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教结合”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是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的核心问题,是颇受体育教育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随着国家上层的不断重视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必有较大的施展空间。如何实施"体教结合"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谈几点认识。
  1.面临的问题
  体校的生存和发展早在几年前就面临着艰难和瓶颈,不少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仍是困扰体校发展的三大问题。从目前看: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处境好些,中西部落后省市差些。在"三大难"问题下,体育界率先提出"体教结合"的新政策实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体育系统当前遇到的难题,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教育部门执行"体教结合"是为了解决教育的缺位问题或尝试新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小学搞传统项目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校体育政策与经费支持,提高升学率;教练员进学校是出于政策要求;运动员进学校是面临就学压力;目前"体教结合"虽然目的明确,但处于分散状态,这是当前"体教结合"难以有质的突破的主要原因,当务之急是要有上下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不能"一头热",必须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改变当前局面,早日真正实现"体教结合"。
  2."体教结合"是必然选择
  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发展是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向高一级运动队和高校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横向拓宽就业渠道。在新的形势下,过去体校选拔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体校生源数量、质量严重下降,大量体育苗子、特长生流入中学、体育中专毕业生很难得到家长和市场的认可,在此情况下,只有走"体教结合"的发展之路,才能完成办学使命。
  "体教结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家长、学生、社会对体育人才文化课客观的需要,促进体校办学、要加强文化课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教育界在此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体校文化课的学习交由教育行业办理也是客观发展的必然之路,单一的体育训练早就难以达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也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要解决好青少年运动员的完整教育和全面发展,实行"体教结合"是必要的、科学的选择。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后备人才是体校的根基、是竞技体育的源头。没有优秀运动员的学校谈不上生存和发展。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局限性,体校在新形势下办学生源和能力萎缩,选择的层面减少,好的苗子不来,来体校上学的素质不高。即谈不上数量、更谈不上质量,是大部分体校学生的现状、客观现实。要缓解体校目前困难和办学局面,必然要"放下架子、找到点子、主动联系"实现体教学校双赢的办法,才是解放"体教结合"的实质,竞技体育的发展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上来。
  3."体教结合"发展模式
  横向联合。体育局、教育局必须协同,克服本位主义、联合办赛、联合培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体校要根据此特点和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联合,学校负责文化课学习和管理。体校采取灵活形式负责学生训练,高水平体育苗子送入高水平专业队,体育特长生送入高等院校。扩大双方的宣传,增大了办学效果。
  纵向延伸。建立训练网点、选材基地。基础学校储备着大量的体育人才,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又要求早发现、早培养等特点。客观要求促使训练培养要下基层、走基层,在中小学进行网点布局和培训体系。
  恢复和健全业训体制,80-90年代各县区基层都有业余体校,训练体系也较完善。近年来各县区业余训练基本瘫痪,市级体校训练招生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要进一步改善此局面,一是要领导重视,二是完善措施,三是加大投入和扶持,四是强化考核,只有基础稳、根基牢,才有健康健全的体育人才进入体校训练培养系统。
  读训并重与高校联姻,向高校输送合格人才是解决大部分学生就业和出路的实质需要。向普通高校、体育院校输送大学生,园大学梦是许多体校目前重要选择,同时也提高体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体校竞争能力。
  4."体教结合"需解决的问题
  纵观目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开展体育训练的形势来看,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由于教学任务、升学率、安全问题、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基层体育活动及训练几乎停止。训练设施及场地缺乏也限制基层体育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一些客观原因必然造成"一热一冷",既体育部门热、教育部门冷,普通中小学招生热、体育招生冷,中青年锻炼热、青少年竞技体育冷的局面。"体教结合"必然要有政策强有力支持,部门间有机协调配合。加大投入完善体校办学机制,强化体校内部管理,加强体校教师、教练员素质,明确办学方向和目的,提高文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以输送为核心,以升学为主体,以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体系。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有持续的发展,把体校办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学校,具有生命力的学校。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而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做到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首先,谈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本人认为应从体育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
期刊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吸收了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在新体系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包括:开展最自然的音乐活动,使用最好的音乐引领儿童打开音乐进阶之门;强调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感性积累;强调开展音乐综合活动。  21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建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积极研究与探索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
期刊
【摘要】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查找教育资源,学生的知识容量、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风采因"班班通"而精彩。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班班通" 精彩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
期刊
你的孩子还小,可能现在不能学科学知识,但是可以学音乐。  有一天你突然感觉到,你的小小的孩子开始喜欢听音乐,模仿跳舞,甚至唱歌,你很兴奋,给邻居,朋友,亲戚说你的孩子开始听音乐,唱歌,跳舞了。这就是孩子的音乐兴趣的发芽。你光兴奋不够,你要重视孩子的音乐兴趣,用自己的爱和实际行动培养孩子,这才是你要做的必要教育。  家庭教育所有教育的起点,孩子的几种兴趣爱好中,最早表现出来的是音乐兴趣,培养孩子的音
期刊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不但要关注教法的研究,更主要的是对学法的研究,学法是以学生心理、生理为研究对象;教法是以学法为研究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怎麽学,怎样学,想怎麽学,喜欢怎样学,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来研究该怎麽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评价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教育价值认定的依据,是评价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实施效果的依据,是评价学
期刊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是一种工具,一种教师用来提供给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工具。在音乐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极大程度上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 音乐 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
期刊
微笑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体态语,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亲切和关怀,是一种赞美和鼓舞,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运用微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可点燃学生的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要求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通过对学生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能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学生的情绪才得以释放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越来越关心,相应要求幼儿园是一流,教师是高素质。但为什么幼儿园的虐童事件还是频频发生,这就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思考。我从职业意识、职业感情、职业行为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更多的幼儿教师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还社会一片和谐、家庭一片温馨、儿童一片乐土。  【关键词】 虐童事件 职业道德  3月21日《
期刊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审美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智力及生理素质几方面谈一谈如何挖掘舞蹈教育中的潜在因素,落实素质教育的体会。  1.如何在舞蹈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启情。幼儿审美具有情绪性的特点,即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易于欣赏美、产生美感;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对美的事物反应差,甚至产生反感。所以,要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首先,要注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易为幼儿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