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谭延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阀谭延闿一生几起几落,平和圆滑,通权达变。毛泽东却由他的经历提出了家喻户晓的口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谭延闿(1880~1930),长沙茶陵人,字组庵,号畏三。高额平头,浓眉大眼,西装革履,仪表非凡,鼻下两撇短须如八字。民国时期名位鼎隆,曾任湘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首任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等职。
  谭延闿通权达变,休休有容,庸庸有度,性平和圆滑,善测政治风云,人呼“八面玲珑水晶球”。
  上世纪初,国内军阀混战时,有报章品评风云人物,曰:吴佩孚是“刚愎自用”,因为吴处事任性,从来不肯采纳旁人意见。段祺瑞是“刚愎他用”,因为段把大权交给小徐(徐树铮),任小徐胡作乱为。而谭延闿则是“柔愎自用”,因为谭从不表示自己的意见,总是附和人家的意见。其实,他心中最有数,结果总是照他自己的意见行事。
  谭延闿父谭钟麟,为清末名臣。其弟泽闿亦工书,近似乃兄,上海《文汇报》题头即其手笔也。
  “湖湘三才子”之一
  谭延闿幼有神童之称。及长,从先子读书,所学益进。24岁参加清末最后一届科举考试,高中会元。殿试时,进入状元候选名单,但因与谭嗣同同姓忌讳,慈禧改点了甘肃士子刘春霖为状元,谭为赐进士。光绪帝师翁同龢见其文章,致函与其父言:“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由是声名大噪,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才子”。
  谭延闿母为丫环纳妾,每饭必侍立桌旁端菜添饭,而不准与家人同席。谭考上进士后,方破此规矩。谭母死时,因其妾之身份,按照族规,灵柩只能从旁门出。起灵时,谭延闿命杠夫从正门出,杠夫惶惶,谭与之曰:“速抬,我自有办法。”将至大门,谭突然仰卧棺盖上,大喝道:“我谭延闿已死,谁也不准阻拦!”其时谭延闿因有功名,族人见状,面面相觑,只好让出一条路来。谭之孝名由此不胫而走。
  1917年,南北将开战,段祺瑞逼时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的谭延闿下野离湘。临行前,谭延闿专门吩咐,从省教育基金里拨出一笔专款,给总务厅长林伯渠、教育司长熊知白、交涉科长陈寅恪三人作赴美留学经费,含每人路费400大洋,每月生活费140大洋,及美国大使之预付金等。其属下官员皆不服:“他们才来几天,凭什么如此关照?”谭答曰:“他们是新湖南的建设人才,有才就有财。你们有他们这个才吗?”属下诺诺而退。
  王芝祥,曾任广西按察使、布政使、巡防队统领。辛亥革命后任广西副都督,以善射洋枪闻名。1912年北伐,王率部北上援鄂途经长沙,湘军将领特邀其于小吴门外校场进行打靶表演。王芝祥拔出手枪连放10枪,仅两枪未中。王对谭曰:“请谭都督也放几枪。”谭接过枪,也连放10枪,却枪枪命中靶心。王芝祥及在场将士无不瞠目结舌。从此,湖南军人不敢小觑谭都督。
  1927年8月23日黄昏,谭延闿与孙科、李宗仁乘决川舰自九江下驶,至芜湖江面突遇敌军拦截,百数只帆船如蔽江蜉蝣,排山倒海而来。双方隔船互射,浪激弹飞。谭延闿与李宗仁、孙科避入舱房,凭窗观战。某副官于一旁举驳壳枪射击,竟无中者。谭延闿手痒,命副官曰:“把枪给我!”是时,敌舟已近舰下,谭瞄准射击,正欲攀登之士兵饮弹而“啪嗒”落水,继向舟中敌射击,发发皆中。数只敌舟徘徊水中皆不敢近。战后,李宗仁赞曰:“早闻谭氏少年善骑射,今见之信之服之!”
