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阵阵荐轩辕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芦笙舞看道具舞在民间舞蹈中的功能。民间舞来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由于民间舞蹈的原始继承性,使得道具在民间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接力棒的作用。通过了解和分析展现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通过对道具的使用丰富舞蹈内容。论述道具在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舞蹈中的运用及道具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带给舞蹈更加充实及生动的内容。
  关键词:道具;芦笙;民族;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6-1
  舞蹈是一门非语言文字的人类艺术财富,是自人类产生后最初伴随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原始人从本能的模仿开始,学会了舞蹈,并传承至今。在传承过程中,虽然它属于非语言文字文化层次,但在表述其形态、研究其文化整合时,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字。但是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主观意识色彩浓厚的手段,在继承的过程中难免客观地保留原貌,因此,以身体为传承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执道具舞的地位,它以代代相传的道具,赋予了舞蹈传承的历史,发挥了接力棒的功用。我们从芦笙舞入手,使用动态切入法探索道具舞在民间舞蹈中的功能和作用。
  葫芦笙是一种乐器,为云南古代民族所独创。江川李家山曾经出土过两件葫芦笙,整件用青铜铸成,形状为球状曲管,曲管顶端各有一个吹孔,球体上有七个孔或五个孔,应当可以插入七根或五根笙管,管子材料为筒木,出土时已经腐朽无存。曲管顶部还各铸一头立牛作为装饰。今天,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在使用葫芦笙,比如彝族、佤族、怒族、拉祜族、傣族、纳西族等。他们用葫芦挖挖作为首斗,上插长短不一的数根首管,内放竹片或铜片为簧。边吹边舞为古今葫芦笙舞的特点,它的出现,顶着云南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舞种,是一种自娱性极强又有表演性质的舞蹈。它只是道具舞中的一个代表,然而所提示出了道具舞共同的特点功能。
  虔诚之舞——祭祀性舞蹈。葫芦笙不仅仅是一个舞蹈道具,更是一个图腾崇拜的象征,人类是从原始社会走来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无穷变化和原始生活的曲折离奇,既感神秘,又感恐惧。据古老的传说,拉祜族山区曾遭遇大洪水,洪水淹没了世界,只有两兄妹钻进葫芦给以生存,重新繁衍了人类。就是说葫芦曾经救助过拉祜族,使拉祜族免遭灭顶之灾。这实际上就是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洪水荒年”的故事。因此人们吹起芦笙舞之蹈之,以此表达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信奉和真诚期待。以葫芦笙作为纪念祖先的标志,而表达崇拜的舞蹈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直接相关,因而表现得极为虔诚与生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朴实无华的艺术感染力。
  劳动之舞——生产性舞蹈。芦笙虽只是舞者手中的道具,但却体现了该民族世世代代对芦笙的感情,不仅仅只是作为对祖先的纪念,更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是日月的劳作与耕种。劳动性舞蹈是民族舞蹈中最写实的部分,他们一生都倾注于为了生存与发展的生产劳动中,因而劳动生产成为人至高无上的行为。劳动是财富,劳动是一切美的集中表现,一切美的象征。据祜山乡的传说,芦笙舞有72套之多,其中就有砍树、烧荒、犁地在、挖地、撒谷种、点豆子、点谷种、扶谷子、割谷子、打谷子、扇谷子、春谷子等舞蹈套路。
  快乐之舞——自娱性舞蹈。舞蹈作为娱乐的功能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反映生活喜庆,以及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自娱性舞蹈也多姿多彩。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建房起屋、节日喜庆、各种集会,甚至做家务、男女幽会,都有自娱性舞蹈伴随。以道具舞蹈作为娱乐形式,更能衬托出欢乐的气氛。
  拉祜族每年都有自己传统的芦笙舞会,时间选择在阴历正月或秋季某月。届时全寨男女老幼都参加,用深孚众望的老人或柱寨赠人捧着放置谷种、玉米、甘蔗、米酒、茶叶、棉布、烟草、果品、糍粑、银圆、猪肉等的藤篾圆宗,率众载歌载舞入场,置桌子立有松树的中央,致期望人寿年丰之意,然后群起鼓笙而舞,青年们吹起芦笙跳舞,跳至鸡鸣拂晓。执道具而跳时,生活娱乐性舞蹈,无论表现历史生活,还是表现现实生活,都具有自娱自乐和娱乐大众的性质和功能,因而最具普遍性和群众性,以芦笙为代表的道具之舞,具有的第三个功用就是自娱。
  艺术之舞——表演性舞蹈。在热烈的奔放的葫芦笙舞中,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韵律就是情感,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获得活力。情感越丰富越需要表露,情感越深沉越需要交流,当其发展程度较高时,也随其出现了专供表演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性的芦笙舞,须有专门的艺人才能表演,其演技远在一般人之上,其舞蹈也淡化了生活的写实气氛,着重创作的艺术气息。例如,苗族的芦笙舞表演性,常常令人惊叹叫绝。在踩花山活动中,有的舞者边吹芦笙边爬上二三丈高的长杆,取大杆顶物件,下到离地数米处,翻跟头落地,芦笙吹奏不断;另有“倒立”“翻板凳”“蚯蚓滚沙”“踩鸡蛋”“肩上托人”“走竹竿”“流水碗”等,都是边吹芦笙边做的难度极高的特技。道具的运用,使民间舞蹈道具可视性,并为民间舞蹈向舞台舞蹈转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芦笙阵阵荐轩辕”,从芦笙舞可以看出,芦笙在道具舞蹈的历史流程中,刻下了深深的原始舞蹈遗存的痕迹,在舞蹈以身体作为传承的媒介时,道具也依然记载和传承着舞蹈。它的四个功能也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对民间舞蹈学科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作用。根据道具舞蹈所表现的动态中,总结出它的四个功能,从而有助于发掘道具舞在传承中动态形象的渊源,探索博大舞蹈宝库中的宝藏。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管辉,江苏省南京市歌舞团。
其他文献
