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一家亲雪域千年情

来源 :中国西部·旅游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幻多变的灯光,华丽夺目的舞美,考究精致的服装,韵味悠远的歌舞,传诵千年的动人故事,以天地为台、群山为幕、日月为光,隔着拉萨河与布达拉宫默默远眺,似一场时空的对话,续写着藏汉和美的不朽史诗——这就是藏地史诗《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


  世界首例藏地星空奇观《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于2013年8月1日在拉萨正式盛大开演,吸引了来自各界的众多关注目光。作为实景剧中规模最大、投资最高、上演地区海拔最高的一部戏,《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已成功演出80多场,成为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旅游的又一大拉萨旅游热点。此剧综合运用了大唐歌舞和西藏地区历史悠久的西藏舞蹈、藏戏、佛号念唱等艺术形式,以拉萨自然山水为背景,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将戏剧、音乐、舞蹈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体,再现1300年前唐朝的文成公主万里跋涉、历经艰辛进藏的和亲之路。
  “这场演出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震撼、华丽、动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也会跟着复兴,而《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就是文化复兴过程中的典范之作。”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先生在观看演出后这样说道。
  《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总导演、有“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之称的梅帅元先生谈到该剧时说:“做这样的题材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激情。在高原上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会变得很疯狂,而这种疯狂会淋漓尽致地进行艺术表达,非常有好处。”
  白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专业导演、国家一级编导,西藏舞协副主席。作为《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执行导演,白芨在谈到本剧的创作之时也十分感慨,她说:“《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的创作一个是非常艰辛的过程,我们需要深度挖掘藏文化的精髓,然后
  转化成舞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先生现为域上和美集团董事会成员,并兼任集团副总裁。他全程见证了本剧的打造过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吴教授向我讲述了一件感人的事:著名军旅画家敬庭尧先生先后9次观看了此剧,久而久之,只要音乐响起,他就知道是在演哪场哪幕。而在演出现场,每当演到文成公主去国离乡告别亲人, “离故乡,离故乡,回得来的地方是故乡;去远方,去远方,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 的动人歌声响起时,许多观众都会眼噙热泪,被剧情深深打动。这就是伟大戏剧的魅力:当人们内心深处的琴弦被拨动时,个人的情怀就很容易融入到剧情,并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触摸,它是鲜活的,可以接近的。
  吴教授说:“现在国内的实景剧大都是单纯的旅游推销和兜售,所含元素就像一个大拼盘,缺乏戏剧冲突,只能说从场面上愉悦了观众,很难从情感上打动人,而《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所讲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既有民族大义,也有个人情感。虽然场面选择了从藏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观众可以从剧中了解到西藏的民族建筑、音乐、歌舞、绘画、服饰、生活风俗、民间故事,但这只是剧情展开的风土背景,全剧的真正感染力还是在于对主人公个人命运和情感的诠释。跌宕起伏的情节、优美的乐曲、感人的歌词,把这一点表达得婉曲动人。而当这种个人命运被展现在史诗般的场面上时,就更有催人泪下的力量。这是《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与一般实景剧的最大区别。”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一支浩荡的送亲队伍自大唐都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段行程约为3000公里,历时约3年的史诗般的和亲之旅。1300多年后,一个心怀梦想的团队,投资7.5亿多元,以这场和亲之旅为背景,打造出了一场史诗般的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既是一部剧,也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既是汉藏一家亲的家国梦,也是域上和美团队的艺术梦……
  如果时间善解人意,它一定愿意在公元641年正月十五这天早晨多停留一会儿,以便让一个少女的悲苦能表达得更持久一些:彼时,大唐宗室之女、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即将辞别爹娘,远嫁吐蕃;彼时,各类嫁妆组成的车队延绵10里,以大唐特遣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为首组成的文武官员数百人浩浩荡荡正待启动……场面越壮观,少女的心就越悲苦,念及从此亲人不得见,念及从此他乡是故乡,她三叩九拜,一步三顾,泪水洒落1300多年前的长安城。
  剧情再现第一幕大唐之韵
  泥石祼露的旷野上,无数金色光柱从地下冲天而起,云蒸霞蔚中,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载着上百名文武大臣与九夷五狄的客人从地下冉冉升起,一同升起的层层叠叠的飞檐构成大明宫恢宏的全景。禄东赞带着吐蕃使团赴大唐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赐十里嫁妆,并下旨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金像随公主同行。文成公主担负起和亲大任,与父母、亲人、大臣、宫女深深道别后与和亲队伍在 “离故乡,离故乡,回得来的地方是故乡;去远方,去远方,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这优美而嘹亮的


