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阅读”的个性和共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要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执著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敢于立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新课标用较多的文字对阅读和个性作了说明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教学观点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应该趁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东风,推行个性化阅读,做个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的教师。
  “个性”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2)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建立在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个性化探索热情进而把握个性化作品内容及感情的阅读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个性化是个性化阅读的三要素。
  
  一、教师的个性化阅读
  
  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组织设计和引导既受自身经验的影响,也受一些客观因素——教学参考的影响。长久以来,一些教师把教学参考奉为圣经,习惯了从教参中寻找答案,忽视了自身对文本的钻研理解;不注意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变化的情况吸收新鲜的研究成果,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一种声音。在知识闭塞的时代,学生靠老师来传授知识,倒也未尝不可;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到文本的信息。一个教师如果还是固步自封,不能给学生以鲜活的知识,学生厌学语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时,学生对诗的末尾“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不理解,教参上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但学生还是感到隔膜,我就创设了一个情景,我说:“妈妈下岗了,靠打工赚钱供你读书,你却痴迷于游戏而彻夜不归,这时你妈妈会怎么样,她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看到祖国积贫积弱,满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理解了作者恨铁不成钢,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复杂感情。
  所以,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大胆地和学生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践主体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阅读是一个主要体现为心智活动的过程,真正完成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的活动参与才能实现。而学生的不同的文化积淀、性格习惯、社会阅历等形成的个性因素又直接影响着其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个性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这种解读也许幼稚、偏颇,但却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都应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有时就是因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化阅读理解,使教学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带来教学上的愉悦和成就感。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围绕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主题,有“礼教说”、“出妻说”、“恋子说”,但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焦母在家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化身,那么为何也同样是寡妇的刘兰芝的母亲却显得唯唯诺诺,体现不出封建家长的权威呢?而是刘兰芝的兄长成了一家之主。在‘三从四德’中有‘夫死从子’这一条,既然刘母听从儿子,那为何焦母不能听从焦仲卿呢?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礼教说’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议论纷纷。可以说,这个问题既道出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也道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在备课时的确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想到“礼教说”的权威性也就没有深入思考下去了。
  正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教学开辟了另一个天地。师生经过查阅资料、讨论争辩,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人物角色错位论,即焦仲卿是儿子与丈夫的角色错位,刘兰芝是媳妇与女佣的角色错位。
  经过这一堂课,学生能更深入研读文本,能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教学别有洞天。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解读作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个人探究创造的结果,是不可替代的、弥足珍贵的。在交流和争论中,师生双方都可以发现自己的偏颇和错误,然后加以纠正。经历了这样的感受思考、领悟过程,学生的阅读经验就会迅速丰富起来,阅读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三、教材文本的个性阅读
  
  教材是新课标、新理念的直接体现者,读出教材的个性进而根据教材个性,结合学生个性,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前提,课堂教学的支撑点应该体现在这里。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可以把它当成诗歌来解读,也可以解读为词、戏剧、散文等。如在上《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科技说明文时,我并没有把它当成说明文来上,而是设计情境,让学生将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
  
  四、个性化阅读中的共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强调个性,但是强调个性绝不意味着排斥共性。个性最终还是要归于共性。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一千个哈姆雷特”终究还是“哈姆雷特”。新课标提倡学生要“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是在强调这一点。
  比如《雷雨》教学中历来有一个焦点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挚的感情?以前人们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阶级矛盾,不存在真正的感情,周朴园是在玩弄劳动人民的感情,他虚伪、冷酷、丑恶,是批判、否定的对象。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人们能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认识、发现他,承认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也只是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寂寞而已,当他感觉到利益受到侵害时,便撕下虚伪的面具,显得那么自私冷酷。因此,周朴园现实中矛盾的表现,只能进一步说明他的虚伪、丑恶、冷酷、自私,而不能借着个性化的名义改变人们对他的评价。这就是阅读中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统一。
  教师的阅读个性与学生的阅读个性的关系是复杂的。毕竟两者的知识、阅历、理解、感悟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要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个性交叉越多,师生交流就越顺畅,反之,则是师生需要共同探究的。而这探究的时刻则是课堂上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的时刻,也是学生学习收获最大的时刻。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教学相长,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他文献
1774年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开幕时,《少年维特的烦恼》面世了,它像一块巨石扔进当时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的社会,激起层层波澜。一代人的心翻腾了.千千万万人的心里燃起炽烈的热情,许多人
【正】 现代意识向中国现代文学的浸润,无疑给传统的“反映论”“寓教于乐说”以极大的震撼,使文学的本原再次被提了出来。30年代的鲁迅处在新旧时代嬗递的交叉口,接受了西方
一、整体性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二十年代,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建立了有机体系统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理论的思想。三十年代末,贝塔朗菲从有机体生物学转向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的一般系统理论。学者们给系统所下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  尽管学者们提出的系统定义具体说法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不难看出,其中有三项是普遍的、本质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交际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的社会,它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体现了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广的含义。  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口语的特点是书面语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直接、最活跃、最频繁的交际
什么是朗读法?朗读法就是通过以朗读作为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外部感官和内部的大脑皮层,使之达到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能力,唤起情感,扩展思维,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时代离现在太久远,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生动的语言环境,存在着许多语言障碍。文章写作背景的遥远陌生,语音词义的发展衍化,语法句式的迥异多变等,使学生望文言文而却步,文言文甚至被学生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没有宏伟的题材,没有曲折的情节,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向读者展示的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这种生活平庸、琐碎,甚至还有些许卑微。而正是这样一种生活让我们真切
想象是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想象,属于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
分析对雄性激素的化学结构及生理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运动员以人为的不正当手段用雄性激素,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论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有利的环境。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
“春。女悲;秋,士悲。”(《毛诗正义》)秋天的凄严衰残易于触发寒士的情思,引起他们一种永恒的遗憾。而郁达夫却是恋秋的,他饱含深情.把秋天当作了知己。在寂静无人之时倾诉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