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从微课定义、应用微课优势两个方面探讨了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微课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 ; 中职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教学现状 ;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65-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许多的“微”事物,正是这些微事物引领着我们进入了 “微”时代。“微”时代下,学习成为我们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如今,微课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开始以新特点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新教法、新课程等诸多方面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在教育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10余年, 结合笔者就职的学校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础差距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逐年扩招,使得中职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的入门坎也很低了。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从小到大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故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很难。
2.教师难以完全顾及到不同差异学生,部分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缺乏及时指导
教师进行讲解时多是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完内容之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需要在练习中内化,但中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提供逐步指导,才能够更好的突破重难点。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单纯依靠个人的指导很难面面俱到,从而导致有一部分同学不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知识点掌握欠佳。同时,教师重复性教学,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故研究怎样将教师尽可能的从重复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学校软、硬件资源更新相对较慢,教师讲授的知识存在滞后性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但在培养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仍是薄弱环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并不是市场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了,学校的设施就跟着市场变化,设备的更新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速度相对缓慢。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就是相对落后的,学生学习计算机也因为缺乏适宜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导致他们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也相对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符合市场的要求,很快就会被淘汰。故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在学习中“学而能用、学以致用”是职业学校目前凾待解决的难题。
微课的出现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将微课嵌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校将教育做深做强,上述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微课在称呼上有“微课”、“微视频”等不同叫法,笔者比较赞同如下的解释 :微课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而这些微课都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1]。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微课存在如下的优势:
1.微课的多媒体特性,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属于视频的派生物,故具有视频的多媒体特性,集画面、声音、文字为一体,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更加形象直观,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短小、精悍,使用便捷
微课的大小一般在10M~40M之间,与传统的视频教程相比小了许多,可以随意放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中,为随时学习提供方便;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微课内容,让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使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微课知识点单一,针对性强,便于接受
中职学校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的高效地接受信息,而微课其所阐述的知识点经过了碎化,时间较短,具有针对性、贴切性,易让学生接受。学生进行操作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从而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微课的应用还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下一堂新课。同时,将微课资源进行收集还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库,契合我国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宗旨。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阶段不同,微课充当的角色不同,应用的策略也不同。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型微课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对知识点产生好奇和兴趣,同时也可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型微课的设计环节要强调悬念、趣味和精炼。悬念是指采用结合微课主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创造悬念,巧妙设疑,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对微课主题产生好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趣味是指微课表现形式符合学生兴趣;精炼是指这种新课预习型微课必须内容简洁,主题明确,时间最好在5分钟以内,内容尽量精炼,最好细化到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知识点。
2.课堂中——讲解
课堂讲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中职学校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阐述,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中的微课设计要引入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结合真实的工作岗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好的课程任务应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工作岗位发展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最好能结合操作演示案例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在反复的、由简到难的操练过程中获得提升。因此,中职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型微课设计必须强调反复训练。新知识点的概括,大量反复、分步骤的能力训练是课堂讲解型微课设计的难点。
3.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型微课可以是专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疑难问题开设的专题讲座,有常见错误、综合疑难等内容,解释学习过程经常出错的典型问题知识点,解释学生心中的学习疑惑,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难、总结反思。
课后复习型微课还可以起到总结拓展知识点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进行差别化的拓展学习。学生课上没听明白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未能到校上课,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巩固;如果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后想做进一步提升能力,课后复习型微课还可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拓展知识点,从而达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中职教育特点相符合,因此在中职教学改革中必将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并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仍需要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郑军.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4]邢强.微视频的媒介品质与时代意义[D].苏州:苏州大学,2009.
【关键词】微课 ; 中职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教学现状 ;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65-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许多的“微”事物,正是这些微事物引领着我们进入了 “微”时代。“微”时代下,学习成为我们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如今,微课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开始以新特点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新教法、新课程等诸多方面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在教育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10余年, 结合笔者就职的学校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础差距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逐年扩招,使得中职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的入门坎也很低了。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从小到大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故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很难。
2.教师难以完全顾及到不同差异学生,部分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缺乏及时指导
教师进行讲解时多是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完内容之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需要在练习中内化,但中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提供逐步指导,才能够更好的突破重难点。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单纯依靠个人的指导很难面面俱到,从而导致有一部分同学不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知识点掌握欠佳。同时,教师重复性教学,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故研究怎样将教师尽可能的从重复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学校软、硬件资源更新相对较慢,教师讲授的知识存在滞后性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但在培养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仍是薄弱环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并不是市场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了,学校的设施就跟着市场变化,设备的更新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速度相对缓慢。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就是相对落后的,学生学习计算机也因为缺乏适宜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导致他们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也相对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符合市场的要求,很快就会被淘汰。故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在学习中“学而能用、学以致用”是职业学校目前凾待解决的难题。
微课的出现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将微课嵌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校将教育做深做强,上述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微课在称呼上有“微课”、“微视频”等不同叫法,笔者比较赞同如下的解释 :微课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而这些微课都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1]。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微课存在如下的优势:
1.微课的多媒体特性,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属于视频的派生物,故具有视频的多媒体特性,集画面、声音、文字为一体,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更加形象直观,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短小、精悍,使用便捷
微课的大小一般在10M~40M之间,与传统的视频教程相比小了许多,可以随意放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中,为随时学习提供方便;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微课内容,让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使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微课知识点单一,针对性强,便于接受
中职学校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的高效地接受信息,而微课其所阐述的知识点经过了碎化,时间较短,具有针对性、贴切性,易让学生接受。学生进行操作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从而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微课的应用还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下一堂新课。同时,将微课资源进行收集还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库,契合我国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宗旨。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阶段不同,微课充当的角色不同,应用的策略也不同。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型微课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对知识点产生好奇和兴趣,同时也可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型微课的设计环节要强调悬念、趣味和精炼。悬念是指采用结合微课主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创造悬念,巧妙设疑,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对微课主题产生好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趣味是指微课表现形式符合学生兴趣;精炼是指这种新课预习型微课必须内容简洁,主题明确,时间最好在5分钟以内,内容尽量精炼,最好细化到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知识点。
2.课堂中——讲解
课堂讲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中职学校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阐述,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中的微课设计要引入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结合真实的工作岗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好的课程任务应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工作岗位发展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最好能结合操作演示案例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在反复的、由简到难的操练过程中获得提升。因此,中职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型微课设计必须强调反复训练。新知识点的概括,大量反复、分步骤的能力训练是课堂讲解型微课设计的难点。
3.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型微课可以是专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疑难问题开设的专题讲座,有常见错误、综合疑难等内容,解释学习过程经常出错的典型问题知识点,解释学生心中的学习疑惑,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难、总结反思。
课后复习型微课还可以起到总结拓展知识点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进行差别化的拓展学习。学生课上没听明白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未能到校上课,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巩固;如果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后想做进一步提升能力,课后复习型微课还可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拓展知识点,从而达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中职教育特点相符合,因此在中职教学改革中必将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并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仍需要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郑军.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4]邢强.微视频的媒介品质与时代意义[D].苏州: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