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四、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基于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指数、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揭示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但各区县人口密度空间差异显著;(2)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圈层结构;(3)重庆市人口向主城区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加剧;(4)重庆市人口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平均偏移距离为64.61km。(5)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且呈现加速趋势。
  关键词: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数;重心模型;GIS
  引言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1],是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胡焕庸,1990),研究人口的分布格局变化,可揭示区域人口分布规律,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资源合理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对重庆市区域经济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因此,更加需要揭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及演化规律。
  在系统整理与研究国内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运用ArcGIS10.5软件,以重庆市38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0-2016年人口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26年来重庆市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为相关部门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一、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地处三峡腹地。面积8.24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0.86%。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2016年常住人口3048.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城镇化率为62.60%,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城镇化率(57.35%)。2016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7740.59亿元,占全国2.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8502元/人,较全国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高出4522元/人。随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庆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由1990年的2886.59万人增至2016年的3048.43万人,26年间重庆市总人口净增161.84万人,年均增加6.22万人。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常住人口数据,人口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和重庆市第四、五、六次第人口普查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和《重庆市统计年鉴》;行政区划基础底图来自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于1990年以来重庆市县级行政单元有较大调整,为保证人口数据的连续性对部分行政单元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按照2016年的重庆市行政区划构建重庆市人口空间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单元,采用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指数、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对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以探析26年间重庆市人口分布演化特征。
  (二)研究方法
  1.密度分析
  1837年爱尔兰建筑师哈奈特首次提出“人口密度”概念,其后该指标便广泛运用于人口分布研究中,主要用于衡量区域内人口空间分布的地区差异[2],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Di为研究区域内第i个行政区的人口密度,Pi为第i个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量,Si为第i个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
  2.人口分布指数
  人口分布指数常用于量度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程度,包括集中指数[3]和不均衡指数[4],计算公式如下:
   (2)
   (3)
  式中:C为集中指数;U为不均衡指数;n为县级行政单元个数;xi为第i个县级行政单元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yi为第i个县级行政单元土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的值越小,说明研究区域人口分布越均衡,反之,则说明人口分布越集中。
  3.重心模型
  重心最早是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近年来已在经济学、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广泛运用,主要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能够实现平衡。当研究目标空间现象的空间均值与区域几何重心有明显分异时,则该空间现象呈不均衡分布,亦可称为重心偏离。偏离的方向指示了该空间现象的密集区位,偏离的距离则显示了不均衡程度。
  (1)人口重心坐标
  人口重心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可反映区域人口分布的变化规律[5]。计算公式如下:
   (4)
   (5)
  式中,(X,Y)为区域人口重心坐标,第i个行政区的地理重心坐标为(xi,yi),n為区域行政区的总个数,Pi为该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量。
  三、结果分析
  (一)人口密度分析
  人口密度级别分割可直观地反映人口分布情况,有利于揭示区域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过程[6]。根据公式(1)计算出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6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口密度,并参考葛美玲等的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分级标准[7],将重庆市各区县人口密度在ArcGIS10.5软件中进行可视化表达,以揭示重庆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增大的总趋势,但各区县人口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显著。1990-2016年,重庆市平均人口密度由1990年的350人/km2增加至2016年的370人/km2。2016年重庆市人口密度最小值在城口县,为56人/km2,最大值则在渝中区,为28603人/km2,是城口县人口密度的511倍,而在1990年这一差距仅为315倍。
  1990-2016年的26年间,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圈层分布结构,但在渝东北地区则形成以万州区为中心的次级递减圈层结构。这表明,1990年以来,重庆市县域人口密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即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和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均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但区域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研究时间段内,重庆市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呈现出以主城区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等5个区形成了重庆市人口集聚核心区,为重庆市人口密度圈层结构的核心。而渝北区和北碚区则构成了人口高度集聚区,璧山区、永川区、荣昌区、合川区、长寿区、巴南区、大足区和铜梁区组成了重庆市人口中高度集聚区。万州区、垫江县、潼南区、江津区、綦江区、涪陵区、梁平区和忠县等8个区县构成了人口中度集聚区,位于渝东南的秀山县、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区、酉阳县和渝东北的奉节县、巫山县等8个区县共同构成了人口一般过渡区,巫溪县和城口县则构成了最外围的相对稀疏区圈层,人口密度不足100人/km2