  毛泽东向谭延求墨宝
  年轻时,毛泽东曾与易礼容、彭磺等人发起创办长沙文化书社,旨在宣传新文化。书社成立前,毛恭请时任湖南省省长兼督军的谭延闿为书社题写匾牌。谭延闿欣然提笔,而后还支持了400块大洋。10年后,谭延闿闻江西“朱毛共匪”大举进攻长沙消息,长叹曰:“唉,早晓得会这样,当初我派两个兵去把毛泽东一抓,何至于今日劳师动众?”
  毛泽东曾曰:“谭延闿是一个聪明的官僚,他在湖南几起几覆,从来不做寡头省长,要做督军兼省长。他后来做了广东和武汉的国民政府主席还是兼了第二军的军长。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军阀,他们都懂得中国的特点。”毛泽东由此提出了家喻户晓的口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4年6月,谭延闿随汪精卫入桂地梧州,李宗仁欲介绍叶琪相见。之前,谭曾败于叶琪而逃粤。叶血气方刚,与李言:“不见,不见,谭棉花老谋深算,八面玲珑,恐上他的当。”李征询于谭延闿,谭则言:“要见,要见,叶琪青年才俊,年轻能干,当初居然能把我的部队打败,不简单,不简单!”
  某日,某湘籍要员至广州大元帅府,要求与孙中山单独密谈,谭延闿拉胡汉民入内室避之。该要员大骂谭延闿两面三刀,滚来滚去,无信仰、不可靠。谈约一小时,孙中山不置可否。不料谭、胡二人在内室听得真切。胡汉民摇头伸舌,谭延闿则若无事般,事后未做任何解释。胡汉民大为佩服,逢人便称谭延闿“每遇大事有静气”。
  谭延闿某年大寿,湖南张冥飞作一祝寿戏文,其中有“堂亦钤山,写几笔严嵩之字;老宜长乐,做一世冯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吕;内举不避亲,夫人之女婿袁……立德立功,两无闻焉”等尖刻谩骂之语。谭延闿读后不但不恼,反而拍案叫好,称张冥飞为“奇才”。次日发帖邀张冥飞赴宴,请湖南同乡鲁荡平、吕苾筹、李安甫等人作陪。谭延闿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位高权重,张冥飞诚惶诚恐赴宴,谭以上宾礼相待。
  次日,张冥飞又接行政院“参议”聘书,张大惭,书信退之,其信曰:“士献箴,古有之;公大度,今所无。唯冥飞笔耕足以自活,聘书优俸,万不敢当,庶免涉文人无行,迹行敲索之嫌。大君子爱人以德,必能谅之。”事后,张冥飞逢人便赞:“谭公真是宰相肚里好撑船。”
  1927年宁汉分裂,汪蒋反目。某日,陈公博会谭延闿,叹曰:“现在大局真的不得了。”谭延闿应道:“天下没有不得了之事。”陈公博问:“那将何以了之呢?”谭延闿笑答:“到‘了之’的时候,自然会‘了之’的。”陈公博又问:“如果没有‘了之’的时候呢?”谭延闿答:“只要你认为是‘了之’的时候,就是‘了之’的时候了。”陈公博事后感叹:“谭延闿太圆滑了,你真搞不清他心里在想什么!”   1912年某日,贝允昕(浏阳人,律师,刘人熙的女婿)于长沙走访谭延闿,谭问贝:“近来怎样?”贝答:“混”。谭大笑,继曰:“好!鱼龙混杂是混,仙女游戏也是混,混之用大矣哉!可惜混世魔王程咬金、混江龙李俊混得太粗野一点。若像《聊斋》上的马二混,混得多有意思啊!”谭所说的“混之为用大矣哉”,顿时传遍长沙,远及京沪,成为当时宦途中的“处世名言”。
  善烹饪,擅书法,通马语
  谭延闿好美食,遍吃菜馆酒楼,行军打仗亦配两名厨师跟随。尤好鱼翅,几至成癖。某日,胡汉民设宴请谭,上菜时故意议论:“鱼翅有什么好吃的,就像没煮熟的粉丝,味同嚼蜡。”谭闻之诺诺。酒至半酣,胡汉民问客:“还须添加何菜?”众皆曰“无”,独谭延闿举箸曰:“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胡汉民大笑,旋令人端上鱼翅。
  谭延闿亦善烹饪,常于家中作珍馐美味雅集,炮龙蒸凤,食者无不唇齿留香。家中聘有广东名厨曹四,最擅鱼翅,其味浓鲜不腻,其色金黄发亮,吃罢口中余味悠长。谭兴致好时,亦亲自下厨露一手。湘中名菜“畏公豆腐”、“组庵鱼翅”等皆为其亲手所创。民国时期,官府饮食中有南北两大“谭家菜”为翘楚,“北谭”者为北京谭宗浚家之私家菜,“南谭”者即为长沙谭延闿家之私家菜也。不知此言确否。
  谭延闿言:“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没缘,吃喝在所不辞。”
  谭延闿又言:“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名厨之所以为名厨,必有绝活,绝非徒有虚名。治国如同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国事办好。”
  据云谭延闿掌厨时,常口中念念有词:“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若治大国。治大国也烹小鲜,烹小鲜也治大国。你要治大国也我就烹小鲜,我要治大国也你就烹小鲜……”
