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作为知识的一个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工具,课堂上的活动总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我们如何使用教材指明了方向,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就结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谈谈对教材处理的几点想法。
一、“主例”:从编写者的意图入手
新教材在编写时,设计了一个用小棒摆三角形的例子,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我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时,又学到了用师生的年龄来创设情境这种比较好的方法,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我就产生了困惑:是用年龄作为主例还是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呢?经过再三权衡,我决定还是采用年龄作为主例。原因有二:
一是用年龄作为主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遇到一位新老师来上课,肯定会产生好奇心,因此从年龄谈话导入,更符合学生内心的需求。如果选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虽然也是创设了情境,学生可能也会感兴趣,但这个情境毕竟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本身并没有这样的需求。
二是用年龄作为主例,可以讲到字母的取值范围。虽然本节课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不做要求,但是如果是用摆三角形的例子,往往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误的第一印象: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而用年龄作为主例,正好可以避免这一点,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外延。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用年龄作为主例有这样的优点,那教材为什么不采用呢?我认为作为教材,它必须要照顾到大部分地区,要具有普遍性。如果师生之间特别熟悉,还用猜年龄吗?当然是选用摆三角形更好一点。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可以的,但必须要建立在对教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是确认对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对教材进行改动。不能把改动教材当作一个目的,为了改动而改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简写”:从课堂的实效性入手
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教学这一内容时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二是让学生看书自学。
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我一开始备课时,对这部分的处理思路是:无论怎么样,这里都要安排学生去自学。但自学的效果之差却远远出乎我的预料,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太差了,还是我的教法存在问题呢?于是我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这几句话,发现这段话的概括性很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样的分析、概括、内化的能力。
这时有人建议:还是改成以前的人教版上的大段的文字叙述,再让学生自学,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教材之所以用这种呈现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体会出简写的方法,而并非是从大段的文字中去记住简写的方法。我们不能为了自学而自学,只重形式,而把教学目标扔在一边,那样可就真是穿新鞋走老路了。于是我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入手,决定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摘录部分课堂实录如下:
师:像这样的a×4、a×a,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生惊讶)
师:其实啊,这里有两种简写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简写成一个小圆点。(板书:4·a)读作“4乘 a”。(生齐读)
师:a×a你自己会写吗?试一试!(生写)
师:还有第二种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将×号省略不写。在心里面想想看,那a×4就写成什么了,不要说出来。(生思考)
师:看老师写的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板书:4a)
生:不一样,我想的是a4,你写成了4a。
师:(加重语气)这里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学会了吗?a×5可以简写成什么呢?(生:5a)
师:如果a×a省略乘号又该怎么写呢?(生:aa)
师:一般不写成aa的形式,因为我们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写法!这种更高级的写法是什么呢?请你们从书上去找找答案,你能学会吗?(生看书自学)
……
师:两种方法比一比,你认为哪一种更简便一些?
生:省略×号。
……
我认为这样处理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帮学生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采用讲解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简写的方法有两种。这样可以帮学生定好一个大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分别教学这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方法,从而说明平时我们一般采用省略乘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果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即使少部分学生学会了,那也只是停留在模仿的知识层次上。
第二,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在讲解中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脉搏,找准了学生的新旧知识矛盾的激发点。先让学生想一想a×a省略乘号后可写成什么样子,学生按常规的思路认为肯定要写成aa,但教师又话锋一转,说不写成aa,这时就形成了矛盾。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另外的写法,学生带着目的去找,指向性强,当然比单纯地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的效果要好。
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往往怕用讲解法,无论是什么结论都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来,以为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其实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一切从实效性出发,有时“讲讲”又何妨!
三、“练习”: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练习可分成两种:一是在新授环节之后进行及时练习;二是在课的末尾进行集中练习,而最难处理的要数第二种了。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后十五分钟,而这时通常都是练习的时间。那怎样才能避免练习的枯燥无味,提高练习的效率呢?重点应放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上来。
通过对该课练习题的分析,我发现练习的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二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于是我把该课的练习题捏合在一起,创设了一个“行车”的情境。具体设计如下: 师: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是来自哪个学校的?滨湖小学在江都的什么地方呢?想不想认识一下?(出示右图)从江都到邵伯,大约是12千米(显示:12千米)。从邵伯到杨庄是多少千米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就用x千米来表示(显示:x千米)。
师:那么从杨庄到滨湖的距离,还能不能用x来表示啊?为什么?对。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量我们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出示:江都到杨庄的路程是( )千米。)
……
师:这么远的距离,肯定要坐车了。(屏幕出示:江都到滨湖票价每人5元,现在有a人从江都到滨湖,一共要( )元呢?)
