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藤忠雄(Tadao Ando)可能是世界上经历最传奇的建筑师了,
年轻时为了谋生,他当过货车司机和职业拳击手;他从未接受过科班教育,在建筑方面全靠自学成才;
早年他要靠主动出击才能获得机会,如今则是项目遍布世界各大都市的大师级人物。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生涯中,获得过数不胜数的奖项,其中最重要的,要数1995年的普利兹克奖,这是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的奖项,评审团对他的评价是:“安藤意识中的建筑总是一种可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一片风景里的抽象设计。”自那时到现在,一直有媒体不断问及他的获奖感受,对此他说,“我不想提起,我活在当下”。一如富有禅味的经典回答,他也擅长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禅意之趣,清水混凝土构筑的简约建筑,洗练的几何线条,朴素的视觉效果,都是他扬名天下的原因。
穿越时光的博物馆
和时下不少大师级建筑师一样,安藤忠雄也渴望在中国留下自己的印记。今年2月,安藤现身上海,为媒体讲解他负责改建的一个新项目:上海震旦博物馆,这也是他在中国进行的第一个改建项目。
震旦博物馆开幕当天,安藤在上百人的簇拥下缓慢前行,在人堆里,他并不显眼,让人意外的是,早年拳击比赛纪录不错的他,个子矮小。从一层到五层,安藤逐一介绍馆内每一处有玄机的设计,他讲话的兴致很高,熟悉他的人说,这很难得。“昨天我们参加宝格丽珠宝设计展,意大利人的要求很高,但他们对震旦博物馆这个建筑很满意。以前意大利人有偏见,认为亚洲的都不太好,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我昨天跟宝格丽总裁说了这件事,并告诉他,现在是亚洲的时代了。他很尴尬。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创造亚洲的时代吧!”安藤不无得意地说。
震旦博物馆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建筑隔江相望,这家博物馆原先是集团的办公楼,董事长陈永泰打算将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将建筑改造为与民众分享文化的平台,这个来自台湾的企业家求助于安藤,最初,并未得到肯定的答复。
实际上,将古典和现代两种形式糅合,是很难把控的设计,改造,也往往比创建更难。安藤忠雄说,自己每年都会接到上百个设计邀约,但承接率仅为3%。在得到了业主“外观与内在都可以任意更改”的承诺之后,安藤终于接下了这个改造项目,最终,他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凝土结合欧式建筑的探索品。
震旦博物馆本身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样式和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完全参照19世纪欧洲的流行模式。经过改造之后,这座建筑的下半部分仍然保留着新古典的装饰风格,上半部分则继续采纳了安藤惯用的毫无装饰的清水混凝土以及玻璃构件。巨大的玻璃幕墙拥有独特的功能,在白天,自然光线和折射自黄埔江的波光都能映入室内;在夜间,背靠陆家嘴如林的高楼,在整个外滩霓虹灯的映照下,五层的博物馆又是一番韵味。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同样被安藤大刀阔斧地改变,最大的变化是架设了螺旋扶梯,将三、四楼挑高两层作为展厅。观众拾阶而上,就像穿越时间的轨道,从古典风格的19世纪一步步穿越至现今的时代风格。越往高行,视野越开阔,到达四楼时,一大片玻璃幕墙将内外空间整合在同一时空里,黄浦江对岸的外滩建筑群,便是最显眼的景观,那几乎是最立体的中国近代史。为此,安藤做了扎实的案头工作,包括研究包括鸦片战争在内。对他来说,作品不只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它也能融汇周遭的历史,嫁接不同时空的文化对话。“最重要的是,既有的东西尽量保存。”他说。
一字千金的讲演家
因为改造工程,震旦博物馆馆长张临生曾与安藤忠雄有过不少工作接触,在他看来,安藤是一个很酷的人,“他最初来实地考察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多一句话也不讲。他在全世界的演讲,一字千金。”也确实如此,3月17日,安藤再度来到上海,召开自己的讲演会,这是一个气场和阵势都堪比明星演唱会的活动,公开售票,最高票价880元,有明确的赞助商,还邀请了极富影响力的嘉宾,姚明和王石。世博园区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几乎是满座的,热情的观众超过一万两千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师之一,安藤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设计项目之外,常年的巡回讲演是安藤的工作内容之一。他对此的解释是:“虽然设计项目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宣传和培养年轻人有时候比设计项目更加重要。”在他看来,这样的讲座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的建筑理念,另一方面则能够对年轻建筑师有所启发。然而,上海的此次讲演即便对见惯大场面的安藤来说仍然是大阵仗,讲座进行一半,安藤指着硕大的背景屏幕,称这是自己讲座中运用到的最大的一块。
