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33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能创造性地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本文说明了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索了创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师;课堂;教育教学
  “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的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教育要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能创造性地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凸现出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新课改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可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创新性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所积累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扩展,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对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人们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成了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性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应从转变观念的高度出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自身的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志趣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2)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与观念,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习的灵感,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构建知识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它涉及知识地位的落实、训练强化等诸多问题。学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强调"学生本位"。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地位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由单纯的"系统讲授型"向"探究研究型"等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研究,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学生在一片自由的时空中飞翔,才会有创造和奇迹。创新意识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兴趣盎然、思维灵活的课件,教师通过知识演变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概念,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应试教育的束缚中,造成了学习的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挤压着,教师在整个的课堂中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教育方式养成了 “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传统,需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过于严肃,也不放任自流。其次要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创新并敢于创新。同时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中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技能就是培养创新的技术和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鼓励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动性,真实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提高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品格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而且每个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人格不尽相同,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不断地有所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文化墙、诗歌朗诵等,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活动能够补充书本上所缺乏的知识,从而极大地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只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用激情和智慧去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高健群.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 2009(1):34-35
  [3]薛彩欣.浅谈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4][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2
  [5]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5):21-25
  [6]林美玲.教育改革、教师倦怠与报酬[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1.125-14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必须要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于一体,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语文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得以突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就像向日葵一样,需要阳光的照耀,这阳光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上的关怀,还需要学生像向日葵般主动向太阳靠近,拥有面向太阳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如何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悦”读中飞扬呢?本文就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让一个孩子短时间内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是不可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在中职院校中设置有效的德育教学课堂,最大程度地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笔者根据目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教学模式出发,实事求是,对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相关探讨,在中职院校中把德育教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建立起自身完善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为社
编者按:自1983年世纪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纪以来,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转基因动植物在农业生产上的饮用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案例摘要】:  生命教育是特教主阵地要发挥奇效。小鑫从小患有自闭症和脑发育迟缓,刻板,暴怒,情绪化。针对小鑫生命的特征,参与到她世界里。引导和鼓励,让她获得安全感。采用:强化加深记忆,开展生命的榜样教育,设立争星班奖励机制,食物引导教育和灵活性训练等让生命教育更精细化。经过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小鑫会体验,掌握多项生活技能。爱生命,会生活,能生存。在爱滋润下,她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绚丽绽放。  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