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补课”需重建教育文化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zzz21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里,又一轮“补课热”在全国上演。许多孩子比平时更忙,照常背着书包上学,只不过不是去学校,而是去上补习班,有的孩子一周要补6天的课,每日补课达6个小时。媒体报道,由于教育部门严抓假期补课,许多校内的补课转移到校外,南京一些高中生的家长苦心张罗着找老师、找场地,给孩子集体补课,没想到几次遭到“熊孩子”的举报,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被戏称为“猫鼠大战”。
  补课是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学校不补外面补,老师不补家长补,暑期不补周末补,下令不补偷着补,别人都补跟风补——如今补课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成了一种屡禁屡犯、禁而不绝、人人揪心而又无奈的“顽症”。某省教育厅厅长曾利用双休日到几个热门课外辅导班“微服私访”。在一家办学点,眼前景象让厅长大吃一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补课大军把道路都堵了起来。这位厅长向一名中学生“打听”为什么来上补习班?这名学生无奈地说:“爸妈送我来的呗!”
  补课可以让孩子多学一点,这个人人都懂,对于补课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家长和学校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与从前的相比,有“三个多”“三个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上一万节课,多做十万道题,(家长)多花十万块钱;少睡一万个小时,少走一万里路,少玩一万个小时。既然大家都知道补课的危害,国家提倡“减负”也这么多年了,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禁令也有一大摞了,那为什么“补课之风”还是狠刹不住呢?有人觉得主要是教育部门监管不力,也有人认为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还有人认为是应试教育制度作祟。
  其实,这些都有道理,但都只揭示了表面现象,深层里根本原因还在于被扭曲的教育文化,如果整个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不治理,那么“补课热”等一些违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现象将始终难以根治。
  当前,我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都服膺于官本位文化,深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人才价值导向上出现明显偏颇。通过科举考试,然后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这已成为中国传统社会芸芸大众实现抱负的理想路线。现实中,教育日趋功利化,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关注分数、关注成绩、关注考试,唯独看不到人;生命的尊严、意义、价值、幸福被忽视,偏离了教育的宗旨。以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为本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现实中难觅踪影。全社会盛行“人上人”的人才价值论。这种传统文化心态扭曲了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化,成为“应试教育”的驱动力,进而只见分数不见人。时下流行的“状元情结”、公务员热、学历热、职业教育遭歧视等,正是社会人才观扭曲的表现。正是因为教育文化生态环境都被世俗和功利沾染,所以众多教育改革大打折扣,教育的底色没有彻底改变。也正在这样一种教育文化生态下,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都无一幸免,难以摆脱。
  要想彻底整治“补课”顽疾,需多管齐下,对整个教育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治。
  一方面,要改革对学校和教师“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办法,下发禁令,取消成绩排名,探索以素质能评价为中心而非单纯以分数为中心的考试招生制度。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被誉为“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开设莎士比亚戏剧、棒球、电影课、经济课程等众多课程,还花时间带学生去旅游,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也非常好。当问其成功秘诀时,雷夫表示,学生考试成绩好是因为他们是放松的,他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他们是为了生活中受益的知识学习。与美国中小学老师带学生到全国各地旅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学生往往被严格限定在书山题海中,久而久之,丧失了对蓝天白云的向往,折断了想象的翅膀,更遑论成为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事例表明:优秀的孩子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家庭教育出来的。当前,不少家长都很盲目,看着别人孩子补也要求自己补课,不补就是吃亏,不管补课对孩子有没有用。早在1919年,鲁迅就曾为《新青年》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告诫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他主张父母应该少一点长者的本位思想与利己主义,多一点理解和解放。这些言论至今仍能振聋发聩。
  唯有改变教育观、人才观、成功观、幸福观,重构教育的文化模式,重建教育的价值取向,重塑教育的理想信念,在学校、家庭、社会建立起一种健康从容的教育文化心态,才能真正将孩子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们去享受一种幸福愉悦的生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创新能力基本内涵的理解,各行各业学者们的阐述各不相同。而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笔者比较倾向于“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个观点。它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部分。从能力视角解析,则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系统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准确把握育人目标,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山东省无棣县第三实验学校在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的具體指导下,与县党史委、团县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联合,把“红色接班人工程”纳入学校的育人体系。  摄影报道/廉 蓓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可见,环境的影响对幼儿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自然为课堂,突出幼
谷卿在2015年12月18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获得一种新态,它既是被传播内容也是传播方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元,极具开发价值,而开发、激活和重启传统文化的“通路”又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文化传播也必然要考虑到终端及其用户的接受习惯与体验。作为既是内容也是形式的传统文化,其信息构成的双元性和传播途径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态势。  文
摘要:《七彩评价》系统,是笔者所在校——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合作研发的一套教学评价体系,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搭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平台。该系统以差异化评价和因材施教为目的,旨在充分激起学生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和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七彩评价》体系,尤其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价值取向,有更加明确的理解和认识
刘诗瑶在201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很多科学家都愿意用“快乐”来描述自身的生活。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大致归纳有三种: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对科学之美的执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科学家的快乐首先源自对真理的追求。从兴趣出发,当攻克难题和得出结果时,很多科研人员都有打通“任督二脉”般的畅快和欣喜。也正是这种快乐的心情,支撑了他们走向下一次研究。就像居里夫人所说,一位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
关键词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迎接国际形势的挑战,是新世纪中学校长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学校又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担负起兴国安邦之大业。因此,校长肩负的重任何其之大,不可言喻。  “愿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李一片红。”这句话对于贵州省习水县第五中学的校长黄秀禹来说,就是他一直践行的座右铭,更是他执教30载的真实写照。30年,将近人生一半的光阴,可对于黄秀禹校长来说,一切仿佛如
2月22日,国家电网天津静海供电公司在中小学开学之际,组织青年志愿者到静海区大邱庄镇尚码头学校,为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保护电力设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摄影报道/刘加平
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和审美体验价值的重要性,告诉我们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它通过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审美认知发展规律,一堂情感丰富、充满趣味、富有美感的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悅、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