屡败屡战的寻梦之旅和坚持不懈的草根成功故事,之前曾经被他宣讲了太多次,这一次的上海讲演会,他更乐意和年轻的学生们分享一些别的内容,比如环保。
如同讲演的题目“亚洲时代”,安藤忠雄认为亚洲或者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而他个人的兴趣点,正在向环保转移,地球资源正在枯竭,才是他迫切要向所有人传达的观念。“资源、能源、粮食,这些问题都是我希望探讨的。”安藤如是说。他对此的解读是:“思考这样的命题是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使命。”
光之魅引发建筑梦
光之魅,日本庭院寺宇的空白之美和西方现代建筑的现代理念混合成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他的建筑语汇并不丰富,混凝土、玻璃板、木材,这些几乎就是全部,所有建筑表面只经过清水模处理,毫无装饰。他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引发极大的争议,“裸露丑陋”的“水泥箱子”不断地挑战人们惯有的建筑观念。从开始于大阪的处女作,他的建筑项目一直延伸到东京、曼哈顿、欧洲各地,每一个项目都是他坚持原则的记录,每一个工程都是他在精神层面的思考。随着时间推移,他因坚持着这种探索而被冠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自幼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十四岁那年,安藤自己设计、施工,为外婆的房子加盖阁楼,当他在幽暗的屋子里打开天窗时,光的魅力第一次打动他,建筑梦最初在他心中生根。高中毕业时,因为家庭贫寒,安藤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一本旧书摊上买到的柯布西耶作品集,就是他的教材。后来,为了赚钱和取得签证,他用两个月训练自己成为职业拳击手,出国比赛,遍览国外建筑之美。
“我没有进过专门的建筑学校,也没有进过大学,但是我确实想做建筑,在这条道路上一直执着奔跑。”在当时的日本,学历是年轻人走入社会的敲门砖,为了圆建筑梦,安藤曾到室内设计公司担任助手,也曾协助大阪市立大学的教授进行调研。不工作时,他就读书,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
24岁时,他终于存够钱赴欧游学,第一次亲见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是永难忘怀的经历,“才踏进教堂内部,各式各样的光线立刻像洪水一般让人震慑。”
回到日本后,安藤在大阪城市公园设施设计的招标中获胜。第二年,他开设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决心以建筑为主业,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周围的人都说:“你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怎么能成为建筑师?”这点质疑并没有让他放弃,他深信这样一句日本谚语:“只要有一,就会有十。”
提到让自己声名鹊起的代表作,光之教堂,安藤很谦逊地表述,“这是我25年前做的一个小的教堂,一个很简单的小教堂。”他想与年轻的学生们分享的,不是光之教堂的理念或者地位,这在现代建筑史上,已有定论,而是身为建筑师坚持己见的重要,“当初在做这个的时候我是不想要玻璃的,但是教堂的主人说,没有玻璃的话不是会很冷吗?最终还是把玻璃放上去了,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把玻璃拿掉。自己想的事情是一定要想办法,在某一个时刻一定要把它完成。建筑设计师和业主是在不断的相互交锋,要看对方有什么意见,有意见也不要轻易妥协。”永远不轻易妥协,也许这才是安藤写就传奇的原因。
对话安藤忠雄
亚洲时代,中国速度
F: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成为大师,实在凤毛麟角。
安: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人只要放得下现在的一切,就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一开始不是这一方面的专家,但是从学校毕业以后,我一直对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后来有机会成为建筑设计师。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F:你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对你的人格铸就有什么样的影响?
安:外婆从小就告诉我,做你喜欢的事情,但是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认定了就去做,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我从小就在这个概念中成长。
F:17岁从事拳击运动最大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后来放弃了?