  这主要是由于主城区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等有密切关系。受渝西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吸引,渝东南和渝东北的人口大量流入主城区,导致人口流出地区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形成市内人口密度的低值区。
  (二)人口分布指数变化
  人口分布指数由人口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共同组成,主要用于度量研究区域人口分布的集疏趋势,结合人口重心模型分析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域人口集疏的空间方向。人口分布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减小,表示人口趋于分散,即区域人口趋向均衡分布;反之,表示人口趋于集中,即区域人口趋向空间集聚分布。根据各区县的人口分布数据及公式(2)、(3)计算出重庆市1990-2016年人口分布指数。
  人口分布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市人口分布集中指数(C)由1990年的0.2611逐步增加至2016年的0.3240,26年间上升了0.0629。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U)由1990年的0.0115上升为2016年的0.0144,均体现了重庆市人口分布集聚态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化趋势加剧。需要注意的是,1995年-2000年重庆市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均出现了下降,说明直辖之初重庆市人口有短暂的趋向均衡分布的特征,但随着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主城区的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增强,重庆市人口再次呈现不均衡分布态势,集聚趋势不断增强。
  (三)人口重心模型分析
  以重庆市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基于重庆市各区县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6年的人口数据,运用重心模型相关公式计算出重庆市几何中心、各年份重庆市人口重心点坐标及偏离几何中心的距离,不同时间段重心迁移方向和迁移距离,并在ArcGIS10.5软件中绘制出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重心分布图。
  重庆市的几何中心(107°48′27.880″E,30°7′13.474″N)位于丰都县境内,在1990-2016年的26年间,重庆市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其中部地区的长寿区境内,邻近长寿区与涪陵区的交界地带,处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且偏移距离较大,平均偏移距离为64.61km。人口重心与几何中心的最大偏移距离在2016年最大,达到了76.38km,偏移距离最小的1995年达到了58.95km。说明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人口分布重心始终位于西南方向。
  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重心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总趋势,26年间向西南方向迁移了17.22km,年均移动距离为0.66km,在2010年后年均移动速度更是达到了1.31km。说明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向西南方向集聚,且呈现加速集聚趋势。重心移動方向和移动速度均表明重庆市西南方向是人口高密度区,吸引了渝东北和渝东南大量人口,人口空间分布的地域空间差异在逐渐扩大,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引起的。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代表的渝西地区,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更多,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而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受自然环境限制,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落后于渝西地区。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渝东北和渝东南各区县人口向渝西地区迁移,人口重心也随之向西南方向迁移,并大幅度偏离几何重心。
  1995-2016年,重庆市人口重心加速偏离几何重心,整体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南迁移的态势。西南部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是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直辖以来享受各种直辖市优惠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都市区的辐射作用也带动周边区县的经济发展[8]。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流入渝西地区定居就业。而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以农业为经济来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加速了人口的流失。
  1990-1995年重庆市人口重心缓慢地向东北方向迁移,年均移动速度仅0.10km。这主要是由于主城区的巴南区和渝北区人口急剧减少,分别减少了37.21万人和22.01万人,而随着1992年重庆市成为沿江开放城市,以开州区和万州区为代表的渝东北地区长江沿岸区县经济不断发展,逐渐聚集了大量人口,一增一减之下导致重庆市人口重心朝东北方向移动,向重庆市几何中心靠拢,人口分布趋向均衡分布。1995年人口重心与几何重心的距离仅为58.95km,远低于64.61km的平均距离,是研究时间段内离几何重心最近的年份,重庆市区域人口分布最为均衡。   2000-2005年,重庆市人口重心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启动主城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将位于主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以渝北区、铜梁区、璧山区代表的重庆西北部区县。不仅带动了主城区大量人口的外迁,由于基础设施等建设,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就会,吸纳了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的外迁人口,造成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2005-2016年重庆市人口重心呈现自东北向西南持续移动且年均移动速度明显加快,人口重心偏移几何重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并在2016年达到了研究时间段内的最大值76.38km。其主要原因是重庆市在2007年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便开始探索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路径,并在区县层面展开试点,于2010年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结束,不仅完成了主城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辐射集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搬迁至渝西地区的工业企业更是直接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厚的落户条件,吸引了渝东北、渝东南以及重庆周边地区大量人口向渝西地区集聚,使得人口重心加速向西南方向迁移。
  结论
  本文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四、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基于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指数、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揭示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增大的总趋势,但各区县人口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显著。
  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圈层结构。
  重庆市人口向主城区集聚的态势不断增强,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加剧,但1995-2000年呈现短暂的趋向均衡分布的特征。
  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人口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重庆市的几何中心位于丰都县境内,在1990-2016年的26年间,重庆市人口重心始终位于长寿区境内,处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且偏移距离较大,平均偏移距离为64.61km。
  重庆市人口重心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总趋势,表明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且呈现加速趋势。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贾占华,谷国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2):60-68.
