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建立在幼儿天生爱游戏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之上的。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幼儿园活动区创设要以幼儿为中心,立足幼儿发展和实际需求。区域游戏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为幼儿“做中学”、“玩中学”提供切实的课程路径,让幼儿在操作中、游戏中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涵,将游戏化的精神进一步贯穿幼儿园教学始终。
【关键词】区域游戏 课程游戏化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33-02
一、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基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区创设现状分析
1.活动区域的主题设计和游戏内容从稳定性走向机动性
过于强调游戏区域的稳定性,极易导致幼儿园及其班级活动环境的僵化与呆板。教师们应立足幼儿实际,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在保留部分恒常主题的基础上,加强布置的变化和材料的更新,特别是尝试增加可以随时添置和撤销的机动性区域活动的比例,从而在活动区创设中表现出一定的机动性。例如中五班“舌尖上的区保”主题环创,幼儿在水果榨汁、烤串烧烤、制作蛋挞、外卖配送的体验与情境中,与“真”材料不断互动,唤醒幼儿生活经验,感受游戏的乐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马爷烧烤”区受到冷落,教师和幼儿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商讨,及时调整了游戏材料和内容,从而重新激发幼儿玩的兴趣,使区域活动更加深入有趣。
2.活动区域的材料配置从欣赏性走向操作性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第一原则是操作性原则,而非仅具备欣赏性作用。教师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应立足“基于兴趣,满足需要,激发挑战,促进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为幼儿提供具有切实操作体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材料,更加注重操作材料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废旧利用、变废为宝环保理念的体现,努力寻求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操作、勇于探索和自由表现的最大空间和可能,真正赋予游戏一种“快乐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依托于区域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实践
1.推进区域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相融合
要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明确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观察幼儿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在设计和生成区域游戏内容时,关注幼儿园课程总体目标和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目标,也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程度,使其与幼儿园课程目标形成统一。二是,注重不同活动类型的融合和活动内容的衔接,可以把区域活动、集体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发展的部分转化为课程内容,努力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相互联系的多样化经验。三是,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融合。区域游戏中的环境、规则和人际关系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等经验的获得,更要注重在活动中渗透规则,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2.放手让幼儿玩“真”游戏
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幼儿玩“真游戏”。教师只有“放手”了,幼儿的游戏才能反映幼儿的生活,生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主题和课程内容;才能表现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让教师得以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避免出现怕幼儿“乱”,怕幼儿“不会”,怕幼儿“出问题”等现象,让游戏变成“上课”。教师要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认可“幼兒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认可游戏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点作用,认可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选择游戏的同伴,力所能及地准备游戏材料;让幼儿掌握游戏过程,在“乐”与“学”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合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开展课程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要立足幼儿发展和实际需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环境即课程,游戏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课程理念,继续大胆探索区域游戏与五大领域教学相整合,区域游戏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相整合,区域游戏与家园互动相整合,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营造开放互动的游戏氛围,构建踊跃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分享游戏的兴趣和欲望,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探索、创造等核心素养,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当前幼儿园游戏区域创设的趋势与特点[J].幼儿教育导读,2018,(6).
[2]滕惠群.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二要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关键词】区域游戏 课程游戏化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33-02
一、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基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区创设现状分析
1.活动区域的主题设计和游戏内容从稳定性走向机动性
过于强调游戏区域的稳定性,极易导致幼儿园及其班级活动环境的僵化与呆板。教师们应立足幼儿实际,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在保留部分恒常主题的基础上,加强布置的变化和材料的更新,特别是尝试增加可以随时添置和撤销的机动性区域活动的比例,从而在活动区创设中表现出一定的机动性。例如中五班“舌尖上的区保”主题环创,幼儿在水果榨汁、烤串烧烤、制作蛋挞、外卖配送的体验与情境中,与“真”材料不断互动,唤醒幼儿生活经验,感受游戏的乐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马爷烧烤”区受到冷落,教师和幼儿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商讨,及时调整了游戏材料和内容,从而重新激发幼儿玩的兴趣,使区域活动更加深入有趣。
2.活动区域的材料配置从欣赏性走向操作性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第一原则是操作性原则,而非仅具备欣赏性作用。教师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应立足“基于兴趣,满足需要,激发挑战,促进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为幼儿提供具有切实操作体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材料,更加注重操作材料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废旧利用、变废为宝环保理念的体现,努力寻求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操作、勇于探索和自由表现的最大空间和可能,真正赋予游戏一种“快乐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依托于区域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实践
1.推进区域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相融合
要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明确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观察幼儿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在设计和生成区域游戏内容时,关注幼儿园课程总体目标和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目标,也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程度,使其与幼儿园课程目标形成统一。二是,注重不同活动类型的融合和活动内容的衔接,可以把区域活动、集体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发展的部分转化为课程内容,努力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相互联系的多样化经验。三是,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融合。区域游戏中的环境、规则和人际关系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等经验的获得,更要注重在活动中渗透规则,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2.放手让幼儿玩“真”游戏
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幼儿玩“真游戏”。教师只有“放手”了,幼儿的游戏才能反映幼儿的生活,生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主题和课程内容;才能表现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让教师得以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避免出现怕幼儿“乱”,怕幼儿“不会”,怕幼儿“出问题”等现象,让游戏变成“上课”。教师要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认可“幼兒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认可游戏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点作用,认可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选择游戏的同伴,力所能及地准备游戏材料;让幼儿掌握游戏过程,在“乐”与“学”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合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开展课程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要立足幼儿发展和实际需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环境即课程,游戏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课程理念,继续大胆探索区域游戏与五大领域教学相整合,区域游戏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相整合,区域游戏与家园互动相整合,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营造开放互动的游戏氛围,构建踊跃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分享游戏的兴趣和欲望,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探索、创造等核心素养,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当前幼儿园游戏区域创设的趋势与特点[J].幼儿教育导读,2018,(6).
[2]滕惠群.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二要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