  ◆剧情解读◆ 对大唐盛世的营造,剧组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古籍。从大明宫的建筑特点到每个人物的演出服饰,最大程度上还原1300年前的唐朝。现代化的灯光特效起到辅助作用,表现出唐朝盛世的气韵,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艺术效果。
  文成公主一行的进藏之路艰难曲折,此后70年,另一位大唐公主金成公主沿文成公主当年走过的路再次进藏和亲,这条进藏之路也被称为著名的唐蕃古道。古道自唐王朝的国都长安始,以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为终,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送亲队伍抵达柏海滩(今青海玛多县境内),就将进入西藏境内。其时,松赞干布已率文武众官在此恭候多时。有史料记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很难想象文成公主初见夫君时的心情,想必也是泪水涟涟吧?此际,长安已远,前路未知,眼前这个男人就是今生最后的依靠了,心有惴惴。   剧情再现第二幕:天地梵音
  文成公主与和亲队伍艰难地行进在去往吐蕃的路上,路途遥远,思乡心切,但她依然坚强果敢,毅然摔碎令人牵恋长安的日月宝镜,继续前行。藏族歌队与僧人们看着在远处行走的和亲队伍,并用歌舞和佛号念唱祝福着他们……
  ◆剧情解读◆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融合了数十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身临演出现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传承有绪的原生态藏舞、藏戏演出,还能听到藏地僧人低昂的佛号念唱,后者首次被引入戏剧表演,独具音乐感染力。
  过柏海滩,送亲和迎亲队伍组成一支更大的队伍继续西进,经鄯城(今西宁)、临蕃城(今湟中哆吧)至绥戎城(今湟源县南);沿羌水(今湟水南源药水河)经石堡城(今湟源石城山)、赤岭(今日月山)、尉迟川(今倒淌河)至莫离驿(今共和东巴);经大非川(今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今兴海大河坝)、暖泉(今温泉)、烈谟海(今喀拉海),越紫山(今巴颜喀拉山)……一路行来,文成公主的内心经历着沧桑巨变。


  剧情再现第三幕:高原之舞
  和亲队伍依然在日复一日地前行,途中吐蕃百姓的勤劳、淳朴、热情让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她也将大唐的文明一路传播。此后吐蕃音乐大作,篝火瞬间升腾起来,火舌狂舞,照亮高低远近的一座座帐篷,照亮百多名围在篝火边狂放地跳着锅庄的吐蕃男人和女人。
  ◆剧情解读◆ 锅庄舞在舞台上的呈现,将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把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炉,构成华美乐章。它将藏族舞蹈的宗教性、原始性、神秘性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世人。
  3000公里的和亲之路,也是文成公主的心灵成长之路,日月山怒摔宝镜颇具象征意义,标志着文成公主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此只能他乡是故乡。和庞大的送亲队伍同行的,还有大量生产工具、菜种、医疗器械以及经、史、诗文、工艺等书籍。吐蕃百姓的勤劳、淳朴给了这个从繁华大唐而来的年轻女子些许温暖,她沿途亲手播下了汉藏文化交流的种子,把大唐先进的种植、刺绣技术遍植在和亲之路上。
  剧情再现第四幕:高攀之神
  吐蕃民众正在修建布达拉宫,期盼着和亲队伍,而文成公主与和亲队伍正在险峻的雪山之间,拉着佛车,顶着风雪步步难行。佛车中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发出金光,佛车自己如有神助,向前行走。马蹄声骤起,松赞干布率数十吐蕃将士在高原中呐喊狂奔,而吐蕃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上,对着狂奔的马队舞起了庄严的“谐钦” (藏族人民在庆典场合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歌颂松赞干布的丰功伟绩。
  ◆剧情解读◆ 松赞干布是藏族人心目中的高原之神。松赞干布在舞台上的现身,圣光普照,万民崇敬。正在修建的布达拉宫正在冉冉升起,这座宫殿规模巨大。三百多名持木夯的吐蕃百姓随着劳动的节奏起舞,松赞干布也在打阿嘎的队伍中,与歌台上持木夯舞蹈的歌队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打阿嘎”场面。当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的雪花,配合着剧情,飘向观众席时,大家真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文成公主行走的三年,也是其成长的三年,从初离家乡、身心疲惫的“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到感受到藏族人民的友爱和松赞干布的思念后更具精神力量的“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直至走进了高原,一个伟大使命即将完成,情感再次升华为“人间都是故乡,相爱就是天堂”。


