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诺贝尔奖评委访华遭质疑”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电台网站曾以“诺贝尔奖评委被迫为中国之行辩护”为题报道说:部分评委去年应中国教育部邀请访华,并在中国停留一周左右,费用均由中方承担。美国《地球时报》援引一名反腐败机构负责人的话说,“这样的旅行有腐败的嫌疑”。(《成都商报》曾报道说,诺贝尔奖评委应邀访华遭无端质疑)
  教育部邀请诺贝尔奖评委来华做什么,我们不清楚,但若“在中国停留一周左右,费用均由中方承担”之消息不是空穴来风的话,别说老外,恐怕国人也会“无端”质疑起来。难道我们钱多得烧包,可以无目的、无意又地随便邀人来闲逛?此若是企业行为则罢了,可偏偏却是政府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请客送礼”,且悄无声息。消息都“出口转内销”了,却仍“不思悔改”,反批人家“无端质疑”。难道老外的质疑真的就“无端”吗?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如何去贬低诋毁,诺贝尔奖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奖。别看我们动不动就说有多少“填补世界空白”“国际领先”的项目,但迄今却始终与诺奖无缘。这种情况下,民间急、科学界急,主管科教的官方部门焉能不着急?所以便有了邀请诺贝尔奖评委来华,给中国科学界“上课培训”的事。按我们的习俗,不能白让人辛苦,给点培训费也好,讲课费也罢,甚至捎带安排点免费旅游都不为过。
  但老外的做事方式却不是这样。人家虽然钱多,但政府部门绝不乱花纳税人的钱,任何支出都严格按预算办事,绝不瞎编名目,然后挪作它用。所以老外办事比较“死性”,不如我们灵活、“大手笔”。我们的不合老外行事风格的做法,自然会引起老外的质疑。实际上,教育部邀请诺贝尔奖评委来华访问已不是头一次了。据媒体报道,2006年3月,应教育部的邀请,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 Flodstr m率领的诺贝尔奖部分评审委员便来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就诺贝尔奖评奖机制及科技创新等议题与中国教育科技界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时隔不到两年,教育部再次邀请了人家。还要继续做“深入交流”吗?不会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可笑的是,为了自证“清白”,说事者还抛出一个“专家表示,这样的访问很常见,不可能影响评奖的公正性”,甚至拿“2002年日本政府资助8名诺奖评委访日”说事。但说事者有没想过:那些享受了免费旅游的专家,“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即使没替你,也会替他自个说话?
  “实事求是”是我们一贯的作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虚心接受批评”是我们的口头禅。可在“赞助诺贝尔奖评委访华”之质疑面前,我们丝毫看不到这些传统美德和可贵品质。相反,所表现出的只有小肚鸡肠和睚眦必报!以此心态,我们何年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其他文献
文章已经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曹丕就曾说过作文
为了缩短管道压铸件冷却时间, 实现快速高效冷却方案的制定, 对风冷工艺进行了研究. 基于k-epsilon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仿真了压铸件在冷却输送机上强制风冷时温度变
袁伟时教授认为:“所谓人文精神,即人的价值至上,公民权利至上。”夏中义先生则认为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一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敬畏,二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怀。  其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而引导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孟建伟先生在《论科学的人文价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是教师。要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就要有教师整体建设的策略。我校是一所海外华侨捐建的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000多人,专任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调控主站机房利用远动机搭建模拟信息对点测试平台,远动机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现有备调系统和新建调控系统,通过远动机组态软件模拟厂站遥信变位,对比现有备调系统和新建调控主站系统画面显示和报警信息的方法开展新建调控主站系统信息核对验证。通过该方法加快了新建调控主站系统信息核对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些年一直从事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在国内领先的石油行业担任顾问职位。任职期间拥有长期系统项目实施的机会。由于企业组织模型体量大,项目实施周期长,本人获得了详实的项目经验和开发理论,在此分享部分想法。
由于轴的自重及水轮机转轮、发电机转子体的重量将使整个轴系的中心轴线产生挠曲.特别是转子体重心及中心处将产生下沉及转角.为了保证定转子之间气隙的均匀性,采用了斜铁心
今天照例浏览了一下“北郊论坛”,突然眼前一亮,“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网名)所撰写的《教育——请让学生远离〈读者〉式的感动》赫然进入眼帘。文中写到:“初中时,一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惊心动魄的两小时》。文章描述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在飞船坠毁前两小时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向最高领导人汇报研究成果,最后用几分钟的时间告诉女儿:他的飞船中因为地面计算少了一个小数点而将失事,他叮嘱女儿
1  之前上公开课的时候,多出来八张彩色心形卡,我每每看见,总感到扔之可惜,不禁动起了脑筋:要不,把这些心形卡写上“嵌名诗”,再送上我的新年祝福,把这当作新年礼物送给孩子们,那一定是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我马上着手去做这件事,先去文具店里买了彩色纸,挑选了颜色鲜艳温馨的淡黄、土黄、苹果绿、天蓝;打开彩色纸,对折再对折,用剪刀轻轻剪出一个心形。半个小时后,50张漂亮的心形卡就出炉了。  接下来,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