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MRI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道梗阻31例病例资料,分析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I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MRI诊断;胆道梗阻;胆管癌;胆管结石;胆管炎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206-01
胆道梗阻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发病原因有:胆管炎、胆管肿瘤、胆管结石、胰头癌等,造成胆道梗阻,引起上腹部疼痛、黄疸等临床表现和体征。MRI作为当代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设备之一,能为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在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有极高应用价值[1]。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RI征象,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31例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手术病理或ERCP确诊为胆道梗阻[2],②患者基础数据完整,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功能疾病患者,②合并听力障碍和神经疾病患者,③研究过程中失访患者。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3.29±2.06)岁,其中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炎6例、胆管癌3例、胰腺癌2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淋巴结转移压迫1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使用GE SignaCreator1.5TMRI,8通道腹部线圈。在检查之前需禁食8小时,加呼吸门控。平扫包括横断面扫描,范围:膈顶到肾脏下缘,扫描序列为PROPELLER,T2WI及亚脂T2WI(TR/TE:7058.82ms/112.92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T1 DUAL ECHO同反相位(TR/TE:180ms/4.29ms,TR/TE:180ms/2.05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DWI(b=800s?):(TR/TE:8571.43ms/72.10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后处理得到ADC值。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剂量0.2mmol/Kg,注射流率2.5ml/s,横断、冠状扫描:LAVA动态增强扫描,蒙片、动脉期(20-25s)、静脉期(65-75s)、平衡期(120s)及延迟扫描(240-300s)(TR /TE:3.75ms/1.74ms,层厚/间隔:5mm/0mm)。MRCP:FIESTA序列2D扫描(TR/TE:3.73ms/1.16ms,視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7mm/2mm),3D扫描(TR/TE:3750.00ms/795.70ms,视野(FOV):69.6cmX36.0cm,层厚/间隔:1.8mm/0mm),进行最大信号投影,数据传至工作站处理。
1.3观察指标:分析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SPSS23.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诊断和病理性结果对比,符合率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胆道梗阻性病变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胆道炎和胆道结石;恶性病变则为胰头肿瘤和胆道肿瘤等。早期诊断可帮助手术方案制定,并可评估预后效果。超声检查尽管可提供切面图像,但无法立体性观察。MRI诊断定位效果佳,影像征象有特异性高的特点,可有效显示软组织肿块、结石等病变。胆管炎多表现为不规则狭窄以及扩张并存,常表现为枯树枝状征象;胆管癌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软腾状征;MRI可清晰显示出结石大小和位置,MRCP检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3]。MRI检查不仅可显示胆系解剖、大体形态,同时也可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有无创伤、安全、便捷的优势。由于在胆管系统诊断时可有效展示胆管整体性和延续性,且信号对比效果好、病灶显示直观,因此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4-6]。在良性和恶性病变鉴定上主要特点为:肝内胆管扩张,良性表现为枯枝样征象,恶性则呈现为软藤样改变;对于胆管梗阻程度,良性则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梗阻;同时良性病变一般无肿块表现,恶性病变则常出现肿块征象。分析本次诊断结果发现,MRI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MRI可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RI对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有符合率高的特点,因此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丽,晏杰,张忠明,等.多排螺旋CT、MRI在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6):168-181.
[2]王瑞昕.CT和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甘肃医药,2018, 37(7):616-617.
[3]马永华,张荣坤,岳都金.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4(4):29-30.
[4]曹芹.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27(1):162-163.
[5]李荣生,韩毅.CT与MRI在良恶性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8, 28(19):238-238.
[6]阮吉陆,彭宇.胆道梗阻性疾病行MRI检查的诊断作用分析与研究[J].当代医学,2019, 25(13):179-180.
关键词:MRI诊断;胆道梗阻;胆管癌;胆管结石;胆管炎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206-01
胆道梗阻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发病原因有:胆管炎、胆管肿瘤、胆管结石、胰头癌等,造成胆道梗阻,引起上腹部疼痛、黄疸等临床表现和体征。MRI作为当代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设备之一,能为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在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有极高应用价值[1]。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RI征象,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31例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手术病理或ERCP确诊为胆道梗阻[2],②患者基础数据完整,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功能疾病患者,②合并听力障碍和神经疾病患者,③研究过程中失访患者。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3.29±2.06)岁,其中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炎6例、胆管癌3例、胰腺癌2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淋巴结转移压迫1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使用GE SignaCreator1.5TMRI,8通道腹部线圈。在检查之前需禁食8小时,加呼吸门控。平扫包括横断面扫描,范围:膈顶到肾脏下缘,扫描序列为PROPELLER,T2WI及亚脂T2WI(TR/TE:7058.82ms/112.92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T1 DUAL ECHO同反相位(TR/TE:180ms/4.29ms,TR/TE:180ms/2.05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DWI(b=800s?):(TR/TE:8571.43ms/72.10ms,视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8mm/1mm),后处理得到ADC值。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剂量0.2mmol/Kg,注射流率2.5ml/s,横断、冠状扫描:LAVA动态增强扫描,蒙片、动脉期(20-25s)、静脉期(65-75s)、平衡期(120s)及延迟扫描(240-300s)(TR /TE:3.75ms/1.74ms,层厚/间隔:5mm/0mm)。MRCP:FIESTA序列2D扫描(TR/TE:3.73ms/1.16ms,視野(FOV):77.4X40.0cm,层厚/间隔:7mm/2mm),3D扫描(TR/TE:3750.00ms/795.70ms,视野(FOV):69.6cmX36.0cm,层厚/间隔:1.8mm/0mm),进行最大信号投影,数据传至工作站处理。
1.3观察指标:分析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SPSS23.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诊断和病理性结果对比,符合率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胆道梗阻性病变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胆道炎和胆道结石;恶性病变则为胰头肿瘤和胆道肿瘤等。早期诊断可帮助手术方案制定,并可评估预后效果。超声检查尽管可提供切面图像,但无法立体性观察。MRI诊断定位效果佳,影像征象有特异性高的特点,可有效显示软组织肿块、结石等病变。胆管炎多表现为不规则狭窄以及扩张并存,常表现为枯树枝状征象;胆管癌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软腾状征;MRI可清晰显示出结石大小和位置,MRCP检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3]。MRI检查不仅可显示胆系解剖、大体形态,同时也可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有无创伤、安全、便捷的优势。由于在胆管系统诊断时可有效展示胆管整体性和延续性,且信号对比效果好、病灶显示直观,因此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4-6]。在良性和恶性病变鉴定上主要特点为:肝内胆管扩张,良性表现为枯枝样征象,恶性则呈现为软藤样改变;对于胆管梗阻程度,良性则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梗阻;同时良性病变一般无肿块表现,恶性病变则常出现肿块征象。分析本次诊断结果发现,MRI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MRI可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RI对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有符合率高的特点,因此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丽,晏杰,张忠明,等.多排螺旋CT、MRI在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6):168-181.
[2]王瑞昕.CT和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甘肃医药,2018, 37(7):616-617.
[3]马永华,张荣坤,岳都金.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4(4):29-30.
[4]曹芹.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27(1):162-163.
[5]李荣生,韩毅.CT与MRI在良恶性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8, 28(19):238-238.
[6]阮吉陆,彭宇.胆道梗阻性疾病行MRI检查的诊断作用分析与研究[J].当代医学,2019, 25(1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