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阅读属于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注重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它学科打好基础。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阅读量少以及缺少自主阅读习惯等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口语表达以及沟通技巧,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在素质教育下,面对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引起了重视,加强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提出了要重阅读,巧指导。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化时代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很少有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当前杂乱无章的信息冲击,阅读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最直接的方式;其次,阅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综合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丰富学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尽量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倦怠心理,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新鲜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
(1)基于课本教材指导阅读训练
语文课本教材中蕴含大量的阅读素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精选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进行讲解,充分发掘课内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结合语文阅读教材和优秀课文指导学生阅读,增加课堂阅读训练环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个人修养。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让学生大体了解原文所讲的故事,并能够简单概括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课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且流利地阅读课文,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创作内涵,体会课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朗读训练思维,以读促写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朗读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表达法,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教师组织学生从朗读中获得感悟与体验,并能对喜欢的句子、词等进行记录,加强记忆,为写作收集素材。通过朗读优秀的文章,可以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包括好词好句,包括谋篇布局,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
相较于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每个人的性格迥异,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看起来有点“不服管教”,其实不然。这正是他们个性化差异的独特之处。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愿,对他们实施有制度的“放养式阅读教学”,建立开放性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勇于抒发、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4)把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在于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把握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使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这一课时,由于当代学生缺乏对革命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并不能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播放欢快激烈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通过场景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创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其次,采取交流展示法,组织学生参与读书分享会、故事分享会等读书分享活动,如分享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者具有趣味性及教育价值的阅读故事,并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使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采用评比激励法,以评价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活动,通过评比竞选和奖励激励的方式,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5)强化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阅读。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列举一些阅读书籍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阅读书籍。其次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做好阅读分享,那么阅读记录就是学生的阅读习惯,比如能够在阅读中主动记录一些生词生句、写作手法,反复阅读,读熟,还能写下读书体会,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及时引导,对于课外阅读,把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自己,但是不能完全不管。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一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作为课外阅读分享时间,教师在这个时间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对于课外阅读,最好家长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阅讀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样,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精准定位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龚琼.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新教育,2021(07):47-48.
[2]汪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索[J].智力,2021(07):81-82.
[3]申世超.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J].试题与研究,2020(33):68-6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口语表达以及沟通技巧,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在素质教育下,面对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引起了重视,加强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提出了要重阅读,巧指导。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化时代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很少有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当前杂乱无章的信息冲击,阅读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最直接的方式;其次,阅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综合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丰富学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尽量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倦怠心理,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新鲜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
(1)基于课本教材指导阅读训练
语文课本教材中蕴含大量的阅读素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精选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进行讲解,充分发掘课内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结合语文阅读教材和优秀课文指导学生阅读,增加课堂阅读训练环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个人修养。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让学生大体了解原文所讲的故事,并能够简单概括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课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且流利地阅读课文,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创作内涵,体会课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朗读训练思维,以读促写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朗读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表达法,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教师组织学生从朗读中获得感悟与体验,并能对喜欢的句子、词等进行记录,加强记忆,为写作收集素材。通过朗读优秀的文章,可以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包括好词好句,包括谋篇布局,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
相较于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每个人的性格迥异,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看起来有点“不服管教”,其实不然。这正是他们个性化差异的独特之处。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愿,对他们实施有制度的“放养式阅读教学”,建立开放性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勇于抒发、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4)把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在于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把握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使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这一课时,由于当代学生缺乏对革命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并不能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播放欢快激烈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通过场景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创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其次,采取交流展示法,组织学生参与读书分享会、故事分享会等读书分享活动,如分享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者具有趣味性及教育价值的阅读故事,并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使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采用评比激励法,以评价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活动,通过评比竞选和奖励激励的方式,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5)强化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阅读。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列举一些阅读书籍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阅读书籍。其次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做好阅读分享,那么阅读记录就是学生的阅读习惯,比如能够在阅读中主动记录一些生词生句、写作手法,反复阅读,读熟,还能写下读书体会,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及时引导,对于课外阅读,把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自己,但是不能完全不管。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一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作为课外阅读分享时间,教师在这个时间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对于课外阅读,最好家长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阅讀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样,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精准定位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龚琼.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新教育,2021(07):47-48.
[2]汪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索[J].智力,2021(07):81-82.
[3]申世超.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J].试题与研究,2020(33):68-69.