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教材动刀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作为知识的一个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工具,课堂上的活动总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我们如何使用教材指明了方向,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就结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谈谈对教材处理的几点想法。
  一、“主例”:从编写者的意图入手
  新教材在编写时,设计了一个用小棒摆三角形的例子,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我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时,又学到了用师生的年龄来创设情境这种比较好的方法,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我就产生了困惑:是用年龄作为主例还是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呢?经过再三权衡,我决定还是采用年龄作为主例。原因有二:
  一是用年龄作为主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遇到一位新老师来上课,肯定会产生好奇心,因此从年龄谈话导入,更符合学生内心的需求。如果选用摆三角形作为主例,虽然也是创设了情境,学生可能也会感兴趣,但这个情境毕竟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本身并没有这样的需求。
  二是用年龄作为主例,可以讲到字母的取值范围。虽然本节课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不做要求,但是如果是用摆三角形的例子,往往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误的第一印象: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而用年龄作为主例,正好可以避免这一点,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外延。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用年龄作为主例有这样的优点,那教材为什么不采用呢?我认为作为教材,它必须要照顾到大部分地区,要具有普遍性。如果师生之间特别熟悉,还用猜年龄吗?当然是选用摆三角形更好一点。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是可以的,但必须要建立在对教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是确认对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对教材进行改动。不能把改动教材当作一个目的,为了改动而改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简写”:从课堂的实效性入手
  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教学这一内容时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二是让学生看书自学。
  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我一开始备课时,对这部分的处理思路是:无论怎么样,这里都要安排学生去自学。但自学的效果之差却远远出乎我的预料,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太差了,还是我的教法存在问题呢?于是我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这几句话,发现这段话的概括性很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样的分析、概括、内化的能力。
  这时有人建议:还是改成以前的人教版上的大段的文字叙述,再让学生自学,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教材之所以用这种呈现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体会出简写的方法,而并非是从大段的文字中去记住简写的方法。我们不能为了自学而自学,只重形式,而把教学目标扔在一边,那样可就真是穿新鞋走老路了。于是我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入手,决定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摘录部分课堂实录如下:
  师:像这样的a×4、a×a,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生惊讶)
  师:其实啊,这里有两种简写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简写成一个小圆点。(板书:4·a)读作“4乘 a”。(生齐读)
  师:a×a你自己会写吗?试一试!(生写)
  师:还有第二种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将×号省略不写。在心里面想想看,那a×4就写成什么了,不要说出来。(生思考)
  师:看老师写的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板书:4a)
  生:不一样,我想的是a4,你写成了4a。
  师:(加重语气)这里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学会了吗?a×5可以简写成什么呢?(生:5a)
  师:如果a×a省略乘号又该怎么写呢?(生:aa)
  师:一般不写成aa的形式,因为我们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写法!这种更高级的写法是什么呢?请你们从书上去找找答案,你能学会吗?(生看书自学)
  ……
  师:两种方法比一比,你认为哪一种更简便一些?
  生:省略×号。
  ……
  我认为这样处理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帮学生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采用讲解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简写的方法有两种。这样可以帮学生定好一个大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分别教学这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方法,从而说明平时我们一般采用省略乘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果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即使少部分学生学会了,那也只是停留在模仿的知识层次上。
  第二,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在讲解中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脉搏,找准了学生的新旧知识矛盾的激发点。先让学生想一想a×a省略乘号后可写成什么样子,学生按常规的思路认为肯定要写成aa,但教师又话锋一转,说不写成aa,这时就形成了矛盾。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另外的写法,学生带着目的去找,指向性强,当然比单纯地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的效果要好。
  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往往怕用讲解法,无论是什么结论都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来,以为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其实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一切从实效性出发,有时“讲讲”又何妨!
