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的皇帝 正统的红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eng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宫廷里,红色分层次来说,最隆重的首先是皇帝。在祭祀的时候,有一个场合就是日坛,有一种衣服就是红色的朝服,也叫红色祭服。从女性——皇后的角度讲,最高规格的红色就是大婚时穿的龙凤同和袍。皇帝的红色朝服是礼服,皇后的龙凤同和袍是吉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龙袍。再看其余,红色在后妃便服中出现的居多,从典章制度来看,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可以随意一些,因为大红色在清代是没有禁忌的,不像明黄、杏黄那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什么人可以穿,什么人不可以穿,红色没有那么严格的界定。当然红色在中国传统意义上,一直是热烈、奔放、吉祥的场合用的,现在也不例外。除了在大婚时穿龙凤同和袍之外,红色服饰也会出现在一些吉庆节日上。
  清代的典章制度首先是从明代延续而来的。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所谓政治制度,其宗旨就是祭祀制度。任何封建统治都要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维持,达到汉代董仲舒所说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我通过我与上苍的联络,得到上苍的恩惠,又通过我的手传达给普通百姓”,可以说这就是封建社会帝王的统治宗旨。所以会有各种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山川、祭河流等等,这些祭祀又和阴阳五行有关系,阴阳五行就和颜色有关系。所以祭天用蓝色,祭地用黄色,祭月就会用月白色,祭日會用红色,都是根据要求来用。红色在古代也好,现代也好,人们对它的情结是无限的,但如果纯粹地从祭祀的角度来讲,红色与蓝色和明黄色相比,其实还要次之一些,它首先是吉庆用的多。
  对于宫廷之红与民间之红的区别这一问题,涉及多方面。现在我们总说城市和农村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生活的融合。而过去,尤其在清代,又常说满汉融合,同时还存在一个中外融合的问题,反过来看,还有宫廷和民间的融合。所以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融合过程。对于上面这个问题,要把握一个原则:宫廷就是宫廷,一定和民间的东西不一样。具体比如说衣服,无论是从衣服的形式、颜色、纹样、工艺水准,肯定要比民间好得多的多,毕竟宫廷有专门的制作机构,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江南三织造”,主要是给帝后做御用衣服和其他用项,所以宫里的东西和民间的东西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区别的同时,它们之间也有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地方,这是任何文化都不能逃避的,包括宫廷和民间文化、中西文化,都会存在这种互相借鉴的因素。
  另外,可能民间的东西更加写实一些,世俗化一些。比如大红色、大喜字,可以说是特别“露骨”的。而宫廷的则更加含蓄一些,各种吉祥寓意要更加深刻一些。如果再往深了去挖掘,宫廷和民间,尤其是在红色的问题上,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趋于同性。其实,红色的服饰在民间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我们通常见得非常多的一些民间服饰就是红色的裙子。例如为马面裙,像今天我们在厨房里穿的围裙,过去的围裙都是这样的:有两根长长的袋子,往腰后一拦,再系到前面来。这种裙子捏的那种褶子,加上其左右两侧有两条刺绣的或织的纹样,像马的脸一样,所以称之为马面裙。马面裙也有石青色的,但在民间多数都是大红色,不过它也不是一般的庶民百姓能穿的,无论是清代还是民国,这还是官宦人家的女眷所穿的服饰。
  到了宫廷,所谓便服类的服饰,大红色的,从总体感觉来看并不是那样多。梳理一下,凡是大红色的衣服,结合档案对照一看,通常是在皇帝大婚期间制作的一些衣服。通常配合这些衣服的纹样,基本都是双喜字、百蝶,它一定和当时的婚庆场合有关系。这种纹样并不能说是宫廷和民间谁学谁,因为是相互的。但有一点就是,这是汉族的传统文化,毕竟清代是满族。像清代民间十分有名的大红色百子衣在明代就有,定陵有出土过,其有着大宜子孙的深刻寓意。总之,清代在红色的使用上也沿袭了旧制。比如文武百官的顶戴花翎,看其红穗和顶子,也是一种制度,叫“红绒结顶”,这就像黄马褂,是一种非常高的定制,是一种象征。通常这种东西的制作还有很多讲究,像它的穗是双股拧起来的,拧到头以后又回去,名字叫“回头穗”。清代很多东西都很有寓意。
  清代虽然是异族统治,但是回过头来梳理历史,这个少数民族把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演绎得起码比它的前任——明代要透彻。乾隆皇帝有一句非常有名的“酸溜溜”的话,他在很多场合反反复复地说:“我朝旧制尽诚尽孝,与古符合”,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要看不起我,不要指责我,因为我所行使的典章制度,所做的各种事情,行的各种规矩,都是大汉的传统,不是我生搬硬造出来的,我是作为正统沿袭下来的”。所以在中国古代传统的、也可以说是正统的服饰文化中,他又把它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了,只是同时他也把自己个人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东西糅了进去,比如披肩领、马蹄袖,都是很典型的。当然,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改朝换代,都必须要把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来,但是又不能离经叛道、独出心裁,否则会被人指责“你不是正统”。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汉镜铭文书法》(上海人民出版社)、《止水集(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两书内皆有“晓妆特地须来照”铭之南宋诗词镜。此镜系有柄八出葵花形(断柄),直径15.8厘米,残重543克,镜背铸《青玉案》词一首。《青玉案》词牌名取意于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亦依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而得名《横塘路》。全镜68字,以楷体书写,很是精美。  铭文内容:“晓妆特地须来照,宿
