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角度看语文教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构成语文教学系统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零乱无序”的状态。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但写作教材的缺陷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正如2017年西南大学教授荣维东在首届博鳌生态语文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上所说,写作教学的困境很可能源于其理论知识的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状况,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写作课程目标取向一直“重表达、轻交流”所导致。
  历来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合为一本。语文教材,既是阅读教材,又是写作教材。那么,语文教材作为写作教材有哪些不足呢?2016年,部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出版。目前,我们已经用了七、八年级四册。我从写作教学运用的实际情况看,语文教材之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泛”而不“专”
  从新教材培训(王本华讲座)中,我们了解到“新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又尽可能自成体系”,而不是“阅读内容”尽量与“写作专题”配合。这种以“阅读”为轴心的编排观决定了它作为写作教材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宽泛、散乱,难成体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写作训练无系统。《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杂乱无章, 就会陷入混乱,得不到成效。新教材作文训练涉及到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实用文(消息、通讯、演讲稿等)。从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来看,七年级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写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二是改编式写作;三是作文程式学习。从使用的七、八年级教材来看,写人、叙事与写景这三类最常用的记叙文体在七、八年级四册教材中各有涉猎,但无训练系列。叙事与写景作文指导各自仅安排了一次,写人指导七、八年级各安排一次,共两次。这种安排谈不上系统。文体训练缺乏系统性,这难免使得老师教不得法,学生写不得要领。
  其次,专题设计无序列。语文教材在写作方面一直难以整理出富有逻辑性的知识序列,新教材亦如此。如七年級上册第四单元写作专题《思路要清晰》中讲整体构思时谈到“要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而关于“文章的整体结构”知识点前面没有讲解,直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专题《学习仿写》中才谈到“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专题是《如何突出中心》,前面缺乏“如何确定中心”的指导。而这些往往是学生的写作知识的盲点。因此,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
  第三,写作知识碎片化。本套教材中,写作专题设计的知识点往往是在该单元四篇文章中各自撷取一点,过于零散。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专题是《学习抒情》,写作指导中就以四篇课文为例,介绍了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简述了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但对于怎样在一篇文章中抒情,讲得并不具体。再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就包括了多个知识点:设置线索、安排详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这种碎片化的提示,与其说指导,不如说是知识点介绍。对于学生作文成篇指导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说没有效果。
  二、有“范”无“例”
  这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是同类文章中的典范,这毋庸置疑。但从写作教学的角度看,对于初中生,好文章,不一定是很合适的写作例文。
  一是部分文章的内容、主题相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精神世界而言过于“高远”,不适合模仿。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有如下阐述: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邓稼先》中,“邓嫁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不妨细细揣摩,写作时尝试模仿。
  这些示例感情之强烈、蕴含之深厚,表达之精美,非一般中学生作文能模仿。再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专题是学习演讲稿。这一单元四篇阅读为《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虽均是演讲稿,但演讲内容深邃,表达形式灵活复杂,与学生能表达的题材相去甚远,其写法也不易模仿。所以这些文章都只能供学生欣赏,并不适合用作学生仿写演讲稿的范例。
  二是阅读教材与写作训练要求不符。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要求写小传,而本单元阅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是两篇回忆性散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分别节选自《托尔斯泰》《居里夫人传》这些大部头传记,单独看这两篇文章传记特色并不明显,学生习作小传没有例文。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写人要抓住特点》,可是本单元阅读并没有典型范例。写作专题中设计了几位名人的漫画肖像,引导学生观察。而根据这次写作专题的理论阐述,最好的示例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此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极力描写他眼睛的犀利、深邃。作者驰骋想象,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语言生动形象,典雅优美,实在是一篇学习外貌描写的典例。
  三是阅读内容与作文训练题材脱离。这表现在写作题目的设计与单元阅读主题相去甚远。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通过描绘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来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以本单元四篇写动物的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拟出的写作实践有三个:以“书包”为话题作文、《餐桌前的谈话》、以“走出校园”为话题,意在运用以上方法,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训练内容完全与动物无关。这种从描写动物的文章中提炼出来的写作技巧,用于训练初中生写作其它题材的文章,湮没了阅读选文的示范价值。   四是没有范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组古文,这单元写作专题《学写读后感》,就没有读后感范文。
  三、编排不当
  语文课本以“阅读主题”为编排体系,这种编排对于写作教学并不科学。
  一是写作知识交错。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说到“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然后以《散步》为例,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填写该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五单元《思路要清晰》说到“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然后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以表格的形式,填写该文写作思路。这两次知识点有交叉之处。
  二是写作训练错时。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都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典范,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观察自然景物带有浓厚童趣,是训练写景的良机。可《学习描写景物》这一作文训练却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组写景古文之后。虽然这次写作指导还是以前面的几篇现代文为例,但已时过境迁,错失良机。
  三是指导欠缺。新教材的每一次作文专题设计程序基本上都是先总结本单元阅读教材的写作靓点,再并列出三个题目,每个题目拟两三点写作提示。但整个写作专题并没有对给出题目做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以上这些不足,加上长期以来“文无定法”“文成而法定”的写作观念占据着人们的主导思想,导致了大部分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时无所适从、茫然无为。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未来的语文教材有着以下向往:
