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见证明制度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见证明制度是证据法学领域最含混复杂的问题之一,国外的证据制度中表见证明具有很高的理论地位。司法实践中,表见证明认定过失与因果关系等构成要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见证明就是在特定案件中,根据较高盖然性的经验法则进行事实推定。本文将运用表见证明的方式对彭某案进行分析,说明表见证明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表见证明;证明责任;盖然性;经验法则
  中图分类号:D9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225-02
  作者简介:张怡(1993-),女,甘肃定西人,201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证据法学。
  一、彭某案争议焦点
  2006年南京彭某案,彭某与徐某相撞导致左股骨胫骨骨折,徐某要求彭某赔偿其人身损害13万余元。该案争论的焦点在于徐某受伤是否因彭某的行为导致。徐某认为,其是和第一个下车的被告彭某碰撞倒地受伤的;而被告彭某认为,其没有和原告徐某发生碰撞,其搀扶原告是做好事。法院最终判决认定:原告系与被告相撞后受伤,并判决彭某赔偿徐某人身损害4万余元。法院判决结果一出,马上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部分人认为判决彭某赔偿原告损失的结果,为社会做出了负面的导向作用。对于彭某案的判决,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彭某案判决分析
  彭某案判决书中关于被告是否与原告相撞,做了如下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原告倒地的原因可能是外力因素撞倒或绊倒或滑倒等自身原因,但双方在庭审中均未陈述存在原告绊倒或滑倒等事实,被告也未对此提供反证证明,故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应分析原告被撞倒之外力情形。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请人帮忙阻止。本案事发地点在人员较多的公交车站,事发时间在视线较好的上午,发生的过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逸。根据被告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之人,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①。
  判决中法官认定被告并非做好事的理由是: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后人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笔者认为这种经验法则的盖然性是很高的。我同意上述两部分证明结果,是因为,我们不但要以一个普通大众的观点看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法律人的角度看问题。当然,该判决也有其不妥之处,否则也不会为人诟病了。
  (一)经验法则选取错误
  法官选取的部分经验法则明显不具有为社会大众广泛承认的高盖然性,例如:
  “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这是判决中运用的一个经验法则,但这个所谓的“经验法则”,很难说具有高盖然性。面对倒地不起的老人和正在逃逸的肇事者,我们会怎么做?笔者认为更多的人第一反应应该是救助老人,让其尽快脱离危险,因此这个“经验法则”的运用是不成立的②。
  事实上笔者认为,该案判决中存在的关键弊端之一就是,法官选取的经验法则不适当。若适用表见证明的证明方法,选取为大众所认同的经验法则,首先可以使判决认定的结果能够更加接近客观事实。其实,社会对判决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笔者利用两个高盖然性的经验法则通过表见证明制度分析如下:
  1.本案事发地点在公交车站,事发在视线较好的上午,发生的过程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逸。况且一般人将他人撞到,第一反应当然是将被撞之人扶起,而非逃逸,毕竟通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相撞与交通肇事造成的损害结果相比并不严重,没有逃逸的必要。该经验法则的盖然性显然比判决中:“见义勇为应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这个“经验法则”盖然性更高。根据上述经验法则,彭某作为扶起原告之人,其撞到原告的可能性当然比在场的任何人要高。
  2.关于彭某给付原告200元钱,一直未要求返还的事实。彭某主张200元为借款,原告认为200元是先行垫付的赔偿款。事实上,彭某扶起老人,且一直陪伴老人等候其家人到来。判决书中并未言明彭某在何时给了老人200元钱。如果这钱是在老人家人未到之前给的,彭某需独自送老人去医院,这样借款还说得过去。但老人已经在等候家人的到来,有何必要再向彭某借款?如此比较,在老人家人到来之后,老人更无向彭某借款的必要了。因此该经验法则为:助人为乐之人,在陪伴受伤之人等待其家人的过程中,一般人均不会主动向受伤之人给付金钱。因此该200元为赔偿款,而非借款,彭某的行为也并非助人为乐。
  另外,被告提出自己是见义勇为,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应由被告举证,而见义勇为的情况几乎是被告的一面之词。被告将原告扶起,并随原告家人一同将原告送入医院,并不能排除他没有撞人的可能性。另外,在第一次庭审过程中,彭某并未提起其见义勇为的情形,而是在第二次庭审时方才陈述。笔者认为,助人为乐之人被人冤枉,必定是第一时间说明情由。即使这种理由不能使人完全信服,但也足够使法官对彭某助人为乐的动机产生合理怀疑了。
  上述分析应用的均是高盖然性的经验法则,属于“典型事象经过”,使得认定的结果更加接近客观事实。事实推定是根据一个已知事实,通过归纳的方式推出待证事实,那么依照普遍的经验法则即可视为待证事实得到证明。表见证明比起事实推定,又近了一步:由于存在“典型事象经过”,使得当事人不必对过去的特定事件的实际细节进行证明③。
  (二)证据合法性存在异议
  判决中另一个不妥之处在于:被告对城中派出所提交的对原告的询问笔录、被告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及其誊写材料有异议,法院以被告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异议为由驳回其抗辩,该做法不符合证明责任理论的一般要求。这是由于,基于证明责任理论,对于原告负有证明责任的证据材料,被告恰恰可以只提出异议,只要这种异议足以让法官对原告证据的证明力产生合理怀疑,就需原告进一步提出证据排除怀疑而不是被告提出证据证明其异议。因此,此份证据的合法性存在异议。
  三、结语
  笔者通过表见证明制度对彭某案进行分析,直观的说明其作用与优势,使得认定的事实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客观事实,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 注 释 ]
  ①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07)鼓民一初字第212号民事判决书.