  [2]马颖忆,陆玉麒,张莉.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67-175.
  [3]段学军,王书国,陈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地理科学,2008(02):139-144.
  [4]邓楚雄,李民,宾津佑.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時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2):41-48.
  [5]关伟,王春明.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轨迹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03):103-108.
  [6]杨强,李丽,王运动,王心源,陆应诚.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16,35(08):1547-1560.
  [7]葛美玲, 封志明. 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人口格局: 兼与胡焕庸1935年之研究对比. 人口研究, 2008, 32(1): 51-57
  [8]刘训美,苏维词,官冬杰.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布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05):37-43+14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度专项招标一般项目(CJSYI-201604)和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7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78002)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证人证言对案件的侦破以及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至关重要。然而,越来越多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却不愿意出庭作证,原因是证人害怕罪犯的报复。近些年来,被告出狱后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的事件屡见不鲜。笔者在裁判文书网上检索了近十年来打击报复证人的刑事案件,从2009年1月到2019年11月共检索到90篇判决书、 33篇裁定书。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立法规定对这类案件的惩罚偏轻,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
期刊
摘要:公交司机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也是个特殊的职业。普通之处在于,它只是若干公共服务岗位之一;特殊之处在于,公交司機的心理健康、驾驶技术与应急技能,直接关系着整车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公共交通中的危险行为屡见报端,从重庆万州因抢夺方向盘而发生公交车坠江,到湖南长沙乘客因误会对公交司机在15秒时间内连捶18拳、连踢4脚。一再上演的暴力行为为公共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也反复证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
期刊
摘要:票据善意取得是对票据权利和票据物权的善意取得。票据的无因性不能覆盖票据善意取得且票据的善意取得还可保护公示催告后除权判决前的第三人的利益,因此需要设立该制度,主要是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票据、以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有偿支付对价取得、取得票据之时善意、受让人取得的票据形式上完整且符合法律规定该五方面构成。  关键词:票据善意取得;原始取得;构成要件  一、票据善意取得的性质  (一)票据
期刊
摘要:“形而上学以在场者出发去表象在其在场状态中的在场者,并因此从其根据而来把它展示为有根据的在场者”[1],即从自我出发,表象我们意向中的存在物,再在生活世界中寻找并展示它。胡赛尔认为哲学是介于心理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充分清晰地被给予中寻找到同一性。所有的意识相关项都被心理对象化,也就是在我们的反思之中来澄清,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评价,来分析意识本身,而不仅仅是如现代心理学一般的研究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昌地区主要高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针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对策,以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使用智能手机,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学习  一、研究背景和概况  当代社会,由于网络智能化和数据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时势所趋,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提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各种电商平台优惠购物APP应运而生。本文以美逛APP为例,结合项目数据分析,总结影响用户购物习惯和行为等因素,总结美逛APP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了其发展的前景与路径。  关键词:优惠购物;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而网络购物也是互联网商务交易类应用中,用户规模
期刊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一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口走失与被拐卖,人口走失和被拐卖的群体主要是儿童和女性,这类群体主要被拐卖到偏远山多的地区,多数被寻回的概率不大,因而加强对儿童、妇女防走失防拐卖的研究应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剖析民众对于防拐卖措施的做法,分析当前市面上防走失防拐卖产品的优缺点和民众对于隐形定位追踪芯片的功能要求,进而提出新型隐形定位追踪芯片的构想,并找出隐形定位追踪芯片有关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优秀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辅相成,家风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家风建设中起着引导作用。以曾国藩家书为例,对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和当今家风面临挑战进行阐述分析,并为此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曾国藩家书  当前,
期刊
摘要:东北的朝鲜族因为语言的便利会选择去韩国务工,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流动,这一现象在朝鲜族村庄也较为普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相互介绍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带来“家庭式”流动。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这一人群流动中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社会网络的具体运作方式,为深入了解朝鲜族的人口流动提供了视角。  关键词:东北朝鲜族;社会网络;人口流动;亲缘  一、引言  中国的朝鲜族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北部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逐渐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也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产业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技术的涌现,将这些技术通过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计算机软件是否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得到保护,首先需要判断的是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在我国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利审查中,可专利性审查的最重要性逐渐突出,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