  三、“练习”: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练习可分成两种:一是在新授环节之后进行及时练习;二是在课的末尾进行集中练习,而最难处理的要数第二种了。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后十五分钟,而这时通常都是练习的时间。那怎样才能避免练习的枯燥无味,提高练习的效率呢?重点应放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上来。
  通过对该课练习题的分析,我发现练习的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二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于是我把该课的练习题捏合在一起,创设了一个“行车”的情境。具体设计如下:   师: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是来自哪个学校的?滨湖小学在江都的什么地方呢?想不想认识一下?(出示右图)从江都到邵伯,大约是12千米(显示:12千米)。从邵伯到杨庄是多少千米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就用x千米来表示(显示:x千米)。
  师:那么从杨庄到滨湖的距离,还能不能用x来表示啊?为什么?对。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量我们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出示:江都到杨庄的路程是( )千米。)
  ……
  师:这么远的距离,肯定要坐车了。(屏幕出示:江都到滨湖票价每人5元,现在有a人从江都到滨湖,一共要( )元呢?)
  生:5a。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说思路)
  师:原来5a里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呢!当a=10时,一共要多少元呢?
  师:现在有一辆汽车从江都出发了!(演示:从江都出发时,一共有15人,到邵伯,下去了一些人;到杨庄,又上来了一些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你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表示出来吗?自己写一写!
  生1:15-x+y。生2:15-x+b。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你们判断式子对错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现在不知道上车的人和下车的人是否一样多,所以不能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师:如果到了滨湖,现在车上还有15人,那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上车的人数和下车的人数是一样多的。
  师:(小结)现在大家都知道从江都到滨湖怎么走了吧,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滨湖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到滨湖小学找徐老师哟!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达到练习的效果。关键一点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成”:有预设才会更精彩
  生成,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有了它课堂教学才会更精彩。要想课上有生成,就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估计,从教材中挖掘可以生成的素材,只有教师课前的深入研究,才会有课上不经意间的挥洒自如。
  我在备这一课时,也把练习的第1题也作为生成的激发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a×c 1×x x×x
  首先学生练习并汇报。
  师:写这一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当字母和数相乘的时候,如果把×号省略不写,我们一定要将数放在字母的前面。
  师:你们注意到了1×x=1x吗?同意这种写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我写的是x。)
  师:你为什么写成x呢?(学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分析的,另一种是看到书上的)
  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第106页最后一行。
  师:你们看,正是由于这几位同学的细心观察,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高级简写方法,咱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呀?(生鼓掌)
  教学过程虽然算不上精彩,但是却把这道练习题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标。现在的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就为教师的创造性使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必要时突破教材,甚至给教材动动手术。
  怎样给教材动刀子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再将教材展现给学生。当然我们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体现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思想。要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所以要想给教材动刀子,必须是确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才可以,绝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去给教材动刀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真正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听了不少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开课、观摩课以及教研课(包括网上教研),发现有些教师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的把握有较大的偏差和缺失。为了改变现状,我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进行“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用专家的观点细解读,依专题的研讨来实践,按专门的理论鉴效果”的具体解读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偏差较大  无论在校际教研
期刊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与重要保证。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呢?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知识后,学生对二者还是有些混淆,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呢?那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更要发现事物之
期刊
即时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生命力的主要评价形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的处理,即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续学习的行为。因此,课堂中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因其鲜明的随机、瞬时特性,成为及时调控教学、激励引导学生的“导航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即时评价,使它真正成为精彩课堂的“导航仪”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师(谈话导入):过几天我们班要举行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老师想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活动一:个人绘画,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页,举手说说书上有哪些水果,把你最喜欢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每节内容都配有大量形象、生动、直观、极富儿童情趣的情景插图。这些情景图紧扣教材内容,构思新颖直观、生动有趣,富有启迪性,不仅使教材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情趣横生,而且注重以图代文,简明直观;它不仅是数学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第二语言”。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情景图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认知价值,引导学生与情
期刊
学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市里的优课评比活动,选择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学校教研组参与了整个磨课过程。而尤其引起笔者关注的是,两次试教中课堂导入方式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引发了笔者对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的思考。现将两种导入描述如下: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天平称图,天平的左边放置2个重x克的物体和1个重y克的物体,右边放重15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期刊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学习中,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内容学习中,通过大量解决问题的活动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关于策略的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理解策略的意义是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策略与
期刊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不
期刊
案例背景:   传统教学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课前围绕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有效地预习。为此,笔者围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在校级数学赛课中做了一次尝试,执教“认识比”一课。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新中国的生日刚刚过去,你知
期刊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的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思维规律,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思维训练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直观操作,启迪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具体、形象思维占很大优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的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