  ②吴泽勇.自由心证的边界:“彭某案”中的证据与证明——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J].月旦民商法杂志,2010(12).
  ③周翠.从事实推定走向表见证明[J].现代法学,2014(20146):108-126.
  [ 参 考 文 献 ]
  [1]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07)鼓民一初字第212号民事判决书.
  [2]吴泽勇.自由心证的边界:“彭某案”中的证据与证明——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J].月旦民商法杂志,2010(12).
  [3]周翠.从事实推定走向表见证明[J].现代法学,2014(20146):108-12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福利机构养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具体涉及福利院的机构属性、人员配置、资金来源以及在其中生活的失依儿童的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论证了传统的院舍养育方式向福利社会化演变的必然性。而后进一步结合国内外的家庭寄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其在我国的实行的合理性,从而切实保障失依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每一个失依儿童都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关键词:福利机构;失依儿童;孤残儿童
摘 要:公民“习惯性违法”现象仍大量存在,这给公民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造成诸多不便。公民“习惯性违法”行为主要产生于从众心理以及严重缺乏法律知识。我们应加强制度规范的自我完善,有效增强公民的自律性。通过法治思维培育和法治方式的实践,提升公民健康的守法意识。  关键词:习惯性违法;守法意识;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12
摘要: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对贪腐痛恨之深者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笔者借古思今,以明太祖朱元璋策划的“四大案”为视角,以治贪之理念、措施、效果等方面着手,反思当下,以期从法治角度对中国当前反腐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反腐;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K248.1;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001-04  作者简介:钟伟杰(1991-),男,
摘要:我国猥亵儿童罪并不完善,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列举了案发地点、受害儿童人身损害、侵害事实、是否取得被害人及家属谅解、是否为累犯与自首坦白等量刑情节。并通过对量刑情节的分析,将聚众或在公共场合当众猥亵儿童、猥亵儿童致其轻微伤、猥亵两人以上或猥亵同一人两次以上等情节设计为猥亵儿童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关键词: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情节;实证  中图分类号:D92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缓刑的广泛适用,恰恰是刑罚轻缓化的主要表现。本文通过对缓刑在青海省中级人民法院的具体实践的研究,发现在推行缓刑时存诸多问题。本文试从规范缓刑适用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达到促进缓刑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缓刑;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5-0109-02  作者简介:
摘 要:通过对吉林市CY区三镇两乡各村“海选”实施以来历届村民选举情况的调查,以村民选举中候选人因素为中心,发现影响村民选举的因素正在不断丰富、不断变化、有时还会具有不确定性,但最主要还是围绕村委候选人展开的。通过对当前村委候选人的考察,可以对农村选举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改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海选;村民直选;候选人;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灵活变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特点,以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教学,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  关键词:刑事司法文书;学情;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294-01  作者简介:黎白兰(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学士学位,湖南司法警
摘 要:《侵权责任法》的颁行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制度,但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仅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太过狭窄,不利于保护现代社会缺陷产品受害人的利益。从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本文还简要阐述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的分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产品责任;产品责任主体;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高校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学校中的食品安全在关系着众多学生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正常的工作,乃至生活秩序,甚至关系着高校以及我们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高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分析,来阐明加强对高校食品安全法律构建的意义,同时针对目前高校食品安全中法律构建的不足来提出加强高校食品安全构建的法律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对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适用强制措施,是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一个不能绕开的问题。文章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基层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适用强制措施的困境为背景,提倡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探索多元化和解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期达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立法目的,帮助其复归社会。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慎捕思想;刑事和解;批准逮捕阶段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