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茶园景观规划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将低碳理念结合景观设计学相关理论,运用于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的茶树种植、茶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分析低碳茶园的建设意义。从低碳景观的角度,对茶园景观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为茶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期望能够使茶园景观的建设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
  关键词 风景园林;低碳理念;生态茶园;景观规划;六堡茶
  中图分类号 TU985.1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0-012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3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ea Garden Landscape Planning Based on Low Carbon Concept—Taking Ecological Tea Garden of Liubao Tea in Tianhongling , Cangwu County, Guangxi as an Example
  YE Jin pei1,2, TANG Shi bin1, CAO Piao yang1 et al
  (1.Forestr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2.Cangwu County State ownd Tianhongling Forest Farm, Wuzhou, Guangxi 543005)
  Abstract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with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applies it to the tea planting and landscape planning of Liubao tea ecological tea garden in Tianhongling, Cangwu County,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of low carbon tea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garden landscap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ea garden landscape, hoping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garden landscape more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Low carbon concept;Ecological tea garden;Landscape planing;Liubao Tea
  低碳发展是如今各行各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低碳景观指的是在景观的设计和建造必要材料的生产加工以及运输、施工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景观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和维护等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使用时提高利用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低[1]。低碳景观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低碳理念同属于低碳时代的概念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现已成为景观发展的必要理念和指导理念,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响应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低碳理念贯彻于各行各业的各项经济、政治活动中,成为生产、生活、发展的主要原则。
  茶园景观是以已有茶园为基础,以茶文化为精髓,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创造出的独特景观类型,是结合茶叶生产、旅游观光、科技示范、科学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茶园景观不仅仅是植物景观,它还蕴涵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结合。
  将茶文化引入茶园景观规划,并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对提升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低碳茶园景观则是在茶树种植、采摘、加工、运输等创造茶叶经济价值的过程和茶园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创造观赏价值的过程中,都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保护原有地的生态环境,避免茶树种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负担。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要对场地内现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形式、植物种类有选择性的保留和利用,创造出和谐、因地制宜的园林景观。通过茶叶生产带动茶园景观发展,以茶园景观推动茶园经济繁荣的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发展[2]。生态茶园是从茶叶生产的角度出发,强调根据茶树的生物特性,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保持茶园生态,利用山泉进行灌溉,禁止使用除草劑,施用有机肥料、火烧土粪、沼液等有机肥料[3]。而低碳茶园不仅从茶叶生产角度出发,还关注茶园建设材料、景观用材、交通工具的使用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碳排放。
  该研究从分析国内外茶园景观建设动态入手,分析低碳茶园景观规划的意义,对广西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的景观规划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分析了建设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寻找具体的低碳措施,为今后的茶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 国外相关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说,亚洲和非洲的茶叶产量最高,据2004年的茶叶产量数据显示,亚洲和非洲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中亚洲占比最大,为81%,非洲占15.6%,其余三大洲的茶叶产量较少。欧洲、美洲等国家发展历史较短,茶文化有限,茶园的建设多以生产为主,对于造景方面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研究较少[4]。   在茶文化方面,除中国的茶文化,日本茶道也世界闻名。早在13世纪,日本茶道就已形成,历经8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在茶园景观方面,日本的发展也较为成熟。冈山后乐园的茶园是日本最富盛名的茶园,它与兼六园和偕乐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名园。后乐园以节日为依托的茶园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不仅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同时还弘扬了日本的茶道文化[5]。