摘要:威尔第是19世纪的歌剧作曲家,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歌剧《茶花女》、《弄臣》、《阿依达》等。关于威尔第歌剧的研究和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多不胜数的,但是在艺术歌曲方面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本人参考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贾涛译的《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其中的《六首浪漫曲》(1838)进行研究。从和声和诗词的关系来阐述本文的论点。  关键词:威尔第;艺术歌曲;《六首浪漫曲》;诗词;和声  中国分类号:J643
期刊
摘要: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掌握好有关音乐美学的知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对音乐学习及具体的音乐实践有着强大的影响与指导作用,就声乐学习而言,对于歌唱的发声训练、语言、技巧以及气息的运用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因此,重视音乐理论特别是音乐美学在音乐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学者;声乐学者;重要意义  中国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
期刊
自从全球化引导下的“地球村”诞生后,音乐界也逐渐打破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神话,创造了流行与古典并驾齐驱统治乐坛的奇迹。风笛与钢琴一起欢歌、西塔尔与小提琴一起吟咏、爵士乐和交响乐一起歌唱,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流行与古典就此渐渐模糊了界限。这确实是一场前无仅有的世界音乐盛宴,尤其是原本泾渭分明的东西方音乐,在这样的潮流中不断合作并趋于融合,面对这样的音乐“地球村”现象,我们又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去
期刊
琵琶是“民乐之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文曲,顾名思义,以抒情写景为主,曲调委婉、缠绵、悠扬动听。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的琵琶大套文曲,是琵琶文曲中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它原是五首独立的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李芳园将这五首小曲巧妙地结合而成一曲,分别更名为:《宫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最后整曲命名为《塞上曲》。“
期刊
摘要:睢宁“落子舞”起源于睢宁民间,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舞蹈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古老的舞种如何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该舞种的历史、起源、发展与创新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落子舞;历史及现状;保护与创新  中国分类号:J7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94-2  “变幻无人遐,每步皆风景。”古人用来形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并由此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地道的紫砂壶讲究的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中的圆与方,圆方互济,其实是儒道互补,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紫砂壶;圆;方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5-1  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思想的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艺术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艺术奇观,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动画、游戏等娱乐领域,人们关注的运动领域也逐渐开始引进新的技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中,科技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得到了世界观众的认可。本文以索契冬奥会为例,来介绍技术与艺术融合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变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剪纸文化起源很早,今天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所产生的剪纸文化也所有不同。平面设计和剪纸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传统文化和新兴设计碰撞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本文主要是以湘西苗族剪纸为例,探索出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进一步在平面设计中找出一条新领域。  关键词:剪纸;少数民族;苗族;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
摘要: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的建筑史发展影响深远,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继续研究、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徽派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本文就以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北广场室内装饰方案设计为例,分析徽派建筑在室内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徽文化;内设计;肥南站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用社会创新来满足社会需求,已被各国学者与不同机构相继提出,如何让设计更好地参与社会创新,让社区在文化和结构方面发生变化,增强社区群体的能力和资源,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为社区带来收获,是设计师们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以“酉歌行”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主线,用田野调查、影像记录等方式了解酉阳清泉村的人文特色,以当地特色产业青蒿为例,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