期刊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的民谣道出了张献忠遗留的宝藏绝大多数都为“银子”。那么,这都是些什么样的银子?从这些银子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呢?  2005年,四川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曾出水了存放在木鞘中明代银锭若干件,其中有7件收藏在彭山县文物管理处。这些藏在圆木中的银锭是张献忠当年沉入岷江的白银吗?彭山江口镇是当年的沉银地点吗?  201
期刊
4月1日,雄安新区“落地”的当天,我正和朋友打趣儿说,今晚一大波炒房人在路上。果不其然,第二天媒体就爆出了炒房团“包围”雄安的消息。听说当地房价蹭蹭往上涨,更多人坐不住了,都想赶这所谓的“最后一波红利”。  无独有偶,同样在这一天,朋友圈被“刷屏”的不只有雄安,还有“哥哥”张国荣。自从2003年“哥哥”去世,每年忌日都是一次粉丝致敬日。可近年,忌日有些变味。许多人本不是粉丝,却也要赶个热点,发条朋
期刊
1640年,由于张献忠占领了湖广、江西,对明王朝“江南财赋之地”的命根子是极为严重的威胁。甚至,南京也是满城风雨,朝不保夕。所以明中央连忙调兵遣将,保卫南京。特别命令明军主力左良玉马上集合队伍从武昌出击,南攻张献忠,还令湖广巡抚王扬基尽一切力量配合左良玉行动。  据蜀固本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左良玉率同农民军叛徒马进忠开始行动,逐步向南推进。在这种情況下,张献忠要向长江下游地区发展是
期刊
黄金作为最贵重的金属,自古以来都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使用黄金来铸造印章的人,多为帝后。而此次江口遗址出水的永昌大元帅虎钮金印,却因为史籍无载而众说纷纭……  2016年10月13日,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四川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宣布告破,警方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包括国宝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下简称“老虎金印”)。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大量“寻
期刊
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去看,在广阔而古老的中国,红色都是出镜率最高的存在之一。但有时候,就像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你会觉得难以识别它,“中国红”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面对出现在西方世界的大红灯笼、女明星穿的红旗袍,您是否会想:“中国红不是这么简单的。”但若被反问,那什么是“中国红”呢?  如果您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不妨通过本期策划来一次思想的碰撞;如若没有,我们愿助您重新認识一次“中国红”。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叫“万事开头难”。在中国的传统里,嫁娶、生育、本命年、新年,这些意味着一个“新开始”的时刻都要伴着红色,也正是这些时刻串联起了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其中,出生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弱小的时候,也是最难的一刻。为了祈福辟邪,婴儿出生后三天、七天、满月、百日、周岁都有相应的庆典,而这些庆典不论南北都与红色相关。  在北方,比如在山西的大部分地方,孩子呱呱坠地,母亲准备的第一件衣服就是红布兜肚。为儿童
期刊
在历史传说中,对张献忠“宝藏”的埋藏地点有很多种记载。主要有“锦江埋宝”和“江口沉银”两种说法。2005年以来,四川彭山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发现了银锭、金册、银耳环、碎银等文物,这些发现为我们探讨张献忠“沉银埋宝”提供了实物依据。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而明末吴伟业《绥寇纪略》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
期刊
有时,最普遍的也是最深邃的,我想“中国红”便是这样的存在。  当依赖成为信仰,信仰成为文化,文化成为情结,情结成为精神,红色对于中国而言,其串联起的也就不只是历史了,更是思想。  对于勤劳的耕种者,“红”是对丰收的渴望;对于迎来新生命的家庭,“红”是喜悦与自豪;对于陷入爱情里的人,“红”是情人的面庞;对于旧时的宫中人,“红”又是地位的象征。  看西方,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有一种足以令自己
期刊
中国红有很多种,每种都很美。比如娇嫩的石榴红、深沉的枣红、华贵的朱砂红、清丽的胭脂红、内秀的绯红……话又说回来,红色虽美,选择虽多,却并不像黑、白那样百搭。今天的你是否会因为怕显得“怯”而对红色敬而远之?如果你有这样的苦恼,不妨尋回到古代的“秀场”上去看一看古人是怎么搭配红色的。在那里你会发现,红配黄可以沉稳,红配蓝可以和谐,红配白可以优雅,红配黑可以灵动,红配绿也可以养眼。  中国红,还是得咱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