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上我们习惯于把资本分为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但对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与一般社会属性谈之较少。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两种属性入手浅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资本的应持态度,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资本;生产关系;环境危机;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10-02
资本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性原则,是一种必须加以正视的客观物质力量。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资本,尤其是必须对资本的社会属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资本的构成
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1] 这种特殊的以太就是资本,既然资本具有如此魔力,那么资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马克思指出:“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2] 因此资本有双重内涵: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物质生产要素是资本的载体,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本质。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只有被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中介”之后,才能成其为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因此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是资本的本质,也是资本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逻辑前提。
传统上我们习惯于把资本分为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然而,对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属性做进一步的解析,正确认识和定位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本经济属性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资本这种复杂的社会生产关系可以界定为特殊社会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两个层面”,“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就是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特殊社会属性”,“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般社会属性,可以界定为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的关系”[3]。
在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资本从一种社会生产的萌芽因素成长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性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生产形式,始终存在着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的资本的区分;也包含着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与一般社会属性的区分。只不过包含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前的社会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所以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在资本的构成因素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二、限制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
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正是这一特殊社会集团无法餍足的财富欲望,驱使他们对雇佣劳动者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这正是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的体现,是资本能够实现增值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家必然会把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使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从而产生剩余价值。
然而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而劳动对象的最直接来源就是自然资源。因此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欲望,资本家仅仅剥削雇佣劳动者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盘剥自然。“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4] 。这仅仅是因为自然资源“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强度,不增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5] 。这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资本对自身增值的永不餍足的欲望一方面造成了工人“自身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退化;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家不断的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因此资本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种变化中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是功不可没的,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是直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的,“它与资本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直接相关,即同劳动过程的效率直接相关”[3] 。因此之故其对于人类具有一种生存论的意义。
但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并非天然就是资本的物质生产要素,只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们所遭遇的“社会生产关系”使它们成为了资本的物质生产要素。而这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生产要素只有通过被资本所支配,从而纳入到资本运行轨道之后,才成为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6] 。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对人类生存论根基的建基作用,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有被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中介”后才能成为现实。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类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但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全国而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因此为了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在中国搞市场经济,一定要厘清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与一般社会属性的关系。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属性中的特殊社会属性。但中国毕竟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资本作为一种物质生产要素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限制资本中利用资本,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本意。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资本的应持态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马克思说:“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 [7] 这种情况还造成了工人自身自然的退化,“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除了劳动者“自身自然”的问题之外,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外部自然”退化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鉴于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是剩余价值的的根本来源,而自然环境又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所以资本为了实现增值必然会无情的剥削劳动者,造成人的“精神生态”的退化;并且疯狂的掠夺外部自然,造成“日益腐败的自然界”。只有斩断资本增值的主线——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才能解放雇佣劳动者的“精神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由于在中国现阶段实行的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此情形之下资本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已经融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并且中国还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和国体的不同,决定了中国能够对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特殊社会属性进行有效限制,同时我们强调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
因为资本对“外部自然”的破坏与对工人“自身自然”的破坏是一个并行不悖的客观过程。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说来:我们首先应该把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与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分开,在限制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条件下,利用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实现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并不具有剥削的本性,在中国吸收、引进、改造的条件下能够“为我所用”,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我们应该厘清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两种属性: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它虽然不能够创造价值,但对于价值的创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而对于作为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中国应坚决予以遏制,因为它破坏了工人的“自身自然”,使工人精神委靡,缺乏“自我意识”,这一方面把社会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敌对力量,另一方面把个人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破坏力量,导致人对自然的无情破坏与掠夺;同时由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劳动者就到被资本主义广告所支配的“异化消费”中去寻找自由,使生态危机进一步“雪上加霜”。
但是中国现阶段所要做的并不是去“消灭”资本,以解决生态危机,而是如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发挥出资本伟大“文明”作用、促进中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由资本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解的前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因此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可能的。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5.
[3]杨继瑞.资本二重性的思考与解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4.