  1.2 我国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茶园景观建设的研究有以下3个方面:
  (1)一部分学者将茶园景观建设与传统茶文化结合,将茶文化的元素提炼出来,赋予其景观文化内涵,借此吸引游客观光旅游、感受体会茶文化,同时借此传承茶文化以及推动茶园多元化发展。如贠旭彤等[6]深度挖掘我国茶文化内涵,在茶叶实验基地的规划实践中,探索得出将茶文化结合观光茶园设计的方式和方法。范璐璐[7]从茶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从4个方面将茶文化运用到茶园旅游的规划设计中,由此探索出茶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与方法。盛千凌等[8]实地考察了4个已建成的观光茶园,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设计建设所需遵循的原则。王磊[9]分析了游客在茶园中游览的活动需求,解析茶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索以茶文化为背景的观光茶园建设原则和方法。
  (2)有一些学者从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或地域文化的角度,将其运用到茶园景观设计中,展现我国文化魅力和乡土文化魅力。我国已建成一些观光茶园,但观光茶园的发展较晚,发展存在局限。肖茜文[10]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典型观光茶园中地域文化在茶园中的运用方式及设计原则,为我国观光茶园的地域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韦倩[11]巧妙地将中国山水画运用到茶园景观设计中,提出了新的设计方式。黄迎洁等[12]以剪纸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作为茶园景观的设计思路,赋予茶园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园内活动形式。李连影[13]将中国传统纹样,如原始社会的图腾、民俗图案、少数民族图腾等具有我国文化特征或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图腾不断创新,结合到茶园景观中,以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图腾的寓意。
  (3)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环保角度提出茶园景观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李荣林等[14]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观光茶园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由此得知在茶园景观的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吕莎等[15]认为许多以“生态”为名的观光茶园并不能达到游客们的期许,她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打破传统模式的方法,并指出当年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蒋亚光[16]从水利系统景观的规划设计来探讨生态茶园的建设。
  我国低碳理念层面的研究较少,为了响应生态文明理念,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进行茶园景观建设的研究对于实现茶园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2 景观茶园中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人类活动必然会产生碳排放,虽然难以避免却可以通过提升大众对碳排放的认识,在生产生活中主动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碳排放量。建设景观茶园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建设材料、后期养护、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园经营中各类交通工具使用。①在施工过程中必然需要使用多种工程机械,在此类机械的使用中所使用过程的燃料以及排放的气体都会造成一定的碳排放量。②景观小品和建筑物的建设材料,如砖石、水泥等建设材料,在生产、加工及运输到施工地的过程都会产生不少碳排放。③后期养护时,每修补一次破损设施、建筑,又会产生一次建设材料的碳排放。茶树种植使用的化肥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的排放,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热量又需要通过煤的燃烧产生,无疑加重了碳的排放量。④游客到达茶园、茶园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品的运输、生产材料运输等过程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增加了不少的茶园碳排放量。
  要做到真正的低碳茶园,就应该从源头抓起。无论是茶园景观建设或是茶树种植、茶叶采摘生产的一系列建设、生产活动,都要将碳排放降到最低。且在之后的运营中满足游人游玩活动、交通需求,也需按照低碳排放的标准开展,增加茶园景观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管理所造成的额外碳排放,同时还要减少人类活动对茶园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的污染,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3 低碳茶园景观规划的意义
  与普通低碳公园相比,低碳茶园的低碳理念不仅运用于景观建设中,还要贯彻茶叶生产的始终,从茶树种植、茶叶采摘、生产、加工、运输的一系列过程,都要采用生态、环保的操作,将碳排放降到最低。
  与普通茶园相比,低碳茶园的基础设施使用的都是生态、环保的材料,景观要素也更注重与当地文化风俗、地域特色结合,也更贴近周边环境,而不是只考虑景观的丰富度和视觉冲击性。在茶叶生产的各个方面,低碳茶园更注重茶叶的品质而不会为了提高茶叶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低碳茶园的建设体现在茶叶生产、景观建设、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不仅仅是以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人的感受,更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注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活、生产、娱乐要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4 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园的实践性探索
  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园坐落在广西苍梧县的天洪岭林场。著名文化学者肖健把梧州六堡茶誉为千古名茶,与云南普洱茶并列[17]。六堡茶的颜色为红色,其文化寓意為“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和中国精神的体现[18]。六堡茶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天洪岭六堡茶园的建设有利于六堡茶的发展和传承,能够扩大六堡茶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4.1 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园概况