  剧情再现第五幕:藏汉和美
  历经千辛万苦,和亲队伍终于抵达逻些城,松赞干布、吐蕃大臣盛情相迎,吐蕃百姓也赶来恭贺。松赞干布身穿大婚服饰,英俊豪迈;文成公主身着嫁衣,光彩照人。大家尽情歌唱,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剧情解读◆在第五幕的舞蹈中,来自五大地区的藏族百姓,手持五色哈达,舞出了不同地区的舞蹈特色,场面壮观。
  在剧中,现代科技是用来提升舞台的艺术高度的工具,演绎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藏汉和美的千年赞歌。大投资、大规模、大场景,所承载的不只是视觉效果,还起到了弘扬主旋律文化、推动民族大团结的作用,这才是《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舞台艺术的核心作用。
其他文献
国家旅游局公布2014年中国旅游年主题:智慧旅游  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成为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消息,2014年国内市场宣传主题和口号分别是“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美丽中国,智慧旅游”“智慧旅游,“让生活更精彩”“新科技,旅游新体验”;境外市场的宣传主题和口号分别是“Beau
期刊
山之领袖,峨眉者。  峨眉天下秀,震旦第一天。  纵观历史长河,自古以来,峨眉山的绚丽美景,便深受世人青睐,成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家名人的精神家园,他们都与峨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前往峨眉山,登山时,情不自禁写下了《登峨眉山》一诗: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期刊
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形地貌,一般来说,喀斯特地貌地区大都是漏水、不易蓄水之地,但是在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的高原喀斯特腹地——乌蒙山脉,如今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盆地却违背了这种普通常识,不但能蓄水,形成湿草地、沼泽地,甚至于湖泊,而且还是乌蒙山区的“鱼米之乡”,其景色景观形同人间仙境。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容器,将湖泊、河流、沼泽、草地、水洼、农田等各式地面景观一网打尽,把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有三大古通道,即唐蕃古道、古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古道上有过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壮美传说。其中,唐蕃古道在西藏又被称为“迎佛路”,它起自长安(即今陕西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至逻些(即今西藏拉萨),全长3千余公里。是唐代以来中原地区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也是这条大道。  公元七世纪初,强大的唐王朝在
期刊
奇幻多变的灯光,华丽夺目的舞美,考究精致的服装,韵味悠远的歌舞,传诵千年的动人故事,以天地为台、群山为幕、日月为光,隔着拉萨河与布达拉宫默默远眺,似一场时空的对话,续写着藏汉和美的不朽史诗——这就是《文成公主》和美大型实景剧,给我们带来巨大震撼的文化盛宴。  藏戏——藏民族传承至今仍然鲜活璀璨的宝贵文化遗产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
期刊
当罗布泊湖底最后一滴水珠被蒸发成一丝袅袅白气时,湖上空的飞鸟早已绝迹多年,死寂笼罩四野,漫漫黄沙下,不甘心的森森白骨倔强地从黄沙下探出了躯体;千年不死的胡杨林、红柳林此时也叹息着,放弃了生的挣扎,颓然成片倒下,做了母亲河的陪葬。如果这时有蚂蚁闯入这片土地,生存于这片土地,那么它将成为罗布泊的绝对王者,它将接受来自人类的膜拜和天神的赐福。可是,这莽莽荒原、滚滚黄沙的生命绝境里没有奇迹。这片曾经在远古
期刊
关键词:教育公平  异地高考  允许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是近年教育政策的重大改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建议,从2014年起,将新疆考生分为原籍考生和非原籍考生,改革中考、高考政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认为,新一轮高考政策改革为在不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新疆原籍考生就读公办高中和参加高考权益的前提下,改革新疆中考和高考政策,放宽高考条件,引导非新疆原籍学生到新疆就读高中和参加高考,进而宣传新
期刊
昨日寻路,今朝问道国画十家齐聚诗栖蓉城  《问道·水墨——当代中国画十家作品展》于2011年由20年前就读中国美院的10位同窗共同发起。时光如梭,荏苒至今,从当初的艺术青年到今天的知名画家,他们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早已尽情绽放。2013年12月22日到12月26日,10位画家,携最杰出的作品,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展出。  中国美院,由蔡元培先生所创,建院几十年,培养出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众多杰出
期刊
在金川太阳河谷里,一个叫撒尔脚措的美丽海子平铺于山谷。宝蓝色海面如丝绸般平滑,映衬着瓦蓝色天空澄澈晶莹,水天一色。天是升腾在半空的海,海是亲吻大地的天。撒尔脚措,高原上的睡美人,静静地睡在绿意盎然的高山草甸怀抱中。慵懒的牦牛、闲闲散步的旱獭,既是她的玩伴,又是这幅音乐诗画里跃动的全音符,舒缓、悠长。而那些点缀在茂密树林中的藏民族红色木屋,以及“钻帐篷”的走婚习俗讲述着一个个森林童话故事。2005年
期刊
当我告别鹡鸰寺,前往李调元晚年常去的玉京山景乐宫道观,如今的罗江博物馆时,我想起了那个预言鹡鸰寺要出翰林的疯和尚,如果冥冥之中,真有天意,那么,梳理李调元一生成就,究竟哪些事是注定要发生的?是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还是独自编撰《函海》885卷,著《童山文集》《童山诗集》40辑,及《雨村诗话》《雨村赋话》《罗江县志》等?或是始建川西第一藏书楼——万卷楼,收书十万卷,又在垂垂暮年亲历盗贼焚烧万卷楼,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