  一、写作训练真正的自成体系。部编教材阅读训练主题鲜明、知识成序列,连朗读技巧也有很明确的层次安排。而作为写作这一语文的半壁江山,却仍然处于模糊、笼统的状态。“文无定法”“文成而法定”是相对于有较高写作素养的人而言,它不应该成为初中生写作指导思想的主流。我们应从“千变万化”写作技巧中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写作的规律。“写作”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也是“写作”教材,应充分体现其“教材”的价值,有著严格意义上的写作体系:知识点明确,训练系统三年一贯且层级分明,实施策略至少让教师能一目了然……,以此增强教材在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那么,即使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只是“教教材”,也不至于零乱无为。
  根据初中生写作的需要,仅记叙文训练来看,我认为语文教材应明确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七个方面的写作知识点。
  作文常见结构:横式结构、纵式结构。作文结构,是文章的框架,就像楼房框架结构一样,是学生作文雏形形成的基础。这些结构,教材有很精当的范例,如横式结构典范:《春》《雨的四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三篇文章总分总结构鲜明;纵式结构的范例:《阿长与〈山海经〉》《再塑生命的人》《藤野先生》《背影》《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猫》《窃读记》,这些文章主题部分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大部分都有一条明显的情感或心理变化线索。借鉴这些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搭建作文框架。
  结构紧凑技巧:如一线贯穿法,这方面示例有《灯笼》《背影》《猫》,它们分别以物、以人、以情感为线索,将文章的各部分紧密的贯穿起来。这种方法易懂好学,是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突出中心的重要技巧。
  布局精致技巧:如伏笔、铺垫、照应、开头、结尾、过渡、点题等方面技巧,这些是在成篇训练的基础上局布上的构思,尤如一块素布上勾花点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众多技巧综合运用的典范。
  情节曲折技巧:如一波三折方法、欲扬先抑方法等。前者例文如《社戏》《散步》《两棵桃树》,后者例文如《阿长与〈山海经〉》、《列夫·托尔斯泰》等。
  表达方式技巧:如描写上,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常见人物描写知识,有正面与侧面描写方法;有对比写人、细节写人方法;有抒情、议论技巧等。
  常见的叙述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
  语言出彩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从以上七个方面构建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至复杂的训练序列,让学生作文有一个从普通到精致的训练过程。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目标明确,教有方向。学生学写作时,才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有法可循。
  二、提供有梯度的典范作品。有人说,语文教材就是名家作品集。这话不无道理。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选文大多出自“大家”之手,有着一般作品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但是语文教材不应仅仅只是供人欣赏的“作品集”,它还应是“教材”。不仅是阅读教材,它也理当是学生的写作教材。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而名家之作其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是初中生,甚至是一般成年人都无法模仿的。纵观几十年来学生佳作,能有名作风范的可谓寥寥?因此,教材除了选择名家大作外,还应该选用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凡人小作”,作为学生习作的例文。
  三、向交际语境作文发展。语文教材即使建立起严格意义的写作体系,也还只是解决了“怎么写”的技术问题,而无法解决学生“不愿写”“写什么”的困境。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它重点关注学生“为什么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深层次的问题[1]。“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生活表达的需求,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变学生不愿写到主动写,主动写好,来达到语境交际的目的。这样一来,作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荣维生教授认为,采用交际语境写作是把写作教学导向良性发展方向的一味良药。按照其理论设想,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作为学生的习作范例不论在写作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应进一步走近学生;写作专题设计更应以生为本,预设学生生活实际,将写作知识融于可能发生的语境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引导他们懂得表达、乐于表达。
  注释:
  [1]《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荣维东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4C)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可在商品交易中发挥其支付功能,也可通过票据的背书、承兑、贴现、质押等方式而发挥其信用和融资功能,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
近些年,我领衔主持了省教研第七期重点立项课题"作文教学高效性的研究",致力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初中作文教学必须做到有序、有
一、问题提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发布,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而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言之无物”、“苍白无情”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生活面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谓作文的体验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
一、散文及散文教学  (一)散文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散文”的概念,王荣生教授在《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说到,中国向来运用“排除法”对散文进行定义,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这也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狭义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游记等。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尤其是文学性较显著的“文学性散文”。  散文
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同样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文化,而其中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体现了千百年来诗人最深切的热爱,最浓厚的情感。在高中语文课上开展古诗文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要通过开展内隐学习教学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浅谈内隐学习教学的含义,然后再探究内隐学习在高中古诗文中的教学策略。  古诗文
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指对人文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众多,其中既有好的文化现象,也有不好的文化现象,在进行人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选择好的文化现象进行教育。在小学人文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开展人文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落实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
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至为重要,而课堂小练笔依托于文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简短精炼,因此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而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必会有所提升,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做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精彩片段处仿写练笔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语文教材做出了全新的整合,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不但题材丰富,同时也皆为名篇佳作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成为我国教育人员所重视的主要问题。话语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加
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均专指企业所得税。一、坏帐损失、坏帐准备作为所得额及纳税申报扣除项目的法律依据(一)一般法规文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