生:5a。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说思路)
师:原来5a里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呢!当a=10时,一共要多少元呢?
师:现在有一辆汽车从江都出发了!(演示:从江都出发时,一共有15人,到邵伯,下去了一些人;到杨庄,又上来了一些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你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表示出来吗?自己写一写!
生1:15-x+y。生2:15-x+b。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你们判断式子对错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现在不知道上车的人和下车的人是否一样多,所以不能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师:如果到了滨湖,现在车上还有15人,那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上车的人数和下车的人数是一样多的。
师:(小结)现在大家都知道从江都到滨湖怎么走了吧,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滨湖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到滨湖小学找徐老师哟!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达到练习的效果。关键一点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成”:有预设才会更精彩
生成,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有了它课堂教学才会更精彩。要想课上有生成,就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估计,从教材中挖掘可以生成的素材,只有教师课前的深入研究,才会有课上不经意间的挥洒自如。
我在备这一课时,也把练习的第1题也作为生成的激发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a×c 1×x x×x
首先学生练习并汇报。
师:写这一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我们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
师:你们注意到了1×x=1x吗?同意这种写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我写的是x。)
师:你为什么写成x呢?(学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分析的,另一种是看到书上的)
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第106页最后一行。
师:你们看,正是由于这几位同学的细心观察,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高级简写方法,咱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呀?(生鼓掌)
教学过程虽然算不上精彩,但是却把这道练习题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标。现在的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就为教师的创造性使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必要时突破教材,甚至给教材动动手术。
怎样给教材动刀子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再将教材展现给学生。当然我们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体现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思想。要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所以要想给教材动刀子,必须是确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才可以,绝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去给教材动刀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真正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责编 金 铃)
一、“主例”:从编写者的意图入手
新教材在编写时,设计了一个用小棒摆三角形的例子,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我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时,又学到了用师生的年龄来创设情境这种比较好的方法,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我就产生了困惑:是用年龄作为主例还是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呢?经过再三权衡,我决定还是采用年龄作为主例。原因有二:
一是用年龄作为主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遇到一位新老师来上课,肯定会产生好奇心,因此从年龄谈话导入,更符合学生内心的需求。如果选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虽然也是创设了情境,学生可能也会感兴趣,但这个情境毕竟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本身并没有这样的需求。
二是用年龄作为主例,可以讲到字母的取值范围。虽然本节课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不做要求,但是如果是用摆三角形的例子,往往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误的第一印象: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而用年龄作为主例,正好可以避免这一点,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外延。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用年龄作为主例有这样的优点,那教材为什么不采用呢?我认为作为教材,它必须要照顾到大部分地区,要具有普遍性。如果师生之间特别熟悉,还用猜年龄吗?当然是选用摆三角形更好一点。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可以的,但必须要建立在对教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是确认对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对教材进行改动。不能把改动教材当作一个目的,为了改动而改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简写”:从课堂的实效性入手
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教学这一内容时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二是让学生看书自学。
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我一开始备课时,对这部分的处理思路是:无论怎么样,这里都要安排学生去自学。但自学的效果之差却远远出乎我的预料,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太差了,还是我的教法存在问题呢?于是我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这几句话,发现这段话的概括性很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样的分析、概括、内化的能力。
这时有人建议:还是改成以前的人教版上的大段的文字叙述,再让学生自学,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教材之所以用这种呈现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体会出简写的方法,而并非是从大段的文字中去记住简写的方法。我们不能为了自学而自学,只重形式,而把教学目标扔在一边,那样可就真是穿新鞋走老路了。于是我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入手,决定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摘录部分课堂实录如下:
师:像这样的a×4、a×a,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生惊讶)
师:其实啊,这里有两种简写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简写成一个小圆点。(板书:4·a)读作“4乘 a”。(生齐读)
师:a×a你自己会写吗?试一试!(生写)
师:还有第二种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将×号省略不写。在心里面想想看,那a×4就写成什么了,不要说出来。(生思考)
师:看老师写的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板书:4a)
生:不一样,我想的是a4,你写成了4a。
师:(加重语气)这里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学会了吗?a×5可以简写成什么呢?(生:5a)
师:如果a×a省略乘号又该怎么写呢?(生:aa)
师:一般不写成aa的形式,因为我们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写法!这种更高级的写法是什么呢?请你们从书上去找找答案,你能学会吗?(生看书自学)
……
师:两种方法比一比,你认为哪一种更简便一些?
