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与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绿》 质疑能力 培养途径
  
  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也凭借课堂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于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问问答答,煞是热闹。但当走出热闹的课堂,冷静下来,不禁产生种种疑惑:老师提的问题是不是学生想要问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难点是不是学生真正的难点?老师的提问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得知,很多的提问实质上是老师煞费苦心、想方设法设圈套让学生钻,这样的提问的有效性自然要打个折扣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方式,学会思考。这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与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下面我就以朱自清的《绿》的课堂教学为例,来探索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以课题为引子,激发学生启发性质疑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以课题为眼质疑,展开教学,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明确《绿》是一篇散文后,针对《绿》的课题,学生提出了下面的这些问题:“绿”是什么?“绿”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绿”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绿”?作者对“绿”有什么样的感情?我把这些问题书写在黑板上,接着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些疑问。不要小看学生的这些质疑,这几个问题其实是一篇课文最基础的问题。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从大的方面来说,无非是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涉及到的范围包括了对文章内容,形式的疑问,以及对文本的赏析。以学生的质疑为契机,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对文章的研讨学习中去,更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学生解决疑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二、以阅读感受为契机,促进学生探究性质疑
  从阅读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本身。辛格认为,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映,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因此,学生提出问题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为有效。柯林斯也认为,许多时候理解的失败,实际上乃是由于不能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质疑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
  以《绿》为例,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作者第一次来看梅雨潭的时候是春天,照理春天的潭水更显得绿啊,为什么在第二次在秋天来仙岩的时候才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梅雨潭的绿真的有这么醉人和奇异吗?作者是不是过于夸大其词了?这几个质疑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下子讨论开了。有同学对第一个问题是这样解答的:同一样事物,在不同的情景和心情中,我们看它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事物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说不定作者后来去梅雨潭的时候心情很好,梅雨潭的绿也就更美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么。我顺势引导同学去查阅资料,探究朱自清在写作《绿》时的背景,对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了深入的了解,明白了作者在处于大革命时期的充满激情的一面,他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才会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也迎刃而解,同学们认为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作家,看到自己喜爱的事物——“绿”,无论用怎样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都不为过,可以理解。所以并非是夸大其词,作者只是写出了他对“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表达他当时对生活的激情罢了。
  在课文中,常常有些语句熠熠闪光,这些语句凝聚着作者的感情力和理解力,是作者千锤百炼之所得,是作者情感的动情点。在这些情感动情点进行探究式质疑可使学生对“动情点”情有独钟,意有所会。
  如《绿》中有这么一段: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显然,作者写这段话时是动情的。抓住这个动情点引导学生质疑:喜欢一样事物到了极致,人们就会用尽一切手法来表现对这事物的喜爱,那么这里作者又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通过质疑,学生们明白了,朱自清在描写“绿”时,方法可谓无所不用至极,从常见的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方法外,联想、想象、变换句式、变换人称、直接抒情、行动描写等方法几乎都用了出来,来表达他对梅雨潭绿的深深的爱恋。
  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提供更多的机遇,让学生探索质疑。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
  三、以教材难点为抓手,鼓励学生挑战性质疑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有话就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在《绿》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对“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这句提出质疑,他认为,比喻通常是用具体的去比抽象的,才能将抽象的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作者这里将具体的“绿”比喻成抽象的“处女的心”,让人难以体会。所以这样的比喻不好。我很欣赏学生这样的质疑,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也无结果,因为已经超出了初三学生的认知范围。我就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来解决。第二天,就有同学说出答案:像类似的比喻是以虚喻实,用于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我及时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比喻的造句,更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挑战性质疑很多,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课堂生成,培养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能力,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往往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质疑问难的过程正是自我思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有效的学生课堂质疑就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课堂效益。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自觉性就会得到提高,语文课堂将变得更有效,更能吸引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担负着独特的任务。而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旨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鉴于低年级孩子不会阅读,不爱阅读的现象,作者在教学中通过“诱惑、引领、竞赛、鉴赏”一步一步“逼”着孩子爱上课外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诱惑 引领 竞赛 鉴赏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
摘 要: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味 味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
古诗词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是高考测试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对一个考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大检阅。从2002年起,“古诗鉴赏”在高考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测试考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考试说明对此项内容的考核的要求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试题往往具有综合性、技巧性的特点,这是由文学鉴赏的特性决定的。  文学鉴赏(包括古诗词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校本研究已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学校,教研组作为基本的教学研究组织,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对教学管理与研究起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是由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的,不是由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决定的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学生沉溺于重重的学习压力和分数的压制之下,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而新型的素质教育呼唤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急需具有开括精神的创业者。所以,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必须贯穿于中小学的教育之中,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人的创造力或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培养,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培养,不但要有内在成
摘 要: 教师是否注重情感投入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意图能否实现和效果的好坏。本文从以身育情、以心育情、以言育情、以目育情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融入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情感投入 途径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是否
摘 要: 一节优秀地理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情、趣、理三者的完美统一。以情感人,教师以自己真实饱满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点燃学生的感情;以趣引人,地理课内、课外的趣味性因素很多,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地理兴趣的最高层次;以理服人,遵循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人的认知规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学习容量的最大化,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学习能力
摘 要: 散文,常常被称作美文,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叩击他们的心扉。初中阶段,散文在教材里占有一定的篇幅,关于散文的阅读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作者通过叙述日常教学中的八个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来亲近文本、善待文本、沉浸文本、剖析文本、涵泳品悟,从而开掘
一提到大篷车,很多人首先就是想到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而纪录片之所以用《我们的大篷车》命名,也是想展现当代生活中一种新的“大篷车”那种边走边唱、边走边演的艺术。2009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组织了百场文艺演出送下乡的活动,通过演出团队的表演,把人口计生委的关爱女孩、婚育新风、关爱流动人口等新的人口观念在广大的群众中宣传开来。这个演出团队是由一辆大巴车、一个演出的流动舞台车和几十名演员组成的,作为江苏省
摘 要: 本文作者深入课堂,用心听课,聚焦亮点,积少成多,发现了适合自身的“双轨训练”模式。“双轨训练”是落实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听课 课堂管理实践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质变的根本。校长听课,是真正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分析学校课堂教学是否合乎时代要求,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改革决策,优化教学模式,内化质变因素,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