[6]鲁品越.社会主义对资本力量:驾驭与导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0-4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120.[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关键词:资本;生产关系;环境危机;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10-02
资本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性原则,是一种必须加以正视的客观物质力量。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资本,尤其是必须对资本的社会属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资本的构成
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1] 这种特殊的以太就是资本,既然资本具有如此魔力,那么资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马克思指出:“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2] 因此资本有双重内涵: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物质生产要素是资本的载体,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本质。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只有被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中介”之后,才能成其为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因此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是资本的本质,也是资本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逻辑前提。
传统上我们习惯于把资本分为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然而,对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属性做进一步的解析,正确认识和定位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本经济属性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资本这种复杂的社会生产关系可以界定为特殊社会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两个层面”,“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就是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特殊社会属性”,“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般社会属性,可以界定为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的关系”[3]。
在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资本从一种社会生产的萌芽因素成长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性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生产形式,始终存在着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的资本的区分;也包含着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与一般社会属性的区分。只不过包含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前的社会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所以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在资本的构成因素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二、限制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
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正是这一特殊社会集团无法餍足的财富欲望,驱使他们对雇佣劳动者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这正是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的体现,是资本能够实现增值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家必然会把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使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从而产生剩余价值。
然而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而劳动对象的最直接来源就是自然资源。因此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欲望,资本家仅仅剥削雇佣劳动者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盘剥自然。“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4] 。这仅仅是因为自然资源“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强度,不增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5] 。这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资本对自身增值的永不餍足的欲望一方面造成了工人“自身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退化;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家不断的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因此资本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种变化中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是功不可没的,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是直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的,“它与资本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直接相关,即同劳动过程的效率直接相关”[3] 。因此之故其对于人类具有一种生存论的意义。
但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并非天然就是资本的物质生产要素,只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们所遭遇的“社会生产关系”使它们成为了资本的物质生产要素。而这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生产要素只有通过被资本所支配,从而纳入到资本运行轨道之后,才成为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6] 。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对人类生存论根基的建基作用,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有被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中介”后才能成为现实。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类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但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全国而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因此为了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在中国搞市场经济,一定要厘清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与一般社会属性的关系。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资本社会生产关系属性中的特殊社会属性。但中国毕竟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资本作为一种物质生产要素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限制资本中利用资本,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本意。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资本的应持态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马克思说:“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 [7] 这种情况还造成了工人自身自然的退化,“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除了劳动者“自身自然”的问题之外,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外部自然”退化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鉴于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是剩余价值的的根本来源,而自然环境又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所以资本为了实现增值必然会无情的剥削劳动者,造成人的“精神生态”的退化;并且疯狂的掠夺外部自然,造成“日益腐败的自然界”。只有斩断资本增值的主线——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才能解放雇佣劳动者的“精神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由于在中国现阶段实行的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此情形之下资本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已经融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并且中国还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和国体的不同,决定了中国能够对资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特殊社会属性进行有效限制,同时我们强调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
因为资本对“外部自然”的破坏与对工人“自身自然”的破坏是一个并行不悖的客观过程。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说来:我们首先应该把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与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分开,在限制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条件下,利用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实现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并不具有剥削的本性,在中国吸收、引进、改造的条件下能够“为我所用”,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我们应该厘清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两种属性: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它虽然不能够创造价值,但对于价值的创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应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而对于作为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中国应坚决予以遏制,因为它破坏了工人的“自身自然”,使工人精神委靡,缺乏“自我意识”,这一方面把社会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敌对力量,另一方面把个人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破坏力量,导致人对自然的无情破坏与掠夺;同时由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劳动者就到被资本主义广告所支配的“异化消费”中去寻找自由,使生态危机进一步“雪上加霜”。
但是中国现阶段所要做的并不是去“消灭”资本,以解决生态危机,而是如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发挥出资本伟大“文明”作用、促进中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由资本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解的前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因此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可能的。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5.
[3]杨继瑞.资本二重性的思考与解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4.
[6]鲁品越.社会主义对资本力量:驾驭与导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0-4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120.[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