  谭延闿有文名,擅书法。30岁专习颜书,参以钱南园笔法,书法益臻朴茂,人称“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有论者评:“先生临池,大笔高悬,凡‘撇’必须挫而后出锋,凡‘直’必直木稍停,而后下注,故书雍容而又挺拔。”又有论者称:“先生学鲁公书,成在像,败在太像。”
  国民革命元老中有“真草篆隶”四大书家,即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谭延闿与于右任亦并称“南谭北于”。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有巨幅石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即为谭延闿手书。每字高约一人,师颜体,严正精卓,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挥洒从容乃似石庵,气势夺人又似南园。
  凡求书者,谭延闿应对机智,才思敏捷。何应钦尝辟一花圃,名“可园”。谭延闿为之题门匾,末附跋云:“无可无不可,圣之时;有可有未可,圣之用。敬之先生以可名园,必兼斯二义者。”又某日,何应钦持上佳宫纸数张,请谭题句。谭于一纸题曰:“此一幅好山水也,何忍以笔墨污之。”何应钦哭笑不得。
  谭延闿自幼善骑射,喜马如癖。曾撰对联曰:“不好名马非英雄;要与秋虫斗方略。”谭延闿督湘时,每日清晨跨马出营,风雨无阻。他的马栏中都是名贵之骏,或以形状命名,或以性情取号,有“大白龙”、“小白龙”、“风云飞”、“四颗珠(毛色为黑色,且背脊左右各有两个玉点),等等。谭有闲章两方,一方为大画家齐白石所刻“生为南人,不能乘船食稻,而喜餐麦跨鞍”;另一枚是篆刻家冯康侯所刻“马癖”。每当挥毫毕,往往自鸣得意地盖上这两枚闲章。
  据云,谭延闿善通马语。某日,宋庆龄于叶挺处见一匹高大好马,闹着要骑。叶挺警告曰:“这马脾气坏得很!使不得,使不得!”宋不信,一走过去,马便狂暴踢人,不得靠近。后,宋庆龄把谭延闿叫来帮忙。谭延闿轻轻靠近马,用手轻轻拍拍马背,再在马耳旁轻轻“嘀咕”一番。随即,招呼宋庆龄上前,扶她上马,嘱咐她放心跑。宋庆龄骑上马后,果然驰骋自如。名将叶挺在一旁竟看呆了眼。(刘建强《谭延大传》)
  “药中甘草”,中和民国政治
  辛亥革命后,谭延闿曾三度下野又三度主持湘政。1911年10月谭延闿于辛亥革命中,以“立宪派”人物被推举为湖南军政府都督。1916年袁世凯死后,复任湖南省长兼督军,次年因南北将战,被段祺瑞逼迫再离职。1918年7月,在桂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湖南督军、省长、湘军总司令。1920年11月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1923年,孙中山北伐,再次任命谭延闿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湘人称之为“政坛不倒翁”。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国民党大举反袁,时任湖南军政府都督的谭延闿应时宣布湖南独立。二次革命失败,谭延闿即取消独立,又归顺袁氏。当时报载徐世昌有电嘉奖谭,谭复电云:“湖南独立,系水到渠成,延闿不任其咎;取消独立,为瓜熟蒂落,延闿不居其功。”时人谓其为“滚来滚去的水晶球”。
  1923年,谭延闿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一切奉命唯谨,凡孙先生交办之重要文件,谭无不亲自拟稿。某日,孙中山接到南湖居士廉泉一封信,请他为良弼祠题一副楹联。孙中山阅之大怒,与谭延闿言:“反革命想拉我和他们做配享,真是做梦!我们革命为民权为公理,许多同志牺牲了,还没有来得及表扬,却要我为反革命题联,他们的无知妄想,深堪痛恨!你代我拟一封回信,教训教训他们吧!”谭延闿深知这个公差不好办,因为爱新觉罗·良弼(1877~1912)不但是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而且是被革命党炸死的坚决主张镇压辛亥革命的干将。但廉泉则是孙中山的好友、“公车上书”的举人,营救过汪精卫,曾因鼎力支持革命被清政府指控为“附逆”而不顾。为此,谭延闿花费数日,字斟句酌,修改多次,终拟一稿如下:
  来函具悉。独以宏愿为良弼建祠,情笃故人,足征深厚。唯以题楹相委,未敢安承。在昔帝王常表一姓之忠,为便私图之计。今则所争者为民权,所战者为公理,民权既贵,则民权之敌应排。公理既明,则公理之仇难恕。在先生情殷故旧,不忘麦饭之恩。在文则素昧平生,岂敢雌黄之紊。况帝毒未清,人心待振,未收聂政之骨,先表武庚之顽,深恐惶惑易生,是非滋乱也。看宝刀之血在,痛及先民,临楮墨而心伤,难望我见。有方台命,敬乞鉴原。   稿成后,孙中山读之甚满意。廉泉接到回信后,拿与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诸人看了,都认为民党领袖既有回信,就是殊荣,居然登载在精印的良弼纪念册《地老天荒录》中。许多知情人见了都说:“非孙先生的坚强意志,不能站稳自己的革命立场;非谭延闿委婉圆转的笔墨,不能写出这样的骈四俪六的书札。”