安:以前做拳击手的时候,我参加过十几次比赛,看过一场日本世界级拳王的比赛后,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个才能和境界,继续做下去是困难的事情,不如去从事其他工作。
F:自学建筑几乎不可能,你是怎么做到的?
安:人生有非常多的选择,你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去接受专业培训,我没有接受专业培训,我只能自己学习,多去看,看各种建筑物,日本有很多从古代就有的建筑物,中国也是,外滩就有很多历史。透过建筑去领悟、体会、思考。只要你努力,相信会有结果。
F:您曾经说建筑师不应该一直做委托的工作,而要有梦想要勇于自己创造项目,现在有什么项目是您特别想要主动去做的吗?
安:什么都可以去做去挑战。但接下来将是一个亚洲的时代,作为一个亚洲人如何用这种亚洲特有的文化、习性、元素来做出一些新的建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F:这些年来除了在日本,您在世界各地参与很多项目,是不是比在本土有更多压力和挑战?
安:对我来说,到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我的团队,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团队运作才会成功。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觉得像到了一个全新的战场,有紧张感,到不同的地方考量每个国家不一样的文化,这是我非常重视的。
F:您在中国的项目越来越多了,在中国做建筑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何不同?
安:现在是亚洲的时代,以前是美国的时代。或许也可以说现在是中国的时代,但整体来讲仍然是一个亚洲的时代。所以这样来看,都市的发展都是在一种变动当中。刚开始,我对中国的情况不太熟悉,会觉得比较困难。但现在,我觉得一切都在改变,中国和别的地方已经没什么区别。而且中国的技术发展特别快。
中国有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决定很快,每个项目定下来就马上去做。在中国似乎非常简单,这个怎么做?就这么做!然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但是在日本的话,这个项目要怎么样,那可能某方面需要好好想一想,就过了三个月,又有一个地方需要想一想,可能就又过了三个月。这就是两边的差异。
F: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飞速,很多海外设计师纷纷来中国工作。您怎么看?
安:所有建筑都需要跟自然环境结合,才能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现在中国飞速发展,很多设计师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尤其是上海,未来有更多的人会把它当做舞台。对设计师来说,一个好的建筑是要流传百年的,怎样让这个建筑有所感动,有印象留在人们心里,我想这需要多学习中国的文化。
年轻时为了谋生,他当过货车司机和职业拳击手;他从未接受过科班教育,在建筑方面全靠自学成才;
早年他要靠主动出击才能获得机会,如今则是项目遍布世界各大都市的大师级人物。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生涯中,获得过数不胜数的奖项,其中最重要的,要数1995年的普利兹克奖,这是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的奖项,评审团对他的评价是:“安藤意识中的建筑总是一种可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一片风景里的抽象设计。”自那时到现在,一直有媒体不断问及他的获奖感受,对此他说,“我不想提起,我活在当下”。一如富有禅味的经典回答,他也擅长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禅意之趣,清水混凝土构筑的简约建筑,洗练的几何线条,朴素的视觉效果,都是他扬名天下的原因。
穿越时光的博物馆
和时下不少大师级建筑师一样,安藤忠雄也渴望在中国留下自己的印记。今年2月,安藤现身上海,为媒体讲解他负责改建的一个新项目:上海震旦博物馆,这也是他在中国进行的第一个改建项目。
震旦博物馆开幕当天,安藤在上百人的簇拥下缓慢前行,在人堆里,他并不显眼,让人意外的是,早年拳击比赛纪录不错的他,个子矮小。从一层到五层,安藤逐一介绍馆内每一处有玄机的设计,他讲话的兴致很高,熟悉他的人说,这很难得。“昨天我们参加宝格丽珠宝设计展,意大利人的要求很高,但他们对震旦博物馆这个建筑很满意。以前意大利人有偏见,认为亚洲的都不太好,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我昨天跟宝格丽总裁说了这件事,并告诉他,现在是亚洲的时代了。他很尴尬。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创造亚洲的时代吧!”安藤不无得意地说。
震旦博物馆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建筑隔江相望,这家博物馆原先是集团的办公楼,董事长陈永泰打算将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将建筑改造为与民众分享文化的平台,这个来自台湾的企业家求助于安藤,最初,并未得到肯定的答复。
实际上,将古典和现代两种形式糅合,是很难把控的设计,改造,也往往比创建更难。安藤忠雄说,自己每年都会接到上百个设计邀约,但承接率仅为3%。在得到了业主“外观与内在都可以任意更改”的承诺之后,安藤终于接下了这个改造项目,最终,他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凝土结合欧式建筑的探索品。
