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的工作十分重要而富有意义。好的电影片名翻译能够为影片增加更为亮丽的色彩。因此,优秀的西方电影片名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功能翻译论为根据,导言先说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義等,第二部分介绍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现状,第三部分分析功能翻译论的特点及其与电影片名翻译,第四部分从语言与文化两方面重点探讨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功能翻译论;翻译;电影片名
1 研究背景
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到现在,影视翻译的成就突飞猛进,但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分,目前学者对其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地方。当下似乎还没有人提出一套比较完整而通用的原则对片名翻译进行十分有效的指导;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已经不能有力地解释为什么违反等值标准但在实际的操行上却十分成功。
2.西方电影片名翻译
2.1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近者的学者严复对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对于西方电影片名翻译同样适用,其中的“信”即是该片名应体现原片名的信息功能,使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或者性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达”则是要求片名的翻译能够与原片名同样顺达准确,不会显得太过生硬;而“雅”则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表达要有典雅的气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当中,“雅”就是电影的片名翻译要符合当地文化,有韵味和一定文学高度。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具体一定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电影也是一种商业产品,它的上映往往以票房和盈利为目的。因此,优秀的电影片名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本文主要以信、达、雅为主旨,从信息传递、文化和审美三个方面作为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2.2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
电影在当代被认为是文化艺术和商业效益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电影片名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决定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深度,更要关注观众的期待心理。电影片名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完全地指导, 而应该采取从观众的角度,目标取向策略。
自引进西方电影至今,不乏优秀的西方电影片名翻译。这些片名在充分准确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更注重观众的反应, 考虑其审美习和接受水平,因此取得很不错的效果。如Despicable Me译为《神偷奶爸》,既传递了影名的主题和信息,同时又富有本国的文化表达风韵。
3、功能翻译论
3.1功能翻译论的特点
功能翻译理论由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的学者提出,此前在传统翻译界中,把“对等”看作衡量译文质量的最有效标准。功能翻译理论为人们打开了一片新的翻译视野。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与翻译行为理论。翻译目的论认为视目的原则为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论与传统“等值观”有很大的区别,它看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是否尽可能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优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其基本内容大体可以概括如下:“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功能翻译强调翻译要求和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决定作用。目的语文本只有达到翻译要求,才能认为实现了功能翻译。”“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涉及原语文本、译者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因为交际必须通过承载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符号的使用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两种语言的相遇意味着两种文化的碰撞。”“翻译是一种处理文本的行为。原语文本只是译者可以利用的多源信息中的一个,译者只选取原语中他们认为有用或适合翻译目的信息。”可见,功能翻译理论主张翻译是一种互动的文化行为。
3.2功能翻译论与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片名翻译往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与此相关的中英文翻译是重视文化为背景的语言翻译,因此在翻译当中除了语言因素外更要关注文化因素,如电影主题、制片意图和观众等问题。因此,电影片名翻译从目的论出发,不再绝对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完全对等,用更为变通手段,根据“目的原则”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选择与取舍,除了语言因素外,文化因素也成为了重要标准。
4、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
4.1 语言策略
根据目的论中的“目的决定方法”规则,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重建源语文本信息,使其符合目标语,因此,翻译的字幕不仅应该满足目标语观众的期盼,还要实现源语文本的功能。在以目的理论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无论是直译、音译、意译还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都是以达到翻译目的、符合观众的文化特色为标准,本文试从以上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从语言策略上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特点。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以原片名的字面意思,其目的在于尽量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的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有些电影片名本身就简洁明了,很能体现电影的内涵。如Shutter Island译为《禁闭岛》,Black Swan译为《黑天鹅》,The Great Gatsby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 》等等。
4.2文化策略
电影片名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片名翻译的提示下,观众可以冲破不同国家的语言及文化障碍,欣赏电影。某种程度上,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因此,电影片名翻译者就必须知道电影的意图和观众的期待。总体说来,中国本土的电影影片追求如中国传统国画一样诗意,习惯用较为含蓄的象征等方式来命名,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子弹飞》、《归来》、《白日焰火》等。而西方的电影制作更强调人物形象的独立性、人格的完整性,因此往往以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地名、物名等来命名,如The Godfather(《教父》)、Titanic(《泰坦尼克号》)。
意识到这样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就应该注意不同文化的转换与沟通。如果译者对文化意象的差异毫无理会,完全使用直译、硬译,很可能会令广大国内的观众无法认同,这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该影片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电影的商业票房,“于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即所谓“异化”与“归化”。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归化法则要求译文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尽量向目的语的语文规范、文化习俗和读者接近,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因此, 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文化背景差异决定了译者以翻译西方电影片名时要注重文化策略采用异化或归化方法,传达电影最核心的人文意韵。
5、结语
功能翻译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带有特定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这对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译者对西方电影的翻译时应重视结国内观众的语用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对电影的期待心理等,把握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现状,充分理解功能翻译论并以此为指导,从语言策和文化策略入手,以完成影片播放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梦之.实用文体汉译英[M].北京:青岛出版社,2003.
