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校教学的培养目标出发,在翻转课堂这个多环节相扣的系统中,分别对教学视频中的教师角色、实体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与线上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角色任务,指出高校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承担的职责分别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教师形象的扮演者,实体课堂的凝聚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网络技术的操作者、课程平台的使用者.阐明了高校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不同于中小学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并探讨了每个环节中教师的行动要领.
其他文献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庐剧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区域分布做了分析,探讨了庐剧艺术中花腔以及方言念白的地域特点.提出庐剧传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创作品质、完善传播体系、融入全域旅游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从《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内在相似性出发,结合明清科举制度的时代图景,从批判态度、批判方式和批判语言的研究视角切入,对明清两代逐渐走向深渊的晚期科举制度进行审视.在批判态度上,阐释了《儒林外史》为非彻底批判,《红楼梦》则是彻底批判;在批判方式上,论述了《儒林外史》采用逐个批判的方法,《红楼梦》更多的是对照批判;在批判语言上,分析了《儒林外史》偏向写实描写,《红楼梦》侧重于诗化叙述.最后得出结论:二文虽然在作者经历、空间地域、科举批评意识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对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来说,二者还存有诸多差别,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云”为高中生涯规划指导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内容,促生了生涯规划指导多样化实施,实现了生涯规划指导全方位数字化评价.在分析云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指导变革内外动因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变革的机遇,即基于云平台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建设、多模态应用和智能评价.要想抓住云时代的机遇,同时还需要在技术、制度、师资等方面建立更多的保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和延伸,昭示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向.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剖析及对“课程思政”建设着力点和契合点的简要分析,提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应着力于教育理念的真正确立、教育体系的适时调整、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大力提升,要从机制保障、资源开发、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等方面多管齐下,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方式,建立课程与思政的内在契合关系,使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育人效果.
基于深邃的传统文化视角和宽广的国际视阈,深入考察立德树人的理论溯源及内涵发展,深刻阐明立德树人符合政治发展规律、切合教书育人规律、契合大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固基铸魂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正位立身.从强化党的领导、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形成齐抓共管育人合力等四个方面,建构新时代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对新时代中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要.
期刊
通过对安徽历史文化名镇及其手绘地图的调研分析,从图形符号、图像符号、文字和色彩四个方面对安徽历史文化名镇手绘地图中的视觉要素进行整理和归纳,解析手绘地图中各视觉要素的叙事功能,并展开手绘地图叙事场景建构、叙事主题设定、叙事语境塑造的设计实践,提出安徽历史文化名镇手绘地图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结构、主题、织体和节奏,比较肖斯塔科维奇、哈默林和王羽佳的演奏音响,探究创作动机和创伤记忆,挖掘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演奏家“二度创作”后的音响特点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当代影响.在乐谱文本、音响文本和社会历史文本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互相联系中实现对于作品意义的整体把握和全面阐释.
从价值论视角来看,学生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得以满足而在主客体关系中成为价值主体,并形成对学习活动的价值意识,从而展现出优良学风的契合性、能动性和观念性等特征.高校中学生与教育者均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多重价值主体只有立足主体间性,通过平等交流和融合对话,满足主体间“共需”、形成主体间“共识”、实现主体间“共长”,才能破解其冲突与矛盾,促使多重价值主体顺利回归,有力推动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
党员和领导干部既要自身廉洁,更要教育督促子女清白做人,培育良好家风.其良好家风培育需要从中华传统优秀家训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晚清徽州人王茂荫名垂青史亦非只因其卓越的经济才华,更以廉政、謇谔、孝悌流传后世.在徽州重文崇儒的文风、重家训的家风以及王氏家族讲忠孝的门风等因素影响下,王茂荫遗留千字家训,其廉政奉公的治国之道、孝悌勤俭的齐家之法、砥品植学的立身之基,都为当今新时代领导干部家庭孕育时代家庭新风、铸牢家国情怀、打造廉政底色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