震旦博物馆本身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样式和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完全参照19世纪欧洲的流行模式。经过改造之后,这座建筑的下半部分仍然保留着新古典的装饰风格,上半部分则继续采纳了安藤惯用的毫无装饰的清水混凝土以及玻璃构件。巨大的玻璃幕墙拥有独特的功能,在白天,自然光线和折射自黄埔江的波光都能映入室内;在夜间,背靠陆家嘴如林的高楼,在整个外滩霓虹灯的映照下,五层的博物馆又是一番韵味。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同样被安藤大刀阔斧地改变,最大的变化是架设了螺旋扶梯,将三、四楼挑高两层作为展厅。观众拾阶而上,就像穿越时间的轨道,从古典风格的19世纪一步步穿越至现今的时代风格。越往高行,视野越开阔,到达四楼时,一大片玻璃幕墙将内外空间整合在同一时空里,黄浦江对岸的外滩建筑群,便是最显眼的景观,那几乎是最立体的中国近代史。为此,安藤做了扎实的案头工作,包括研究包括鸦片战争在内。对他来说,作品不只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它也能融汇周遭的历史,嫁接不同时空的文化对话。“最重要的是,既有的东西尽量保存。”他说。
一字千金的讲演家
因为改造工程,震旦博物馆馆长张临生曾与安藤忠雄有过不少工作接触,在他看来,安藤是一个很酷的人,“他最初来实地考察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多一句话也不讲。他在全世界的演讲,一字千金。”也确实如此,3月17日,安藤再度来到上海,召开自己的讲演会,这是一个气场和阵势都堪比明星演唱会的活动,公开售票,最高票价880元,有明确的赞助商,还邀请了极富影响力的嘉宾,姚明和王石。世博园区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几乎是满座的,热情的观众超过一万两千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师之一,安藤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设计项目之外,常年的巡回讲演是安藤的工作内容之一。他对此的解释是:“虽然设计项目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宣传和培养年轻人有时候比设计项目更加重要。”在他看来,这样的讲座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的建筑理念,另一方面则能够对年轻建筑师有所启发。然而,上海的此次讲演即便对见惯大场面的安藤来说仍然是大阵仗,讲座进行一半,安藤指着硕大的背景屏幕,称这是自己讲座中运用到的最大的一块。
屡败屡战的寻梦之旅和坚持不懈的草根成功故事,之前曾经被他宣讲了太多次,这一次的上海讲演会,他更乐意和年轻的学生们分享一些别的内容,比如环保。
如同讲演的题目“亚洲时代”,安藤忠雄认为亚洲或者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而他个人的兴趣点,正在向环保转移,地球资源正在枯竭,才是他迫切要向所有人传达的观念。“资源、能源、粮食,这些问题都是我希望探讨的。”安藤如是说。他对此的解读是:“思考这样的命题是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使命。”
光之魅引发建筑梦
光之魅,日本庭院寺宇的空白之美和西方现代建筑的现代理念混合成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他的建筑语汇并不丰富,混凝土、玻璃板、木材,这些几乎就是全部,所有建筑表面只经过清水模处理,毫无装饰。他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引发极大的争议,“裸露丑陋”的“水泥箱子”不断地挑战人们惯有的建筑观念。从开始于大阪的处女作,他的建筑项目一直延伸到东京、曼哈顿、欧洲各地,每一个项目都是他坚持原则的记录,每一个工程都是他在精神层面的思考。随着时间推移,他因坚持着这种探索而被冠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自幼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十四岁那年,安藤自己设计、施工,为外婆的房子加盖阁楼,当他在幽暗的屋子里打开天窗时,光的魅力第一次打动他,建筑梦最初在他心中生根。高中毕业时,因为家庭贫寒,安藤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一本旧书摊上买到的柯布西耶作品集,就是他的教材。后来,为了赚钱和取得签证,他用两个月训练自己成为职业拳击手,出国比赛,遍览国外建筑之美。
“我没有进过专门的建筑学校,也没有进过大学,但是我确实想做建筑,在这条道路上一直执着奔跑。”在当时的日本,学历是年轻人走入社会的敲门砖,为了圆建筑梦,安藤曾到室内设计公司担任助手,也曾协助大阪市立大学的教授进行调研。不工作时,他就读书,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
24岁时,他终于存够钱赴欧游学,第一次亲见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是永难忘怀的经历,“才踏进教堂内部,各式各样的光线立刻像洪水一般让人震慑。”