[2]方梦之.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关键词】:功能翻译论;翻译;电影片名
1 研究背景
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到现在,影视翻译的成就突飞猛进,但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分,目前学者对其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地方。当下似乎还没有人提出一套比较完整而通用的原则对片名翻译进行十分有效的指导;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已经不能有力地解释为什么违反等值标准但在实际的操行上却十分成功。
2.西方电影片名翻译
2.1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近者的学者严复对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对于西方电影片名翻译同样适用,其中的“信”即是该片名应体现原片名的信息功能,使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或者性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达”则是要求片名的翻译能够与原片名同样顺达准确,不会显得太过生硬;而“雅”则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表达要有典雅的气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当中,“雅”就是电影的片名翻译要符合当地文化,有韵味和一定文学高度。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具体一定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电影也是一种商业产品,它的上映往往以票房和盈利为目的。因此,优秀的电影片名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本文主要以信、达、雅为主旨,从信息传递、文化和审美三个方面作为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2.2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
电影在当代被认为是文化艺术和商业效益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电影片名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决定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深度,更要关注观众的期待心理。电影片名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完全地指导, 而应该采取从观众的角度,目标取向策略。
自引进西方电影至今,不乏优秀的西方电影片名翻译。这些片名在充分准确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更注重观众的反应, 考虑其审美习和接受水平,因此取得很不错的效果。如Despicable Me译为《神偷奶爸》,既传递了影名的主题和信息,同时又富有本国的文化表达风韵。
3、功能翻译论
3.1功能翻译论的特点
功能翻译理论由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的学者提出,此前在传统翻译界中,把“对等”看作衡量译文质量的最有效标准。功能翻译理论为人们打开了一片新的翻译视野。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与翻译行为理论。翻译目的论认为视目的原则为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论与传统“等值观”有很大的区别,它看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是否尽可能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优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其基本内容大体可以概括如下:“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功能翻译强调翻译要求和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决定作用。目的语文本只有达到翻译要求,才能认为实现了功能翻译。”“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涉及原语文本、译者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因为交际必须通过承载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符号的使用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两种语言的相遇意味着两种文化的碰撞。”“翻译是一种处理文本的行为。原语文本只是译者可以利用的多源信息中的一个,译者只选取原语中他们认为有用或适合翻译目的信息。”可见,功能翻译理论主张翻译是一种互动的文化行为。
3.2功能翻译论与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片名翻译往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与此相关的中英文翻译是重视文化为背景的语言翻译,因此在翻译当中除了语言因素外更要关注文化因素,如电影主题、制片意图和观众等问题。因此,电影片名翻译从目的论出发,不再绝对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完全对等,用更为变通手段,根据“目的原则”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选择与取舍,除了语言因素外,文化因素也成为了重要标准。
4、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
4.1 语言策略
根据目的论中的“目的决定方法”规则,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重建源语文本信息,使其符合目标语,因此,翻译的字幕不仅应该满足目标语观众的期盼,还要实现源语文本的功能。在以目的理论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无论是直译、音译、意译还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都是以达到翻译目的、符合观众的文化特色为标准,本文试从以上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从语言策略上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特点。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以原片名的字面意思,其目的在于尽量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的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有些电影片名本身就简洁明了,很能体现电影的内涵。如Shutter Island译为《禁闭岛》,Black Swan译为《黑天鹅》,The Great Gatsby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 》等等。
4.2文化策略
电影片名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片名翻译的提示下,观众可以冲破不同国家的语言及文化障碍,欣赏电影。某种程度上,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因此,电影片名翻译者就必须知道电影的意图和观众的期待。总体说来,中国本土的电影影片追求如中国传统国画一样诗意,习惯用较为含蓄的象征等方式来命名,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子弹飞》、《归来》、《白日焰火》等。而西方的电影制作更强调人物形象的独立性、人格的完整性,因此往往以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地名、物名等来命名,如The Godfather(《教父》)、Titanic(《泰坦尼克号》)。
意识到这样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就应该注意不同文化的转换与沟通。如果译者对文化意象的差异毫无理会,完全使用直译、硬译,很可能会令广大国内的观众无法认同,这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该影片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电影的商业票房,“于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即所谓“异化”与“归化”。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归化法则要求译文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尽量向目的语的语文规范、文化习俗和读者接近,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因此, 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文化背景差异决定了译者以翻译西方电影片名时要注重文化策略采用异化或归化方法,传达电影最核心的人文意韵。
5、结语
功能翻译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带有特定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这对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译者对西方电影的翻译时应重视结国内观众的语用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对电影的期待心理等,把握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现状,充分理解功能翻译论并以此为指导,从语言策和文化策略入手,以完成影片播放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梦之.实用文体汉译英[M].北京:青岛出版社,2003.
[2]方梦之.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