  谭延闿之为人,深谋远虑。谭延闿妻生一子三女,早逝。宋美龄美国留学归后,孙中山有意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并带谭认宋母为“干妈”。谭婉言回绝,笑言,老夫已经四十四岁,可做美龄的父亲了。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喜结连理,介绍人谭延闿也。时人谓,谭延闿老到处理此事,既未得罪孙,又示好于蒋。让妻自保,政治手段了得!
  谭延闿不但让妻,而且还让位。蒋介石统治初期,谭延闿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以行政院院长职与蒋共事,严守“三不主义”:一不揽权;二不建言;三不拍板,混混于官场,津津于美食,孜孜以书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抱着闷葫芦不开瓢,往往“急死皇帝,太监却不着急”,成了一枚橡皮图章,凡遇大事,以国民党元老声望调和矛盾,平衡争端,中和意见,或了了,或了而不了,或不了而了。故又有“混世魔王”、“药中甘草”、“伴食宰相”等诨号。
  曾与谭延闿共事多年的阎幼甫回忆言:“蒋介石也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和谭延闿的柔愎自用碰到一起,一刚一柔,互相利用,从无冲突。从1925年到1930年,从未发生过彼此过不去的事。”
  盛大国葬
  1930年9月21中午,据说,谭延闿吃了一餐鱼翅后,到东郊马场观马。途中头剧烈疼痛,急唤司机返回中山东路中央医院。待车开到中山陵,谭延闿还勉强开玩笑:“总理不会等我去吃粤菜吧?我可吃不惯!”司机急忙将车开回成贤街官邸,中央医院最高级的大夫赶来,诊断是猝患脑溢血。
  次日,谭延闿溘然长逝。蒋介石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三天,停止娱乐活动三天,并在国民政府礼堂致祭三天。次年9月4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为谭延闿举行盛大“国葬”,其时正在武汉指挥战事的蒋介石,专程返回为谭执拂并主祭。
  谭延闿去世后,胡汉民撰挽联云:
  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
  远在四川流亡的吴佩孚为谭撰挽联云: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上海某小报刊曾登一挽联,以其诨号“混世宰相”和“水晶球”讽之曰: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而谭延闿家中厨师曹四敬献之挽联最为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侍奉承欢忆当年,公子趋庭,我亦同尝甘苦味;
  治国烹调非易事,先生去矣,谁识调和鼎鼐心。
  (作者系文史学者、军旅作家)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六所高校联合实施“自强计划”,主要面向农村贫困边远地区招生。名校招生向寒门倾斜,是否意味着为寒门子弟敞开上升通道?  2014年初,一项关于基层公务员真实待遇的调查和一篇公务员辞职感言广为流传,不少人或惊讶或质疑:为何如此低廉的待遇、如此单调的工作仍会吸引千军万马?难道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地位的上升?  “社会阶层流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近期的这两则新闻,让这
期刊
在全国率先探索四种协商新形式  《同舟共进》: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一年来,广东省政协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何新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朱明国:我们把加强和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头工作。这一年来,省政协紧紧抓住贯彻实施《政治协商规程》的契机,不断探索丰富政治协商的