生:省略×号。
……
我认为这样处理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帮学生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采用讲解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简写的方法有两种。这样可以帮学生定好一个大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分别教学这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方法,从而说明平时我们一般采用省略乘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果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即使少部分学生学会了,那也只是停留在模仿的知识层次上。
第二,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在讲解中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脉搏,找准了学生的新旧知识矛盾的激发点。先让学生想一想a×a省略乘号后可写成什么样子,学生按常规的思路认为肯定要写成aa,但教师又话锋一转,说不写成aa,这时就形成了矛盾。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另外的写法,学生带着目的去找,指向性强,当然比单纯地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的效果要好。
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往往怕用讲解法,无论是什么结论都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来,以为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其实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一切从实效性出发,有时“讲讲”又何妨!
三、“练习”: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练习可分成两种:一是在新授环节之后进行及时练习;二是在课的末尾进行集中练习,而最难处理的要数第二种了。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后十五分钟,而这时通常都是练习的时间。那怎样才能避免练习的枯燥无味,提高练习的效率呢?重点应放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上来。
通过对该课练习题的分析,我发现练习的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二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于是我把该课的练习题捏合在一起,创设了一个“行车”的情境。具体设计如下: 师: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是来自哪个学校的?滨湖小学在江都的什么地方呢?想不想认识一下?(出示右图)从江都到邵伯,大约是12千米(显示:12千米)。从邵伯到杨庄是多少千米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就用x千米来表示(显示:x千米)。
师:那么从杨庄到滨湖的距离,还能不能用x来表示啊?为什么?对。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量我们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出示:江都到杨庄的路程是( )千米。)
……
师:这么远的距离,肯定要坐车了。(屏幕出示:江都到滨湖票价每人5元,现在有a人从江都到滨湖,一共要( )元呢?)
生:5a。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说思路)
师:原来5a里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呢!当a=10时,一共要多少元呢?
师:现在有一辆汽车从江都出发了!(演示:从江都出发时,一共有15人,到邵伯,下去了一些人;到杨庄,又上来了一些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你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表示出来吗?自己写一写!
生1:15-x+y。生2:15-x+b。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你们判断式子对错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现在不知道上车的人和下车的人是否一样多,所以不能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师:如果到了滨湖,现在车上还有15人,那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上车的人数和下车的人数是一样多的。
师:(小结)现在大家都知道从江都到滨湖怎么走了吧,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滨湖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到滨湖小学找徐老师哟!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达到练习的效果。关键一点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成”:有预设才会更精彩
生成,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有了它课堂教学才会更精彩。要想课上有生成,就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估计,从教材中挖掘可以生成的素材,只有教师课前的深入研究,才会有课上不经意间的挥洒自如。
我在备这一课时,也把练习的第1题也作为生成的激发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a×c 1×x x×x
首先学生练习并汇报。
师:写这一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我们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
师:你们注意到了1×x=1x吗?同意这种写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我写的是x。)
师:你为什么写成x呢?(学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分析的,另一种是看到书上的)
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第106页最后一行。
师:你们看,正是由于这几位同学的细心观察,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高级简写方法,咱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呀?(生鼓掌)
教学过程虽然算不上精彩,但是却把这道练习题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标。现在的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就为教师的创造性使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必要时突破教材,甚至给教材动动手术。
怎样给教材动刀子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再将教材展现给学生。当然我们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体现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思想。要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所以要想给教材动刀子,必须是确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才可以,绝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去给教材动刀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真正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