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不仅是有效的学习工具,也能够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将思维导图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串联相关知识点,同时起到复习和练习的作用。另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创造性。本次研究,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系统性阐述,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176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关注重点逐渐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变为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方法的作用迅速凸显。思维导图不仅能将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本身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工具,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串联,形成结构图。思维导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勇于锻炼心智,又称为心智图。经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思维导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开发,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更深层次的融合,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对教学方式的丰富;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汇总和逻辑梳理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将零散分布的知识梳理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则是指思维导图的不同表现方式,通过与教学设计中不同模块的结合,思维导图既可以是教学方式,也可以是趣味游戏的一部分。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主要指思维导图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预习拓展新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思维导图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回顾复习;而借助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
说到教学结构,主要包括导入、教授新课、课后总结三个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三个部分虽然在内容上相互联系,但在形式上却是相互分离的。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都是前后连贯的,新课的学习经常要以之前内容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重复学过的内容,以免学生忘记或想不起来使用;课后总结也是个难题,需要留足时间,带着学生一点点回忆、串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画图的方式对前后知识点进行串联,复习的内容、新学的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在思维导图上一目了然。教师就可以精简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节省下课堂时间,组织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想要复习之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用传统教学法的话,单独将乘法运算拿出来讲解就要占用半节课的时间,再来讲解新课,明显不够用,于是只能压缩复习时间,导致复习效果达不到预期,两种运算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式难以形成对比效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导入的设计,可以先将乘法运算简单复习,然后再在学习新课时,将其作为对比内容,放到新课旁边,教师既可以采用板书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这两种运算方式的理解。
2.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是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善,前后知识难以形成联动造成的。思维导图用于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将零散分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信息树,便于学生整合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节时,由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几何和代数两个部分进行了混编,“角”的概念以“三角形”的学习并不是连续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助学生复习“角”,然后再将“角”的概念迁移到“三角形”中去。学生感觉学习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本身较弱,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较慢;另一方面则是前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已经过去很久,经过长时间对代数运算的练习,记忆已经模糊,这个时候要记起前面学过的内容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利用前文内容完成后面新知识的学习。而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将两个知识串联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学习,将新知识与就旧知识整合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攻克教学难点。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辅助复习。不仅是在每节课的课后总结部分,通过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回顧和总结;而且是在一学期的期末时分,通过对整本书的树立和汇总,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对主干知识进行框架搭建,而且可以通过分层细化,将所有知识点都挂在一张结构图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着学生复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善思维导图,以达到复习效果。
结语
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受到各个学科教师的关注,也被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但对思维导图的系统性研究却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先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共通之处,然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价值,最后再基于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希望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小学数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文献
[1] 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9).
[2] 周梦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7,13(24): 142.
[3] 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22).
[4] 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176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关注重点逐渐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变为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方法的作用迅速凸显。思维导图不仅能将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本身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工具,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串联,形成结构图。思维导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勇于锻炼心智,又称为心智图。经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思维导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开发,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更深层次的融合,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对教学方式的丰富;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汇总和逻辑梳理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将零散分布的知识梳理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则是指思维导图的不同表现方式,通过与教学设计中不同模块的结合,思维导图既可以是教学方式,也可以是趣味游戏的一部分。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主要指思维导图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预习拓展新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思维导图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回顾复习;而借助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
说到教学结构,主要包括导入、教授新课、课后总结三个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三个部分虽然在内容上相互联系,但在形式上却是相互分离的。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都是前后连贯的,新课的学习经常要以之前内容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重复学过的内容,以免学生忘记或想不起来使用;课后总结也是个难题,需要留足时间,带着学生一点点回忆、串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画图的方式对前后知识点进行串联,复习的内容、新学的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在思维导图上一目了然。教师就可以精简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节省下课堂时间,组织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想要复习之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用传统教学法的话,单独将乘法运算拿出来讲解就要占用半节课的时间,再来讲解新课,明显不够用,于是只能压缩复习时间,导致复习效果达不到预期,两种运算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式难以形成对比效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导入的设计,可以先将乘法运算简单复习,然后再在学习新课时,将其作为对比内容,放到新课旁边,教师既可以采用板书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这两种运算方式的理解。
2.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是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善,前后知识难以形成联动造成的。思维导图用于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将零散分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信息树,便于学生整合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节时,由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几何和代数两个部分进行了混编,“角”的概念以“三角形”的学习并不是连续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助学生复习“角”,然后再将“角”的概念迁移到“三角形”中去。学生感觉学习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本身较弱,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较慢;另一方面则是前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已经过去很久,经过长时间对代数运算的练习,记忆已经模糊,这个时候要记起前面学过的内容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利用前文内容完成后面新知识的学习。而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将两个知识串联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学习,将新知识与就旧知识整合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攻克教学难点。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辅助复习。不仅是在每节课的课后总结部分,通过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回顧和总结;而且是在一学期的期末时分,通过对整本书的树立和汇总,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对主干知识进行框架搭建,而且可以通过分层细化,将所有知识点都挂在一张结构图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着学生复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善思维导图,以达到复习效果。
结语
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受到各个学科教师的关注,也被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但对思维导图的系统性研究却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先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共通之处,然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价值,最后再基于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希望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小学数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文献
[1] 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9).
[2] 周梦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7,13(24): 142.
[3] 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22).
[4] 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