期刊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同时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外企业都减少了招聘岗位,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  寒门学子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四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力面对父老
期刊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和国民层面这三大改革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其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关联点。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法律、司法、经济分配、公共服务,等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给民众特别是底层民众提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5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近500人,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百余人。曾担任过不同层级 “一把手”的省部级干部,在改革开放头十年因腐败而受到查处的仅2人,第二个十年增加到15人,第三个十年超过100人。这一增长速度令中央高层痛心疾首。  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问题?历史证明:
期刊
四川乐山杜厚信(乐山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我是2015年才开始订阅的新读者,去年从朋友处看到贵刊,立刻被它的真实性、可读性所吸引,一口气读了两期,遂决定自掏腰包订阅。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我觉得政协的首要任务就是参政议政,要在“政”字上下功夫,广东政协出版这样的刊物,真是不辱使命,为全国政协带了好头,希望你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建议贵刊可多发表促进政治改革的文章,因为老百姓都在关心
期刊
列宁是有自我批评精神的。他在痛斥大话、空话时并没有把自己排除在外,坦承自己也有这种毛病:“党的所有缺点,在我身上也有。”  列宁在同弗拉基米罗夫谈话时还提出第二个赠言(作者的“赠言”系列第一篇《列宁1922年的赠言》,已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2期刊出——编者注),这就是——谈社会主义的时候,不要当诗人,不要说漂亮话,不要说大话。  列宁说:由于养成的习惯,我们经常用革命的诗歌代替干实事。例如我
期刊
四川成都沈元翰(四川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参事,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贵刊吾甚爱,局面鲸波开。点评天下万事,事事见襟怀。多聚文章高手,入木三分剖析,坦荡无疑猜。廿七载风雨(创刊于1988),甘与苦同来。  破迷信,创独见,清雾霾。品评今古人物,臧否信宜赅。求索真知灼识,事实务求本相,杂志荟英才。国内标竿立,龙唱偕凤喈。(2015年1月3日)
期刊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4年5月,《同舟共进》做过“反腐:关笼子与扎篱笆”专题,阐明了从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的道理,指出对于让人深恶痛绝的腐败,不仅要“猛药去疴”,还要防微杜渐;既要用科学的权力结构打造“笼子”,还需用规范的制度扎紧“篱笆”。时隔一年,《同舟共进》又推出“反腐:利剑高悬”专题,可见刊物的责任与担当。题记说:“这一次,我们更多探讨的是这段时间
期刊
山西太原毕星星(文史学者)看了这几期的《同舟共进》,总的来说印象很好,好文章很多,选题、人物、内容都很丰富,许多史料很宝贵,如2015年1期的《我在中南海见到的朱老总》《漫谈贺龙与彭德怀》《流浪者萧军》,2期的《吴祖光和他的几位老朋友》《向忠发泄露了党的哪些机密》,言人所未及。朵渔写郭小川那篇尤其好,让人对他的了解更加全面了,这些好文章我都记了下来。  下面具体说说印象最深的几篇。  2015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