、研究、学习的典范。明清时期的恽寿平、八大山人、齐白石等,都是通过“比兴”手法的运用,借自然物象的形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物象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经典的传世之作。如今,现代的中国画创作更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如何把“比兴”手法运用到画面创作中是值得深入研究、学习、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鉴赏方面入手,如何解读历代经典画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所要展现的精神内涵。在欣赏宋代花鸟画的时候,你是否有被震撼到?是否有被画家的情感所感染?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否有跟画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解读宋画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所在。宋画都是取材于大自然中最平凡的物象——闲花、逸草、鱼虫、山石、鸟兽、家禽等,画面多以“特写镜头”,画家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通过联想、想象、夸张、拟人,借这些平凡的形象来表现自然物象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经典的宋画都是画家深入体验生活,经过细致观察和写生,从而提炼出具有趣味性的形象特征,进一步营造出富有艺术魅力的画面。宋代花鸟画家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充分融入自身的主观情感,使得所感的情与所见的景交融在一起,并通过“借物咏情、言情喻志”,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样的艺术作品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达到了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当然能成为表现美好事物、传递画家内心情感的经典之作。
  以自己临摹学习宋画为例,谈下对这些画作的理解。《花篮图》是宋代李嵩的作品,图中描绘藤编花篮一只,篮内堆放着形体各异的春花。这些春花姿态优美、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侧身伸展、有的点头微笑,她们正为自己展现美丽的身姿而兴奋不已。《出水芙蓉图》可以说是宋代花鸟画小品中的经典作品,画中的荷花柔嫩饱满、晶莹剔透,粉嫩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楚楚动人,犹如一个清纯少女。我在临摹这荷花时,就仿佛闻到一阵清馨、芬芳的香气,让人陶醉、让人回味。《白头丛竹图》中描绘两只白头翁棲息于枝头,姿态各异。其中一只眺望前方,仿佛在深深的思考着;一只低头俯视,形象可爱,有让人想要去抚摸的冲动。挺拔硬朗的竹枝、刚健有力的竹叶与蓬松灵动的白头翁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富有刚柔相济的艺术魅力。《葡萄草虫图》描绘一小段葡萄藤,一串汁液诱人、清甜可口的青葡萄垂露藤叶间,俯身凝望的蝈蝈、起身跳跃的螳螂、焦急爬行的甲虫、展翅期待的蜻蜓伏于藤蔓绿叶间,面对这串可口的葡萄,他们跃跃欲试、等待时机,准备美餐一把。画面动静结合、生动有趣,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   宋代花鸟画家运用“比兴”手法,使绘画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一切艺术的境界,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摩、生命的传达到意境的创造。”中国花鸟创作不是以简单地再现自然物象为目的,而是借描绘自然物象,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与感受体验。花鸟创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来描绘客观物象,可以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实现对客观物象的联想、想象、提炼、夸张等,就能获取艺术创作中的自由,让自身情感充分流露出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懂得鉴赏画作中“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是画家必须要掌握的。但只是会鉴赏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能灵活运用“比兴”手法,让绘画作品独具一格、富有魅力。我先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比兴”手法的方法:
  一、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要能够与自己所描绘的自然物象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做到物我合一,具有感知其精神的能力。如清代画家恽寿平的花卉作品,表现大多是闲花野草,画面清馨,没有花哨的技法,没有造作的形式,单纯地描绘出内心对自然万物的感受,注重传达自然物象的生命气息,感知大自然中平凡的花花草草的强大生命力,进而表达自己对自然强大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画家具备精神上与自然物象产生一定的共鸣之后,接下来就要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如何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就需要充分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物象适当的夸张,提炼出有意味的形象,然后拟人化的处理。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说过:“物当人画、人当物画”。当今的绘画创作者,所画自然之物象,都应当赋予生命、性格、品质、思想、气质等。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画作中,其特点是通过运用“比兴”的手法,并对所画的鱼、虫、花、鸟进行夸张,拟人化处理,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通过对翻白眼的鱼、孤傲的鸟、独立的荷等的描绘,流露出自己愤世嫉俗、孤傲不群的性格。画家把自己的这种性格特点、气质精神充分体现在画面上,使得所绘物象的形象生动有趣、言简意赅,并被人格化地赋予情感。这些形象都是画家自己的真实写照,是画家运用“比兴”手法加以艺术夸张创造出来的,真正做到寄情于画,托物言志。
  “比兴”手法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兴”手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更能抒发作者的内在情感,“比兴”手法表面看似一种创作技法,实际上是创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是对自然物象的切身感受。绘画作品只有展现创作者真实的情感流露才算是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品,其影响力是深远而持久的。一幅绘画作品的艺术质量和艺术感染力的实现,“比兴”手法的运用就取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各类艺术创作的根本。作为中国画创作者,更应该要充分运用,它给当代绘画创作者的启示是:尽管中国画有在笔墨、技法、形式、题材、思想上的变更与创新,但是无论它们如何更新换代,中国绘画中对“比兴”手法运用的追求仍然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够让绘画创造者在新的时代下创作出富有精神内涵的作品,“比兴”手法应该要被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只有在绘画创作中充分运用,才能不断提高绘画作品的艺术质量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长青,张会恩.