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工原理教学与工程能力的培养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是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文章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别论述了在化工原理理论课、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如何紧扣工程实际,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用科研推助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策略及效果.方法采用实验与对照方法.选择湖南医药学院2016级药学专业学生183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独立研究.对照组95人采用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验组88人以科研实践为主导,引导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各项活动情况参照学校仁术工程测评细则评分.结果:实验组科研实践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就业理念、就业自我认知比较客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两组主要课程成绩比较(P>0.05),没有差
教学与科研需要得到共同的重视,并且使二者能够良性互动,这也是推进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进程的关键内容.本文阐述环境工程类专业背景下,教学和科研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作用;立足应用型复合型环境高级人才培养需求,探讨了教学与科研对立统一的密切关系,以期形成教学与科研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环境工程类专业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对化工人才培养、化工行业低碳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对化工分离工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在专业知识内容方面,通过项目式和PBL式案例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实践及团队创新方面的能力;在课程思政方面,充分考虑了思政元素与科学知识的交叉融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心怀祖国的奉献精神,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兼具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双重特点,本身就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如何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入手、结合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设施配备和实验室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对于高校理工科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以《精细化学品工艺学》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政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提炼出了思政融合思路,重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原理作为基础课到专业课的一门“过渡”课程,结合化工原理的特点、内涵及思政元素.充分发挥线下教学主渠道,探索协同育人思路,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最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品质.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但是,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性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想安全、高效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落实分级安全责任体系,还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和指导.
实践教学是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新工科建设对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结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BE理念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科研活动氛围以及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以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课程教学为例,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生产案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课程教学新体系.将线上和线下内容,课前、课中和课后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综合训练”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对于应用型人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本文立足于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得出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检验分析人才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