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它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等举措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坚持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4-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适时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和平手段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2]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确立,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产生了误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一定的挫折,走了一些弯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搞好制度建设。受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我国还是照搬了苏联模式,加上当时党和国家的制度很不健全,致使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得以发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改革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发展到基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制度化、体系化、具体化,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为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显著特点
  胡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具体制度中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从而保障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高度的人民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统一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制度,这一原则是由列宁最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将它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事实证明,民主集中制原则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时期,我们应加强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不能放弃它,但我们又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作出的规律性认识,同时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坚持效率与公平相兼顾
  为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
  为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提高效率,增添经济发展的活力,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进行过长时间的探索,最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摸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既能提高效率,增添活力,又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公平正义的理念。国家通过依靠逐步健全的法律制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坚强后盾;依靠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靠转移支付功能,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带领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7]因此,在当前阶段,要实现超出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公平是不现实的,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三)促进活力与秩序相统一
  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促进活力与秩序相统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长远发展。我国在着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依靠多样的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依靠健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利益协调和利益保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利和利益,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产生和巩固,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应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同样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一)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关键在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应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9]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我们应该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以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9.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4][5][9]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其他文献
摘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发现,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严重、信用意识缺乏等方面;外部环境欠缺、学校教育滞后、家庭教育乏力、自律意识较差、约束机制缺乏是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要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完善机制等方面寻找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危机;原因;
期刊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应当掌握教学模式的方向,而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知行统一的人才。当代出现的各种道德教育理论都只注意了增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的能力,分析寻找价值原则以及改变学校道德教育环境等方面,而忽视了实施行动的训练。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也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能有更好的实际效果,激发广大学生更大的积极性,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做一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面对当前严重的就业危机,给了人们反思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机会。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基础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时,应加强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促进创业教育。  关键词:个性化;就业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5-02  一、以个性化就业
期刊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侧重有很大的区别。探讨了GIS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GIS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GIS;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4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
期刊
摘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安全稳定常态化管理的选题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常态化;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0-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不良思潮的涌入,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理清思路、改革创新,完善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制,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理、高尚人格、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思想工作;高职院校;教育对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期刊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吸纳新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在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从而运用社会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更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After year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 found a new method which maybe will be more useful in learning English words. That is “turn the unknown to the know” — by means of the words
期刊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开启了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新的里程碑。在培养目标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体现与本科、专科类人才的差异,不仅要突出实践型、应用型,更要坚守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注重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高层次人才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环境资源问题是诱发战争的因素之一,而战争又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战争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推进建立和完善战争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战争;环境;伦理;资源;和平  中图分类号:D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2-02  一、战争  (一) 德国军事史学家克劳塞维茨在他写于1918—1930年的《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