文心雕龙诠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国画艺术丛集·朵云第4集[J].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3]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石泠.八大山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郑艺玲,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剪纸文化起源很早,今天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所产生的剪纸文化也所有不同。平面设计和剪纸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传统文化和新兴设计碰撞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本文主要是以湘西苗族剪纸为例,探索出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进一步在平面设计中找出一条新领域。  关键词:剪纸;少数民族;苗族;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
摘要: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的建筑史发展影响深远,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继续研究、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徽派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本文就以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北广场室内装饰方案设计为例,分析徽派建筑在室内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徽文化;内设计;肥南站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用社会创新来满足社会需求,已被各国学者与不同机构相继提出,如何让设计更好地参与社会创新,让社区在文化和结构方面发生变化,增强社区群体的能力和资源,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为社区带来收获,是设计师们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以“酉歌行”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主线,用田野调查、影像记录等方式了解酉阳清泉村的人文特色,以当地特色产业青蒿为例,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对
期刊
摘要:从芦笙舞看道具舞在民间舞蹈中的功能。民间舞来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由于民间舞蹈的原始继承性,使得道具在民间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接力棒的作用。通过了解和分析展现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通过对道具的使用丰富舞蹈内容。论述道具在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舞蹈中的运用及道具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带给舞蹈更加充实及生动的内容。  关键词:道具;芦笙;民族;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Pucc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杰出的歌剧大师。他的歌剧创作集民主倾向、人道主义与高超的谱曲于一身,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断探索尝试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创造和革新。他的歌剧属于真实主义,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又超越了真实主义范畴而更贴近生活本质的内容深度和艺术表现力。《图兰朵》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总体精神特征和作者个人艺术趣味的“合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期刊
摘要:本文以804个郴州店铺命名为语料进行分析,以此透视郴州的文化现状。从店铺名我们看到郴州的各行业分布不平衡,在物质需求上偏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偏低。店铺名通名的使用以传统化为主又有多元化的特点,店铺名的属名一方面反映着商家对财富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普遍心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店名;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
期刊
摘要:美术教师的示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其特点是直观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美术课程的改革,教师的示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示范,而是将单一的老师讲解示范变为多元、有效的示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科学示范;多元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
期刊
摘要:人类对于美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美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本文主要讨论美在儿童绘画中是如何体现的。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儿童审美心理及绘画心理的的研究来解释儿童绘画外显的现象,第二部分是提出儿童绘画的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儿童绘画;艺术;审美心理;绘画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4-1  一、儿童绘画心理与审美
期刊
摘要:绘画语言作为影响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受到许许多多创作者的关注。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各种新奇的绘画语言受到创作者的宠爱。殊不知,如果这些别出心裁的语言只是刻意地做表面功夫或是模仿照搬前人的成果,那它们一定是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苍白的语言缺乏了内在的精神力量。精神是语言的灵魂,语言作为精神的载体,最终目的是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观念等,和观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关键词:语言;
期刊
摘要:荒诞的观念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而且是伴随人类历史性生存的一种普遍现象,但荒诞感从日常生活中升华出来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其发端于存在主义文学,进而在现代各个美术流派中得以显现,并以悲、喜、丑相杂糅的审美意蕴生成了它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荒诞;审美价值;丑学;感性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9-1  荒诞的观念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