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才能做到“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呢?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充分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说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分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意突破,着重新授知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时就要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在具体设计时,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现在的计算上来。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分散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应分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移、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三、强化意识,加强知识巩固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我一般设计: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完成新授后,不失时机地先安排学生填写课本的基本练习,再借助由大小相同和不同的两圆的相交、相离、相内切、外切,及同心重合的多种情形变换对称性的判断,使对称得到多种変式呈现,这就使巩固练习渐次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与递升。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有意反馈,注意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才能做到“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呢?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充分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说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分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意突破,着重新授知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时就要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在具体设计时,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现在的计算上来。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分散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应分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移、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三、强化意识,加强知识巩固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我一般设计: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完成新授后,不失时机地先安排学生填写课本的基本练习,再借助由大小相同和不同的两圆的相交、相离、相内切、外切,及同心重合的多种情形变换对称性的判断,使对称得到多种変式呈现,这就使巩固练习渐次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与递升。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有意反馈,注意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