回到日本后,安藤在大阪城市公园设施设计的招标中获胜。第二年,他开设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决心以建筑为主业,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周围的人都说:“你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怎么能成为建筑师?”这点质疑并没有让他放弃,他深信这样一句日本谚语:“只要有一,就会有十。”
提到让自己声名鹊起的代表作,光之教堂,安藤很谦逊地表述,“这是我25年前做的一个小的教堂,一个很简单的小教堂。”他想与年轻的学生们分享的,不是光之教堂的理念或者地位,这在现代建筑史上,已有定论,而是身为建筑师坚持己见的重要,“当初在做这个的时候我是不想要玻璃的,但是教堂的主人说,没有玻璃的话不是会很冷吗?最终还是把玻璃放上去了,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把玻璃拿掉。自己想的事情是一定要想办法,在某一个时刻一定要把它完成。建筑设计师和业主是在不断的相互交锋,要看对方有什么意见,有意见也不要轻易妥协。”永远不轻易妥协,也许这才是安藤写就传奇的原因。
对话安藤忠雄
亚洲时代,中国速度
F: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成为大师,实在凤毛麟角。
安: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人只要放得下现在的一切,就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一开始不是这一方面的专家,但是从学校毕业以后,我一直对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后来有机会成为建筑设计师。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F:你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对你的人格铸就有什么样的影响?
安:外婆从小就告诉我,做你喜欢的事情,但是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认定了就去做,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我从小就在这个概念中成长。
F:17岁从事拳击运动最大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后来放弃了?
安:以前做拳击手的时候,我参加过十几次比赛,看过一场日本世界级拳王的比赛后,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个才能和境界,继续做下去是困难的事情,不如去从事其他工作。
F:自学建筑几乎不可能,你是怎么做到的?
安:人生有非常多的选择,你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去接受专业培训,我没有接受专业培训,我只能自己学习,多去看,看各种建筑物,日本有很多从古代就有的建筑物,中国也是,外滩就有很多历史。透过建筑去领悟、体会、思考。只要你努力,相信会有结果。
F:您曾经说建筑师不应该一直做委托的工作,而要有梦想要勇于自己创造项目,现在有什么项目是您特别想要主动去做的吗?
安:什么都可以去做去挑战。但接下来将是一个亚洲的时代,作为一个亚洲人如何用这种亚洲特有的文化、习性、元素来做出一些新的建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F:这些年来除了在日本,您在世界各地参与很多项目,是不是比在本土有更多压力和挑战?
安:对我来说,到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我的团队,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团队运作才会成功。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觉得像到了一个全新的战场,有紧张感,到不同的地方考量每个国家不一样的文化,这是我非常重视的。
F:您在中国的项目越来越多了,在中国做建筑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何不同?
安:现在是亚洲的时代,以前是美国的时代。或许也可以说现在是中国的时代,但整体来讲仍然是一个亚洲的时代。所以这样来看,都市的发展都是在一种变动当中。刚开始,我对中国的情况不太熟悉,会觉得比较困难。但现在,我觉得一切都在改变,中国和别的地方已经没什么区别。而且中国的技术发展特别快。
中国有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决定很快,每个项目定下来就马上去做。在中国似乎非常简单,这个怎么做?就这么做!然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但是在日本的话,这个项目要怎么样,那可能某方面需要好好想一想,就过了三个月,又有一个地方需要想一想,可能就又过了三个月。这就是两边的差异。
F: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飞速,很多海外设计师纷纷来中国工作。您怎么看?
安:所有建筑都需要跟自然环境结合,才能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现在中国飞速发展,很多设计师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尤其是上海,未来有更多的人会把它当做舞台。对设计师来说,一个好的建筑是要流传百年的,怎样让这个建筑有所感动,有印象留在人们心里,我想这需要多学习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