  天洪岭林场距离梧州市约41 km,林场内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林陡峭,高低不平,一般坡度>35°。天洪岭林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分、热量充足、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肥力中等以上。林场内的植物种类资源丰富,天然次生乔木树种主要有枫香、鸭脚木、泡桐、盐肤木、山乌桕、虎皮楠、桃金娘、悬钩子等。人工植被以衫木、马尾松、八角、油茶等占优势。在林场的东边是六堡茶文化旅游区,西边则是仙人湖景区。林场内有海拔1 000 m左右的高峰,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独特的森林景观,整个林场犹如一个天然大氧吧。
其他文献
摘要 《食品化学》是目前高校食品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食品各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品人才,针对目前《食品化学》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尝试从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
期刊
摘要 对广西北流市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进行了研究,目前北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有“入市交易方式多样,以拍卖为主;入市途径多样,以调整入市途径为主”的特点,取得“建立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市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了集体土地入市的规章制度,健全乡村制度体系;开拓了增加农民收益的新渠道,促进农民生活走向富裕”的成效,存在“异地调整入市的利益分配不均,阻碍城乡一
期刊
摘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移动智能终端例如网站、手机APP等都为信息的集中化提供了承载的空间。这些平台以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和多技术应用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当下对于农民大学生的远程教育在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平台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通过设计和构想,认为改进现有学习网网站——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内容设置、强化议程设置投入大数据精准投放学习资源、加入积分制激励学习
期刊
摘要 以海南省和河北省共7个村庄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探讨农民社会行为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南北方農户社会空间行为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地区不同性别与从业类型的人社会行为也存在差异。第二,从业类型是导致农户迁移的重要因素。第三,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区迁移。南方样本村庄中21%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大多数迁移距离不超过30 km;北方样本村庄
期刊
摘要 AP2基因作为一种调控植物花发育的功能基因,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阿拉伯岩芥AP2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成员AA40G00375、AA54G00162为稳定蛋白,其余AP2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且大多数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只有成员AA8G00350属于分泌蛋白,其余均为非分泌蛋白,且均不属于跨膜蛋白。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AP
期刊
摘要基于植物分类学极强的实践性特点,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打破系统性,跟着物候节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下,以小组形式开展观察、解剖、讲解、查阅文献和撰写报告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主要以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为主。实践证明,8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为“好”。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主动解剖观察
期刊
摘要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现存民国时期广东农业文献的整理,摸清这类文献的数量及种类,并从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现实价值等几个方面阐述这类文献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国时期;农业文献;类别;价值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20-023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期刊
摘要游仙区太平镇土地托管中心自2014年运行以来,极大地推动了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临镇闲置土地的利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实施,乡村闲置资源流转开发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已经来临。基层政府应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尽快建立起集“信息发布、资源交易、经融服务、法制监督”于一体的乡村闲置资源流转服务平台。  关键词乡村振兴;闲置资源;流转服务平台  中圖分类号F301.2文献标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粤北山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麻鸡肉质的理化评价标准。[方法]以清远麻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养殖模式下清远麻鸡的物理指标(肉色、嫩度、持水性)和化学成分指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胶原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级,得出了粤北山区麻鸡肉质的理化指标评级范围。[结论]该研究制定了粤北山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麻鸡肉质的理化评价标准。  关键词 清远麻鸡;肉质;理化评价标
期刊
摘要面对高校课堂传承农耕文化的困境,分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传承农耕文化的优势,即展示手段多样多样、展示方式直观、叙事方式故事化和价值阐释形象。总结了高校农耕文化博物馆需要把握的原则:一是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并突出高校所立足的区域的地域特色;二是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应该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财力与研究实力;三是高校农耕文化博物馆只有与特色课程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关键词农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